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00年,台湾女作家赴南京航空烈士陵园,看到一个名字后失声痛哭

0
分享至

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0年5月,南京紫金山下的航空烈士园迎来了一位特殊访客。时年75岁的《巨流河》作者齐邦媛从台湾千里迢迢而来,只为寻找一块编号为M的石碑。

而当齐邦媛注意到石碑上镌刻的人名时,垂垂老矣的她忍不住泪流满面,想起了56年前那个遥远的冬天,一个热血少年的报国悲歌,一段不为人知的隐秘爱恋……


初次相见 念之不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三省相继被日本侵略者操纵,数万同胞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时任沈阳县警察局长的张凤岐不满国民党“不抵抗”的消极政策,带领沈阳警察同日军鏖战了两天两夜。战败撤离后,张凤岐选择进入潜入敌营,不料却惨遭出卖,被捕入狱。

1932年7月的一个夜晚,夏夜的晚风吹起了迸溅的火星,空气里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汽油味道。由于张凤岐始终拒绝投降,日军决定拿他来“杀一儆百”,将其绑在了沈阳故宫大政殿后方的大石柱上。一阵冲天的火光直奔云霄,45岁的张凤岐毫不畏惧,大声嘶吼道:


张凤岐

“你们尽管烧吧,杀了我一个, 中国四万万同胞你们是杀不完的!他们早晚会醒来,为死去的同胞报仇雪恨!”

张凤岐牺牲的噩耗,很快就传到了张家几个子女的耳中。悲痛难耐的他们发誓要为父亲报仇,情绪最激烈的当属四子张大山。为了表明心迹,他还特意将名字改为了“张大飞”,后来为了躲避日军搜捕,张大飞一路逃到了北平,进入齐世英所创办的国立中山中学就读。


张大飞

齐世英在18岁时便赴日本留学,3年后又前往德国深造,眼光和学识都极为先进。接受国外教育多年的他,深知只有改变中国的教育制度才能从本源上唤醒国民良知。1934年3月,主管东北党务的齐世英从朋友那里借款5万银洋筹建了学校,专门用于收留流亡的东北学生。

后来由于时局原因,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从北平搬到了南京郊外的板桥镇。因为地方有限,齐邦媛的哥哥总会趁着假期带几个同学回家吃饭,齐世英和妻子将他们视为自己的亲儿女,一向对这些背井离乡的孩子十分疼爱。也正是在这时,12岁的齐邦媛遇见了18岁的张大飞。


齐世英和家人

齐邦媛见到张大飞的第一眼,就觉得他很不一般。每逢吃完饭后,齐世英总会和学生们围坐在火炉前,一边暖手一边畅谈着报国理想。有时,他们也会分享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但不知为何,张大飞永远是一副格格不入的样子,他总是神色忧郁的坐在角落,从来都不讲话。

齐世英和妻子起初还有些不太明白,这个安静的少年到底有什么心事,会终日闷闷不乐。直到后来得知他是抗日英雄张凤岐的后代后,夫妻俩才恍然大悟。那个时候的张大飞太难了,既联系不上逃亡的亲人,又无法为死去的父亲守孝,如何能令他选择释然呢?


右一为齐邦媛

齐邦媛听完了张大飞的经历后,也深受感动,心里不由自主的对张大飞生出几分敬意。从那以后,周末成了齐邦媛最期盼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张大飞和同学们来家“聚会”的日子,可以借着读书的话题和张大飞多一次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尽管时间十分短暂。

1936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午后, 张大飞和齐邦媛的哥哥带着同学们去家附近爬山。怎料,当日的天气并不好,众人在下山时忽然遭遇大风,导致他们分散开来。混乱中,年少的齐邦媛无助的抱着双腿蹲在隘口旁,被冻得崩溃大哭。正在这时,张大飞出现了。


张大飞虽然长得人高马大,但心思却相当细腻。在下山时,他敏锐地察觉到了齐邦媛没有跟上来,随即就原路返了回来。见齐邦媛衣着单薄,张大飞二话不说就脱下了自己身上的大衣,他细心的给齐邦媛穿好后,一边拉着她往山下走,一边温声细语的安抚道:

“不要哭,你只管牵着我的手,等我们走到大路上,一切就都好了。”


这是齐邦媛和张大飞最近的一次接触,虽然来得仓促,但也在无形中拉近了两个人的关系。次年抗战爆发后,日军攻下南京准备实施大屠杀,齐世英带着学校的师生向汉口撤离,可逃亡途中的噩耗却接踵而至。

撤离南京时,齐邦媛的母亲才刚生下小女儿静媛不久。连续多日的辗转颠簸让她的身体愈发虚弱,最终小女儿不幸夭折,而齐母自己也罹患血崩,性命危在旦夕。负责救治的医生让齐邦媛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这让她如坠冰窟。还好,张大飞及时赶了过来。


看着痛哭流涕的齐邦媛,张大飞温柔的安抚了她一会儿,又进入病房为齐母做了祈祷。大飞告诉齐邦媛他已经报名军校,11点就要到码头集合,这次是专程来和她道别的。分开之际,身为基督徒的张大飞送给了齐邦媛一本《圣经》,上面还有他写下的临别寄语:

