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和方志敏一起就义的红军著名战将王如痴

0
分享至

文/叶介甫

王如痴,1903年1月16日生于湖南省祁阳县中和堂镇(现属祁东县)一贫苦农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和陆军大学学习。1928年归国,曾在红4军、红5军工作,后任红11军政委、红10军军长兼政委。1934年红军长征,他参与组建红7军团,作为先遣队北上抗日。他作战英勇,屡建战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著名战将。1935年1月在赣东北怀玉山区受挫被俘,壮烈牺牲。

转战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1928年夏,王如痴从苏联莫斯科陆军大学学成归国回到上海,中央军委派他到井冈山红4军工作。此时,湘赣军阀发动对井冈山的“会剿”,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王如痴先后两次参加打破湘赣两省军阀“会剿”的战斗。12月,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后成立的红5军,到井冈山与红4军会师。为了加强红5军的政治工作,王如痴被选派到红5军任第八大队党代表。随即,投入反对湘赣军阀对井冈山进行的第三次“会剿”的战斗。



◆红7军团19师第三任师长王如痴。

敌人的这次“会剿”来势汹汹,他们联合纠集湘赣两省6个旅20余团的兵力,兵分5路,向井冈山扑来。前委在柏露村召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突围下山,向赣南敌人后方出击。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与红4军第33团留守井冈山,迫使敌穷于应付、不能实现两省“会剿”的计划。对此,红5军有不少人想不通,认为红5军是来井冈山学习的,不是留守的,要求打回湘赣边老家去。彭德怀、滕代远从全局利益出发,坚决维护前委决定。王如痴耐心细致地做八大队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大力宣传采取这一策略的正确性,使部队的情绪很快安定下来,投入了保卫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方圆数百里,山势险峻,只有五条羊肠小道通向山外,王如痴奉命率八大队扼守桐木岭的白银湖哨口。任务下达后,他立即带领战士构筑阵地。时值隆冬,大家还身穿单衣,脚套草鞋;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有时只能吃野菜、笋干,油盐皆无;晚上睡觉,就在铺间烧一堆火,身上盖些稻草,取暖御寒。王如痴坚持和战士同甘共苦,有时还和战士一道下山挑粮。

1929年1月26日,湘赣敌军以优势兵力,向各哨口发起猛攻。白银湖是敌军的主攻方向之一。恰值雨雪交加,山雾迷蒙,百尺之外看不见人,对防守极为不利。战士们每日的饭菜,都是从几里外的后方送来的,早已冰冷,饮水则全靠融雪解渴。面对险恶环境,王如痴坚定沉着,鼓舞战士们坚守阵地。经三天三夜激战,白银湖哨口岿然不动,给敌人以很大杀伤,大挫敌人锐气。敌人从正面攻不下来,便找到一个反动富农带路,从侧面攻占了黄洋界哨口,而后其他哨口也陆续失守。为保存力量,王如痴奉彭德怀之命,率部杀出重围,随全军向赣南转移,4月初在瑞金和红4军主力会师。不久,湘赣两省“会剿”之敌撤走。红5军在彭德怀、滕代远的领导下,回师井冈山,恢复了湘赣边区。接着,红5军北返湘鄂赣,与黄公略部会合,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拓展。

率部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

1930年冬,蒋介石命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率兵10万,采取分进合击的策略,“围剿”中央苏区。12月5日,王如痴率部参加了毛泽东在宁都小布主持召开的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为会场所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对联使他深受教益。

会后,毛泽东、朱德决定对敌实行中间突破,先打张辉瓒、谭道源两师,并命令王如痴所在的红3军担任正面攻击。红3军军长黄公略则令8、9两师,分左右两翼担任主攻。8师政委王如痴坚决贯彻毛泽东、朱德制定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与师长龙芝道率部向根据地腹地退却,埋伏在龙冈附近。12月30日晨,“雾满龙冈千嶂暗”,上午8时,当敌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率第18师闯入埋伏圈后,王如痴协同兄弟部队发动猛攻,使敌很快陷入铁壁重围。激战至下午4时,敌9000余众俱遭歼灭,张辉瓒被生擒。不幸的是,红8师伤亡较大,师长龙芝道壮烈牺牲。王如痴满怀悲愤,策应兄弟部队挥师迂回到东韶街东侧,围歼敌谭道源师,又使其一半受歼,余敌狼狈逃离。

