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76年毛主席病逝,毛岸青未去送葬,毛新宇:爸爸一直在想念爷爷

0
分享至

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9月9日,一个举国悲痛的灰暗日子。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因病离世,享年83岁。

9月18日,数十万来自国内外的各界人士齐聚天安门广场,出席毛主席的追悼会。但令人疑惑的是,作为毛主席唯一在世的儿子,毛岸青居然没有前来送伟人最后一程。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父子永别 思念终成遗憾

自从1972年开始,毛主席的身体便每况愈下,有时候走路都很吃力。到了后期,毛主席的双脚肿得无法站稳,连吃饭都需要靠机要秘书张玉凤一口一口喂进去。毛主席和命运顽强抗争了一辈子,最终却还是栽在了病痛上,这让他心里很是沮丧。

晚年的毛主席一直独自在中南海居住,特殊时期开始后,留在他身边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虽然当时伟人的女儿李敏、李讷都离得不远,但为了不让他们卷进政治旋涡,毛主席最终还是没有让他们过来探望。


有时候,工作人员实在不忍看着主席受苦,便想着安排毛岸青和伟人见上一面。但毛主席却拒绝了,因为毛岸青的体质也并不好,如果再让他看到自己这副病入膏肓的模样,恐怕他的病情会被刺激得更严重。就这样直到毛主席离世,他和儿子毛岸青也终没有再见面。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后,千里之外的毛岸青痛哭不止,整个衣襟都被泪水湿透了。9月12日,毛岸青在妻子邵华和儿子毛新宇的陪伴下来到人民大会堂,单独和爸爸毛主席做了最后告别。不久,由于悲伤过度,毛岸青又一次住进了医院。


毛新宇夫妇和母亲邵华、儿子毛东东合影

追悼会举行时,毛岸青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所以他未能到场送毛主席最后一程。这也成了毛岸青毕生最大的遗憾,为了延续对爸爸的思念,晚年的他一直积极从事毛泽东思想理论的研究工作。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多年后,毛岸青之子毛新宇回忆起来,仍慨叹道:“爸爸一直都很想念爷爷,爷爷在我们一家人心里不仅是亲人,也是我们思想上的引路人!”

年少坎坷 几经分离

毛岸青是毛主席的二儿子,他的上面是哥哥毛岸英,下面则是弟弟毛岸龙。1927年,由于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影响,大革命宣告失败,毛主席转而前往湘赣边界开辟革命根据地,组建工农红军。

在那个时局动乱的年代,毛主席为了不让妻儿遭受反动派的迫害,便让妻子杨开慧带着三个儿子回到长沙板仓躲避。这一年的毛岸青刚满4岁,正是懵懵懂懂的年纪,并不知道这次的分别对他们一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觉得爸爸只是临时有事,他们总会有一天再见面的。


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

然而事与愿违,1930年,湖南军阀何健在一次围捕行动中抓获了杨开慧和毛岸英,并将他们打入大牢。绝不屈服敌人的杨开慧,即便受尽各种酷刑也拒绝交代毛主席的下落。最终,在留下“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后,杨开慧英勇就义,年仅29岁。

这一年的毛岸青才7岁,母亲杨开慧牺牲后,他和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龙被党组织的地下工作者带到了上海。可当时的上海并不太平,国民党所制造的“白色恐怖”阴霾仍未散去,党组织也自身难保。就这样,毛岸英三兄弟在上海到处流浪,经常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因为条件艰苦,三弟毛岸龙因病早亡,而毛岸青也因头部受伤落下后遗症。为了活下去,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每天都走街串巷的叫卖报纸,有时候甚至还会去捡破烂。好在这灰暗的日子终归没有继续下去,1936年,党组织将兄弟俩送到苏联读书,毛岸青再也不用受苦了。

