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离世当晚:中央秘密找到徐静求助,她当即提出三点特殊要求

0
分享至

在毛主席纪念堂的瞻仰厅的正中央,存放着毛主席的遗体,今年已经毛主席已经离开我们的第49年。

但是水晶棺中的毛主席遗体却仍旧看不出腐朽的迹象,仍旧保持着生前的样子。

而这,都要归功于这个特别的水晶棺,它能够保证棺内的温度和湿度等等。



但是水晶棺是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才使用的,在此之前毛主席的遗体是靠什么保存的?

最开始毛主席逝世时,又是怎么在没有水晶棺的条件下保证遗体不会腐败的?

而这都离不开一个人的身影,这个人便是徐静



毛主席的离开

在毛主席逝世之前,其实许多人都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在真正面对毛主席离开的事实时,很多人依旧难以接受。

在此之前,周总理和朱德委员长相继离开已经带给许多人沉重的打击,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毛主席的身体也开始了急剧恶化。

当时的中央已经多次向外界传出毛主席的情况,所有人都拧紧了心脏,等待着这无可奈何的一天到来。



1976年9月9日的0时10分,毛主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伟大的人民领袖离开了他深爱的人民。

毛主席逝世之后,无数领导和人民都陷入了悲伤和迷茫,但是还有一个最紧要的事情需要立刻做决定。

毛主席的遗体应该怎么办?

在半夜两点,中央政治局为毛主席的遗体召开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该如何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最后政治局下了决定,要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毛主席的遗体告别会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毛主席作为当时所有人心中的伟大领袖,他的告别会必定会有许多人民来参加,可是此时并非冬天。

要知道遗体如果要维持不腐,温度是一定要低的,湿度和光照也都有要求,如何在长达七天的告别会中保持毛主席的遗体不腐烂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普通的冷冻措施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政治局便寻找合适的人员能对毛主席的遗体进行紧急处理。



他们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医科院的党支部书记徐静的身上,毕竟她不但是医科院的骨干,还是著名的解剖学专家

当天晚上,中央便去派人寻找徐静,告诉她这个重要的任务。

徐静坐上车的时候就意识到了不对劲,她知道这不会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但在真正得知消息之后,徐静的大脑还是一片空白

徐静很快意识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这可是毛主席,如何处理他的遗体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于是徐静迅速从得知毛主席离开的悲伤中恢复冷静,提出了自己的三个要求。

首先,这件事她不能自己做决定,需要和其余专家商讨;其次她需要亲自看看毛主席的遗体;最后就是她需要时间准备必须的药品器材

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犹豫了,中央当即同意了她的要求。



告别会面临的困难

当天晚上,徐静就和众多专家商量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并对政治局的领导们进行了汇报。

在了解了一些基础的遗体保存的常识之后,徐静等专家的方案被采纳了。

其实当时所有人心中都没底,最难的并不是保持遗体不朽,而是要让毛主席的遗体在七天的告别会中也依旧能保持着栩栩如生。



讨论出要使用的方案之后,徐静等专家团队便开始了对遗体的处理,其中最紧张的一步,便是为遗体注入防腐液,这是能长期保存的关键。

注入液体之后,毛主席的遗体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膨胀现象,徐静紧张地等待了一天,肿胀才终于消失,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一直到10日的深夜,他们还一直等在毛主席遗体身边记录各种数据。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因此准备的过程每个人都特别认真,力求不出现一点问题。

等到为毛主席遗体整理完毕,穿好衣服之后,9月11日,长达七天的告别会开始了。

告别会在七天之后结束了,在此期间,一共有多达23500多名士兵,军人和公安警察在周围实行安保,好保证大会能够顺利结束。



但告别会并非没有意外产生,实际上在追悼的第一天,徐静就发现了问题。

要想让所有前来参加吊唁的人都能目睹毛主席的容貌,要使用透明的棺材或罩子才行。

最开始想用现成的,因为苏联曾经在1924年给过孙中山先生一栋玻璃棺,但很快就发现不太合适。



所以只能选择现做,从9日下午,玻璃罩就开始了制作,但是由于时间实在紧张,11日开始的时候,玻璃罩并没有完成。

那天的告别会,毛主席的遗体是敞开放的,大会堂内人来人往,散发出巨大的热量,尽管已经打开了所有的风冷设备,温度还是过高。

徐静当即就去找他们提出了意见,在晚上,他们进行了第二次会议



这一次相比起上一次的气氛要压抑很多,主要是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其中一派觉得应该停止瞻仰活动,改用照片代替。