就这样,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指挥下,王如痴所在的红3军,5天内两战两捷,缴枪1. 5万支。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1931年4月,蒋介石派何应钦带兵20万,采取“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战术,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毛泽东以中革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的名义,签署了总政治部第四号通令。王如痴深信毛泽东、朱德英明的作战方针,召开全师誓师大会,进行战前政治动员。王如痴和师长刘畴西率红8师从永丰县星夜南驰,会同红一方面军集结于东固地区,待敌25天。5月中旬,各路敌军向赣西南推进。5月6日,当敌公秉藩第18师行进至中洞地区时,王如痴率领红8师,与红9师抓住战机,从中洞南侧向敌发起猛攻。经3小时激战,全歼公秉藩师,俘敌副师长王庆龙以下4000余人,缴枪3000余支。公秉藩被俘后化装逃脱。接着,王如痴率红8师随红一方面军主力由西向东横扫。红军在白沙、中村、广昌等地连续歼敌2个师又1个旅,并在建宁歼敌刘和鼎部,在半个月时间里,连续打了几个胜仗,真是“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痛快淋漓地粉碎了第二次“围剿”。

蒋介石1931年7月自任总司令,坐镇南昌指挥,调集23个师又3个旅共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蒋介石还发誓:“幸而完此夙愿,当解甲归田”,否则就“舍命疆场”。这时,中央红军只有3万人,面对10倍于己的强敌,形势十分不利。按照红军总前委制订的“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王如痴结合总结前两次反“围剿”的经验,深入向全师指战员宣传动员。7月中旬,他奉命率第8师隐蔽地向敌中间地带行进,克服盛暑爬山困难,行军10天,绕道千里,自闽西建宁,回师兴国待机。可是不久,各路敌军均以迅猛动作向兴国合围,红军面临敌12个师的三面包围。8月上旬,王如痴率部突出敌包围圈,按照方面军总部部署,协同兄弟部队,向战斗力较弱的敌第三路进击军发动攻击。红军接连在莲塘、良村、黄波三战三捷,歼敌1万余人,创造了连续作战、重歼顽敌的光辉战例。

蒋介石得知红军主力东进的消息,便转变战略,急令各路敌军向红军主力的集中地永丰的君埠逼进。红军又一次陷入敌7个师的三面包围。8月16日晚,王如痴又率部利用夜幕作掩护,秘密通过敌两军之间仅隔20华里的空隙地带,跳出包围圈,转移到兴国西部隐蔽休整。9月7日晨,王如痴所在的红3军在军长黄公略的指挥下,兵分两路,尾追兴国北逃之敌。王如痴率红8师为左路,7师、9师为中路、右路,于老营盘地区追上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激战到下午2时,全歼敌蒋鼎文第9师1个旅,俘敌2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对此次战斗,李聚奎上将说:“这一仗歼敌1个旅,是7师、9师担任主攻任务的。8师是在黄土凹担任堵击,任务是堵击高兴圩方向的援军。该师师长刘畴西这次没有来,由政委王如痴在那里指挥战斗。名义上是1个师,实际上没有好多人,要堵击那么多敌人是够艰巨的。他们打得好苦,伤亡很大,但很好地完成了堵击任务,保证了全局。”9月15日,王如痴又率师参加了方石岭战斗。该役歼敌一个师,俘敌5000余人,缴枪4500多支,从而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艰苦转战受挫不幸被俘

1933年3月18日,闽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横峰县黄山底召开,王如痴缺席被选举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第二届执委会的执行委员。4月,中革军委正式调他到闽浙赣省任新红10军军长兼政委,他的战友刘畴西调任闽浙赣省军区司令员。

新红10军是年初原红10军调离赣东北在中央苏区被改编为红11军后,以闽浙赣省军区赤色警卫师为基础,抽调各县独立团、独立营部分人枪组建的,无论指战员的政治军事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不强。王如痴到职后,运用在毛泽东、朱德直接指挥下学到的建设红军的经验和反“围剿”的战略战术,带领红10军第28、29师,奔赴江西省乐平县秧板马家设伏,击溃敌军一个营。

6月,驻弋阳县城的国民党军第21师1个团到横峰县坂上的杨家村抢劫苏区财物。王如痴得到情报后,一面命令弋阳县独立营先行在碗港桥附近的山边埋伏,一面集合红10军主力疾驰出击。当敌人行进到弋阳县朱家坑田坊开阔地时,王如痴一声号令,枪炮齐鸣,经1小时的激战,敌300多人被击毙,800多人就擒。战斗结束后,王如痴主持召开了庆功大会,总结作战经验,表彰立功人员。