“邦媛妹妹:这是人类的生命,宇宙的灵魂,也是我们基督徒灵魂食粮的仓库。愿上帝永远爱你,永远与你同在。祝福你前途光明,永远活在快乐的园里。”
雨中依偎 情愫暗生

1938年,张大飞考入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成为第十二期生。而齐邦媛后来则去了重庆的南开中学读书。在此期间,他始终保持着和齐邦媛的书信往来,得知齐母痊愈后,他欣慰的送上祝福,同时还告诉了齐邦媛一件大事——自己已经投身军旅,齐邦媛不免有些担心。

张大飞知道齐邦媛放心不下,便又耐心同她解释,自己参军一是为了为父报仇,二是为了保家卫国,赶跑可恨的日本侵略者训练虽然艰苦,但好在伙食待遇很好,总不至于像以往一样饿肚子,齐邦媛这才打消了顾虑。


1941年,从空军学校毕业的张大飞因为表现优异,被推荐作为第一批赴美受训的飞行员之一。次年,学成归来的张大飞加入“飞虎队”,他们的日常任务便是和日军进行空中对战,掩护地面部队发动进攻。张大飞时常会和齐邦媛分享自己的战斗经历,有时也会聊些日常。

“在朝不保夕的人们眼中,我不肯随他们一起去‘及时行乐’,着实有些古怪。但在我心中,能坐在地上平安的看看书,给慧解人意的小友写家书,比‘行乐’可快乐多了。”


1943年4月,张大飞和战友被调防到重庆换机,忙完时已是傍晚。临走前,张大飞决定到齐邦媛就读的高中看看她。为了不惊扰到其他学生,他委托一个小姑娘代为叫人,几分钟后齐邦媛急匆匆跑了出来,看到身穿雨衣的张大飞后,兴奋的差点叫出声来。

“邦媛,才一年的功夫,怎么就长这么好看了呢!”


张大飞油然而生的一番感慨,却不经意间在齐邦媛心中荡起了涟漪。她面色微红的低下头,正准备回味这来之不易的赞美时,一场猝不及防的大雨落下来,张大飞随即就拉着齐邦媛从校门口跑到了一处屋檐下。紧接着,他张开雨衣,将齐邦媛轻轻揽进了自己的怀里。

那一瞬间,似乎周围的一切都静止了,连同那瓢泼的大雨。齐邦媛依偎在张大飞的胸膛,隔着一身军装,她感受到了潜藏在下面的炙热心跳。然而,这片刻的二人时间很快便终止了,因为七点半以前必须返回白市驿机场,他们只能无奈分开,没成想这竟成了最后一面。

英雄魂断 天人永隔

1945年6月的一天,已在武汉大学就读的齐邦媛收到了一个特殊的包裹。那是装满了齐邦媛寄给张大飞所有信件的美军帆布袋,里面的内容她几乎烂熟于心。看着那一封封泛黄的信件,齐邦媛原以为是张大飞想托给自己保管,便胡乱翻看着,直到那封“诀别信”的出现。

信是张大飞写给齐邦媛哥哥的,可内容几乎全在表达他对齐邦媛的心意。张大飞询问了齐邦媛的学业情况,又问候了齐家的其他家眷。当初和他一同考入航校的七个人都已为国捐躯,自己牺牲也是早晚的事,不想因此辜负齐邦媛的一片痴心。他这样对齐邦媛的哥哥说道:


“那天看到她(齐邦媛)从南开的操场走来,我竟在惊讶中脱口而出说出心意,又怎能说我爱她呢?我死了会害她,活着也是害她。请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委婉的劝她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她一生幸福。”

就在这封信被送到之前,1945年5月18日,张大飞在参与豫南会战时遭遇敌机。为掩护友机撤退,张大飞不幸被敌人的炮火击中,最终光荣牺牲,年仅26岁。两个月后,抗日战争以日本无条件投降胜利告终,重庆民众争相涌上街头庆贺,唯独齐邦媛一脸郁郁寡欢。


“他(张大飞)屡立战功,出师虽捷,身仍先死。他未能亲见抗战胜利,无数场血战,他奋勇向前,但终究令人憾恨的没能分享到胜利的喜悦。”

齐邦媛怎会不遗憾呢?从始至终,她和张大飞之间的信件未曾提过一个“爱”字,可感情却早已融为一体。那一百多封信件承载的不止是一段回忆,更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未了的夙愿。抗战后,齐邦媛先是跟着父母去了南京,而后又到了台湾,和校友罗裕昌组建了家庭。


晚年的齐邦媛

成为三个孩子母亲后的齐邦媛,随着光阴流转渐渐不再对外人提及过往。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术研究上,并出版了个人著作《巨流河》。在这本书中,齐邦媛重现了张大飞短短26年的光辉人生,让一代抗日英雄的事迹得以流传下去。

“他(张大飞)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昙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


2000年,已经75岁高龄的齐邦媛来到南京紫金山航空烈士公墓。这里埋葬了3000余名牺牲的航空烈士,张大飞的遗骨也被安置于此。再然后,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轻轻抚摸着那个熟悉的名字,齐邦媛忍不住泪水涟涟,向张大飞和所有为国牺牲的烈士们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抓马星娱呀
抓马星娱呀
10G冲浪看娱乐圈百态,快来一起恰瓜吧
61文章数 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