在长达十多年的异国留学生活里,若要说毛岸青和毛岸英兄弟俩最高兴的,莫过于收到父亲毛主席寄来的书信。虽然他们依旧天各一方,但从那一行行文字里,依旧能够感受到毛主席深沉的父爱。


长大后的毛岸英考入了伏龙芝军事学院,而毛岸青则进入莫斯科大学就读。1946年,毛岸英先行回到国内,在黑龙江从事土地改革工作。1949年7月,毛岸青学成归国,在北京和哥哥毛岸英、父亲毛主席见面。彼时的毛岸青不会想到,这竟会成为他们最后一次团聚。

1950年,在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要指示下,抗美援朝全面打响。作为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也参与了这次作战,但却再也没能回来。11月25日,一发炮弹落在了毛岸英所在的指挥所,毛岸英壮烈牺牲,英魂永远葬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毛岸英

噩耗传来,毛主席的心中万分沉痛,但为了整体战局,他最终还是将这份悲伤压在了心底。只是同样得到消息的毛岸青,情况却并不是很乐观。由于悲痛过度,他的脑疾再次复发,不得不转到苏联接受治疗。

实际上,真正痛苦的又何止毛岸青自己呢?那时的毛主席已年过花甲,却一夜间遭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如今,次子毛岸青也因病远赴国外,这让毛主席不免会感到落寞。为了排解心情,毛主席总是写信给毛岸青,了解他的健康和近况,直至毛岸青回国。

深沉父爱 从未改变

回到国内后,病体欠佳的毛岸青前往大连继续休养。毛主席虽然很想念许久未见的儿子,但为了不打扰到毛岸青,伟人最终还是选择用写信代替见面。其实,北京和大连离得并不算远,毛主席本可以随时去看毛岸青,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毛主席却叹息道:

“每当看到岸青,我总会想起开慧。我没能照顾好岸英和岸青,我对她心中有愧啊!”


在毛主席的心里,发妻杨开慧的牺牲就像一道坎,让他时隔多年都无法释怀。杨开慧有个好友名叫李淑一,是烈士柳直荀的遗孀,和杨开慧十分要好。在她和毛主席1957年的一封书信中,毛主席曾用“骄杨”代指杨开慧,来表达他对她牺牲的悲痛和内疚。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而且,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各方面的事务都需要毛主席出面定夺。一年下来,毛主席少不了要去各地巡查,身边跟着很多的工作人员,贸然去探望毛岸青必会惊扰到他。伟人知道,儿子的病受不得刺激,所以为了他的健康,毛主席只能压抑住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毛岸青起初一直由毛主席派去的警卫员负责照顾,37岁那年,他和邵华喜结连理,之后便一直由邵华照顾饮食起居。因为身体太差,婚后的毛岸青鲜少在家做家务,这让一手抓学业、一手照顾他的邵华有些怨言,和他大吵了一架。毛主席得知后,连忙写信给邵华“劝架”:


毛岸青一家

“邵华,你以后的男儿气要多些,女子气要少些。此外,《上邪》一定要多读,多读对你大有裨益!”

《上邪》歌颂的正是坚贞不渝的爱情,毛主席希望邵华能从这篇古文里得到启发,在婚姻中学会包容和忍耐。而邵华也理解了伟人的良苦用心,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态度,和毛岸青的感情也越发甜蜜。


1969年,毛岸青和邵华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得知自己抱上了孙子,毛主席虽然身体欠佳,但还是很为儿子感到高兴。他亲自为孙子取名为“毛新宇”,等到毛新宇4岁时,毛主席还特地来和儿子一家住了两周。这之后,毛岸青和毛主席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毛主席的陨落,是一个时代的眼泪,是毛岸青毕生难忘的痛,也是无数中华儿女永远的牵挂。对毛主席的敬仰和怀念,不会因时间而冲淡分毫。永远缅怀您,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娱圈冷知识呀
娱圈冷知识呀
带你领略影视精彩,专治各种不开心
59文章数 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