接着,王如痴抓住战机,率领全军连续征战贵溪、玉山等县,并跳到浙西,主动打击敌军。贵溪县库桥是国民党军重要据点,驻敌2个团,且村后有山,村前有坚固工事,易守难攻。王如痴首先派2个连正面佯攻,把敌1个团引了出来,主力则在一处有利地形埋伏。当敌军进入埋伏区时,主力发动猛攻,打得敌军惊惶失措,100多人被打死,200多人被俘虏。玉山县有个叫樟村街的大集镇,大批国民党地方靖卫团麋集于此。王如痴率部把樟村街夺了回来,开辟了玉山县新苏区,并留下红28师第84团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玉山县各级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为了紧急动员苏区军民开展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11月20日,王如痴协助方志敏在横峰县葛源召开了闽浙赣省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作出了“扩大红军队伍,加强白区工作”的决议。接着,又制定了“保卫基本苏区,创造新的苏区”的战略方针。敌以5个师又4个保安团的兵力,向闽浙赣苏区扑来。根据中革军委赋予的任务,王如痴率红10军坚决阻击敌第53师向周坊、富林地区的进攻。11月,福建事变后,王如痴挥师转到闽浙赣苏区的东部活动,在上饶的罗桥、枫岭头歼灭敌第80师一部,缴获大批冬衣,29日,又在横峰姚盘山地区伏击歼敌第21师2个团。

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王如痴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这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已控制了对中央的领导,并排斥前四次反“围剿”的正确方针,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两个拳头打人”的错误方针。王如痴对此深感不满,仍在实际作战中继续执行毛泽东、朱德的战略战术,因而得罪了他们,被诬为“右倾保守”。03月,他被调离了红10军。

王如痴离开红10军后,方志敏希望他继续留在闽浙赣省苏区。6月,派他带领一个独立团,与赣北地方武装合编为皖赣红军独立师,王如痴任师长。

由于中央“左”倾冒险主义的指挥,中央红军奋战10个月,不仅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反而使红军主力损失惨重。为了牵制和分散国民党军队,减轻对中央苏区的压力,并宣传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中革军委决定以寻淮洲为军团长,率领红7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赣皖边界前进。7月,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10月,转战到德兴县重溪,与红10军会师。11月,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7军团同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下辖3个师,把擅长正规战的红7军团编为第19师、擅长游击战的红10军编为第20师,闽、浙、赣省地方武装编为第21师。王如痴担任19师参谋长。

红10军团成立后,继续担任抗日先遣队的任务。第19师是军团的主力。王如痴协助寻淮洲指挥袭击常山,攻占旌德,西逼芜湖,屡挫敌军,声势震动浙皖两省。不久,红10军团遭7倍于己的敌军围攻。12月14日,刘畴西决定集中主力,在黄山下谭家桥附近的乌泥关设伏,打击敌补充第1旅。由于刘畴西指挥不当,将“有用之师置于无用之地”,加上3个师行动不协调,战斗形成对峙。寻淮洲身负重伤,不幸牺牲,王如痴接任第19师师长。谭家桥战役的失利,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陷入了被动局面。红10军团调头南下,返回闽浙赣苏区休整。数千人的队伍,在敌人前堵后截中辗转前进,给养日益困难,显得疲惫不堪。

1935年1月12日,先头部队抵达浙江开化县杨林地区,继而进入闽浙赣苏区的港头。浙江保安第二纵队从星口抄捷径连夜疾进70里,抢先赶到港头,并在三坂、徐家村一带修筑工事,挡住了红10军团主力进入闽浙赣苏区的通道。接着,敌后续部队迅速从四面八方赶来,形成重重包围之势。一场激战,红10军团便被打成两段。前段先导800余人,由方志敏、粟裕率领,脱离包围,转移到怀玉山陇首。后段主力2000多人,由刘畴西、王如痴率领(因刘畴西负伤,双手残废,部队实际上由王如痴代行指挥),被阻截在纵横不到15华里的怀玉山狭长山地,陷入了敌第49师、第21旅、浙江保安师共14个团的包围之中。这时本已突出敌人包围到达陇首的方志敏,要粟裕率突围部队及一些伤员向闽浙赣边沿地区转移,自己则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留下来等待主力部队。结果,亦深陷敌人重围。

时值1月的怀玉山区,雨雪纷飞,地冻天寒。红军战士经过3个月的行军作战,伤亡不断增加,已十分疲劳,加上粮源断绝,只能靠树皮、草根充饥;敌人进攻了,又要马上投入战斗。面对险恶的环境,王如痴协同方志敏、刘畴西在怀玉山欲图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可是终因敌军强大、炮火猛烈而被迫撤回。在红军几次突围无望之后,方志敏、刘畴西决心潜回赣东北重振旗鼓,并授命王如痴全权指挥队伍留守山林。这时,在敌军猛烈炮火的重重轰击下,红军战士已经被冲散,只能各自为战。开始时,敌军因山高林密搜索不到,还派出飞机轮番轰炸,后来敌人索性放火烧山,有的红军战士和伤病员被活活烧死;有的被逼上山顶绝路,舍身跳崖。