但是另外一些人并不同意这个意见,因为在当时,所有人民都对毛主席的离开十分悲伤,有很多人都想要见到毛主席的最后一面。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国际社会并不安全,一旦将毛主席的遗体撤下,很有可能会导致未知的风险。



要知道,为了稳定毛主席离开之后的国内局势,在9日,中央就宣布国家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眼看着众人争执不下,便有人提出可以进一步降温的措施,会议氛围这才好下来。

玻璃罩也已经制作完成,被放进玻璃罩之后,毛主席的遗体终于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温度了。

大家无疑都松了一口气,并顺利地让毛主席的遗体撑过了长达七天的追悼会。



也正是因为那个时候处理得当,毛主席的遗体才会在后来依旧保持着原样。

毕竟如果最开始的时候就出现问题,即使后续补救,影响也已经造成了。

一切的结束

告别会结束之后,就要面对下一个重要问题了,那就是毛主席的遗体该放在哪里。

在1996年10月8日,中央做出了决定,要为毛主席建一座纪念堂,将毛主席的遗体放在特制的水晶馆中,放置在纪念堂中。

1977年的8月,毛主席的遗体终于被放进了纪念堂中,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时,中央举行了一周年典礼和纪念堂落成典礼。



从此之后,毛主席的遗体便一直存在毛主席纪念堂中,至今仍然接受中国人民的瞻仰。

仔细想想毛主席逝世前后的一些列措施,可以称得上一句惊险,因为在整个告别会中需要无数人的配合。

首先就是需要迅速控制住局势,要知道当时中国的处境,控制不住局势很容易会导致意外的发生。



面对国内外势力的共同威胁,中央一切的行动都尽可能的周全。

其次就是要安抚国内人民的心情,毛主席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他的离开必定会对群众造成沉重的打击。

早在毛主席身体出现问题之时,中央便开始透露消息给群众,让其做好心理准备。

在告别会结束之后,毛主席的运送也是个大问题。



为此在17日下午结束之后,,上面一共安排了两个车队,只有一个真正负责运送毛主席的遗体。

而另外一队主要负责的是迷惑未知势力,掩护真正的毛主席遗体。

遗体被送到了一个代号为“769”的地方,在那里毛主席的遗体被紧密地保护了起来,等待着之后的决定。



而水晶棺的制作更是耗费了无数人的心血,需要先进行外观设计,材料选择,再经过一次次的试验确保存放在里面的遗体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种种设备的制造一共有上百家工厂参与,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毛主席的水晶棺才最终被制造出来。

其实水晶棺不仅需要保证遗体不朽,还需要一种特殊的功能——灯光。



因为毛主席的遗体会接受许多人的瞻仰,灯光辅助能够更好地体现毛主席遗容。

仅仅是灯光的选择,就需要进行多次调整试验,因为有些光会破坏皮肤结构。

总结

失去毛主席的那一时期是无数中国人感到十分悲伤的时间,却也体现了国家对伟人的尊重,处理事情的速度也体现了中央的行动力。

所有领导人都从悲伤中迅速地走出来,理智迅速地安排后续事情。

而徐静和她的团队的付出,以及所有为毛主席的告别会做出贡献的人,都不能被忽视。

至今,毛主席的遗体仍旧在纪念馆中存放着,等待着无数敬仰他的后人前去瞻仰

素材来源:
毛泽东遗体保存过程 文摘报 ( 2010年12月25日 05 版)
毛泽东遗体是如何保存的 中华文摘 2007年12月26日 09:05
韩伯平:我对研制毛主席水晶棺工作的一些回忆 人民网 2007年06月21日 11:30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博览历史
博览历史
了解世界历史,学之鉴之。
3608文章数 4848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