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认真学习贯彻!“大思政课”倾心培育工科卓越人才

0
分享至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5月13日,校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校党委书记于祥成围绕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推动思政建设内涵式发展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全面部署学校的学习贯彻工作,要求各二级党组织将重要指示精神纳入党委中心组的重要学习内容。

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将“爱国情怀、全球视野、行业素养、工匠精神”作为“大思政课”培育工科卓越人才的价值目标,系统推进“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效果显著提升。

健全完善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的领导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优制度”“建小组”“进规划”“列台账”等系统谋划,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校长行政负责、马院组织实施、部门院系支持配合、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明确建设目标。将思政课建设发展写进学校“十四五”规划,在年度“工作要点”中专门探讨,形成包含20余项建设内容、关涉全校十余个责任单位的建设台账,持续优化思政课师资招聘、课程建设、职称评聘、教学管理等日常管理机制。

重点举措推进。通过校长书记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以及“‘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优行动”等书记开局项目建设,在全校范围开展增进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行动,不断优化思政课创新改革良好环境。



图 | 校长、书记为师生讲授专题思政课

系统优化思政课课程群建设

开好建好思政课程。认真开好建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思政课必修课程,新增开设“中国共产党党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全球视野中的国际政治”“新中国外交史”“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等“四史”类线下思政课选修课。

拓展完善课程体系。引入“红色经典影片与近现代中国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等“四史”类线上慕课10余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汇聚全国优质资源,拓展完善“必修课+选修课”的思政课课程体系。

聚力课程思政建设。以“教师党支部建设之课程思政”等书记校长履职亮点项目为抓手,构建“学校党委、学院党委、教师支部、党员教师”四位一体推进机制,以支部书记与课程主讲教师双负责人制度,有序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通过支部结对、团队嵌入、教案指导等多种形式,促进专业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保障各方聚力形成协同效应、彰显育人合力。


图 |组织“四史”融入课程教学交流研讨会

建优建强思政课“大师资”

大力引育高层次人才。近五年新增思政课教师3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青年博士27人;新增国家级人才1人次,省级人才4人次,梯队建设更加合理。

打造专兼结合师资共同体。与安徽省委党校、合肥市委党校等合作,聘任兼职思政课教师23人;聘请英模劳模、企业负责人等特聘思政课教师5人,形成“专业教师+兼职讲师+行业导师”的大师资共同体。

强化师资质量提升。通过专题培训、全员研学、以赛促教、青年教师导师制等方式强化师资培训,通过职称评审单列、绩效考核优化等方式持续推进教科研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图 |举办英模大师进课堂之“劳模开讲啦”活动

全过程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聚焦集体备课。通过名师讲座、教学沙龙、观摩教学等形式,分章负责、交流分享、整体优化等备课环节,开展“专题聚焦”“难点研讨”“同课异构”等深度备课交流,在教育部下发通用课件的基础上,联系本地、本校实际和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充分考虑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推进实际,着力提升学生需求侧与教学供给侧的适切度、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智能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互补度、学生专业要求与思政课内容的融合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筹度。

突出工科特色。建强“合肥工业大学‘大思政’工程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校史馆、工程认知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建筑艺术馆、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校内场馆资源,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细化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具有工科特征、院校特色的大思政资源库,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良好资源支撑。

吸纳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常态化开展“英模大师进课堂”“企业家进课堂”活动,聘请老红军、老党员、党政干部、优秀校友、社会楷模、优秀企业家等优秀人物,通过场景联动、人员联动、活动联动等多种形式,丰富思政课课堂教学。“最美思政课教师”曲建武、全国劳动模范董慧、“国网公司首席专家”王开库等先后走进思政课堂,产生良好育人效果。

贯通创新实践。贯通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持续开展“微创作”“大学生道德情景剧大赛”“国情国力调查报告”等品牌实践的基础上,连续5年组织安徽省“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引导学生读经典、悟原理。每年暑期组织超过2000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学生以实践成果为基础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作品大赛、“大学生讲思政课”“‘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等,并取得国家级、省级奖项百余项。


图 | “双导师”指导社会实践团队调研“兵团精神”

推进以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

建设数智化资源平台。建成情境模拟实验室、社会调查与舆情分析实验室、大学生社会责任与社会交往实验室和沉浸式智慧教室等特色教学平台,搭建超星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数智化推进教学内容向深里走、教学方式向学生心里走,提升教学效果。

创新数智化教学方式。借助数智化资源平台,形成“基础内容线上学+重难点问题线下讲”的基本模式,以数字化赋能教学内容的立体化,多维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以数智技术赋能教学场域的多样化,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数字思政新场域,实现课前“云端”知识前测、课中沉浸式深度学习、课后网络云平台实践。

数智技术赋能教学评价。通过全程测度学生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度与社会服务践行度,持续推进数智技术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

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研究。成立跨学院、跨学校的虚拟教研室,赋能“大思政课”师资队伍沟通协同、云端备课、合力攻关。学校现已获准成立教育部工科高校素质教育改革虚拟教研室,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重点项目等国家级教研项目15项,各类省级以上教研项目70余项,省级以上教学奖励20余项。以数智技术赋能大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在实践上已成为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智慧型、研究型、服务型“大思政课”教育新模式,为实现学校“千人一领军”工科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注入数字新动能。


图 | 智慧教室里的思政课重难点小班研讨活动


来源 | 综合

责编 | 卫婷婷

投稿邮箱 | hfutxcb404@163.com

全国首届!合工大学子摘得11

“节”尽所能,“碳”寻未来

@2024毕业学子,冰糖邀你好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新媒体运营与管理中心
1935文章数 12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