1月24日晚,王如痴几经组织发动,率1000余人,乘黑夜偷袭敌军封锁线,力图强行冲出包围圈。由于被敌警戒部队发觉,只得潜回怀玉山待机。突围未成,却被敌军发现了行踪。1月25日,敌21旅派一个团向怀玉山结队搜捕。当敌军行进到山腹森林地带时,王如痴等被发现。王如痴率战士一面向山顶撤退,一面开枪迎击。但终因子弹打尽,数日未食,被敌俘获。接着,方志敏、刘畴西也先后被俘。

“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1935年1月31日,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等人被押到上饶,敌第八军军长赵观涛在上饶金龙岗体育场召开“庆祝生擒方志敏等大会”。2月1日,他们被押上5辆卡车,由4辆装甲车前后护卫,送往南昌。在南昌豫章公园,国民党又召开了“庆祝大会”,然后将他们囚于“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

王如痴和方志敏、刘畴西、曹仰山被关在一个囚牢里。呼吸的是污秽的空气,吃的是变霉的黄米饭,睡着满是臭虫、虱子的草铺,每天只发两碗水,包括洗脸、漱口、饮用在内。这非人的待遇,使王如痴先是患了严重的伤寒症,接着又患上肋软骨炎症,高烧到摄氏40度。他瘦得像一具骷髅。一天,大家谈到决心就义时,刘畴西说:“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王如痴接着说:“对,大丈夫必须如此!”



◆1935年1月31日,方志敏(中)、刘畴西(左)、王如痴(右)等人被押到上饶。

他们在谈到怀玉山战斗惨败的影响时,都感到异常的沉痛,怀着对党和革命的无限忠诚而引咎自责。王如痴说:“呵!赣东北的同志们,这次你们都吃了我们失败的大亏,你们又要重过1928年的艰苦生活了!”“我们的中央,一面要责备我们,一面又要可惜我们。”对党和革命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王如痴身陷囹圄,但处事审慎,不为敌人阴谋伎俩所动。一次,方志敏被提到法庭,军法处一个副处长要方志敏从狱中派一个可相信的人送信,把他的妻子请来,共同到“国方”来做事。方志敏对敌人进行了抵制,但能否利用这个机会,送个信到苏区去呢?他找王如痴和刘畴西商量。王如痴立即感到这是敌人玩弄的花招,他向方志敏坦陈己见:“恐怕影响不好,因为有人去苏区,敌人就可以造谣,说是我们已经投降了。”

方志敏接受了王如痴的意见,拒绝了这一提议。事后,方志敏说:“如痴的话是不错的,不要弄巧成拙,画虎成狗。事业未成,反惹起党的怀疑,弄得自己身败名裂。”

在敌人面前,方志敏、王如痴等宁死不屈,下面是他们在被审讯时和敌法官的一段对话。

“你们晓得犯了什么罪吗?”法官问。

“我们犯了什么鸟罪,就是没有同你们去卖国。”

“不要这样说嘛,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们已失败到这个地步,何必固执呢!只要你们悔过自新,到国方来做事,我们是不会杀你们的,不然,杀了多少你们那方的人,何以留着你们不杀呢?”

“我们信仰的是共产主义,是为工农大众求解放谋利益的。怎么能与你们为伍呢!我们今天的失败,是一时的失误。现在既然落到你们手里,我们毫无畏惧,视死如归。可是,你要知道,你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法官以叛徒孔荷宠为例进行引诱,说:“孔荷宠现在极蒙上面信任,当上了少将参议,每月500元薪金。”孔荷宠曾是湘鄂赣省军区司令员,第五次反“围剿”时带枪投降敌人,成为可耻的叛徒。

王如痴厉声说:“我无妻无儿,无以为家,别无他图。我既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你讲的那些,对我毫无用处。”

法官呈文上去,说这些人“无可救药”。

王如痴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尽管置身铁窗,经受着敌人严刑的审讯,以及重病的折磨,面对死神威胁,仍以革命事业为怀,坚贞不屈,决心牺牲宝贵生命“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于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等人被捕,许多著名人士和青年学生向南京政府提出了质问,有的还致电南京政府或蒋介石本人,要求释放他们。蒋介石下达了“秘密处死”的手令。1935年8月6日凌晨,一群荷枪实弹的敌兵将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等押往南昌市百花洲下沙窝秘密刑场。王如痴高呼口号:“打倒国民党!”“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一阵急促的排枪声中,他走完了人生32个春秋的历程。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党史博采
党史博采
全国公开出版的主流党史期刊。
885文章数 889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