为了扳倒王皇后,武则天到底有没有闷死自己女儿?答案出人意料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为扳倒王皇后,武则天不惜以亲生女儿为代价。这一传说,在民间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甚至也得到了大多数史学家的认可。但最近史学教授孟宪却表示:“大量史料早已表明,武媚娘其实并没有闷杀亲生女儿”。虽然《唐会要》、《新唐书》等史籍都曾强调小公主身死,让王氏后位不稳,但这些史籍,并没有直接说明小公主是被母亲武则天杀害的。并且,王氏后位摇摇欲坠也不是从小公主之死开始的。更重要的是没有证据显示,是小公主的死发挥了作用,让李治废掉了王皇后。



王氏后位不稳,早在武则天被接入皇宫前就已经显现。虽然出身名门,但王氏和李治的关系似乎早就出现了问题。《唐会要》记载:萧淑妃为李治生下一儿两女后,王皇后担心受宠的萧淑妃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她便决定给自己找一个争宠的帮手——武则天。王皇后将武则天送给李治的目的,便是想利用武媚娘争宠,制衡萧淑妃。但事与愿违,武则天虽然最终成为了争宠的胜利者,但她却变成了威胁王氏后位的新宠妃。求援后依然不得宠的王皇后,反而要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对于王皇后来说,李治的厌倦才是最大的危机,也正是因此,武则天才能伺机扳倒王皇后。



《新唐书》记载:王皇后本来没有儿子,是皇后的舅舅柳奭请求李治,让王皇后收养宫人刘氏所生的皇子。后来有了养子李忠的王皇后,竟然多次游说李治,让李治将养子李忠立为太子。眼见多次游说无果,王氏便让舅舅联合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再次奏请李治,将李忠立为太子。迫于群臣奏请的压力,李治无奈将李忠立为太子。看上去,养子被立为太子,皇后的地位就应该稳固了。但事实上,李忠被立为太子,并没有帮助王皇后化解掉危机。不久后,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降生,李治给这个儿子取名为弘。



李治给儿子起这个名字用意颇深。从南北朝时期开始,道教兴盛。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更是曾宣称,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裔。道教兴盛的同时,朝野内外也盛传起一则道家预言:“老君当治,李弘当出”。这句话的意思为,老子将转世成为李弘,执政大唐天下。换句话说李弘将是真命天子。



由此可见李治给儿子取名为李弘,正是为了附和预言,李治希望皇位能由自己和武则天所生的儿子,李弘来继承。可当时李忠已经是太子,李治这样做不正是暗示他不认可太子李忠吗?不认可太子李忠,不就是对王皇后有所不满吗?人们认为,王皇后的危机来自武则天闷杀女儿的攻击,不如说是来自李治长期以来对她的冷淡。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