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建成,5个人带头瞻仰,他们是谁?

0
分享至

在天安门广场上,与壮观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南一北镇守着整个广场的,是伟大革命家毛主席安眠的毛主席纪念堂。

不管节假日与否,不论寒冬酷暑,只要属于开放日的范畴,毛主席纪念堂总是一副游人如织的盛景。

人们从全国各地去往北京瞻仰遗容,这不仅仅是对毛泽东主席本人的一种纪念,更是对他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的赞誉,对他直击要害鞭辟入里革命思想的传承。

说起来,1977年建成的毛主席纪念堂,是如何选址、设置和落成的?

落成后的第一次瞻仰,是在何时?如此有象征意义的“头炷香”由谁来烧,又汇集了哪些重要人物?



在来瞻仰的人中,有五个带头人,他们分别是谁?和毛主席又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83岁。

毛主席离开了他最爱的,也最爱他的人民。

一时间举国哀悼,全国上下自发地一片缟素,广大人民群众纷纷以自己的方式祭奠这位伟大领袖的离世。

党中央响应全国人民的要求,很快决定在北京修建起毛主席纪念堂。

决定了要建,该如何选址呢?这可让中央犯了难。



为了选址,党中央从全国各地召集了最为优秀的设计师,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为毛主席纪念堂选址建言献策——

有人提出“水上日出”主题:毛主席一生南征北战,操劳一生,死后应该让他安眠在风景秀美的水边;

有人认为“毛主席是山顶红星”应当将纪念堂设置在山巅的苍松翠柏间,供人们登高怀念。

又有人主张建在瀛台,又因为是国家机关办公室所在地而作罢···

最终,在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征询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之后,在优中选优之下,“安卧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方案获得了大家的赞许。



但如果为了“和群众在一起”,特意将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堂并排建造,那么两座建筑就会有一下子“合二为一”的风险,也会因此失去各自独特的政治含义。

因此,设计师们只好退而求其次,这才促成了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遥相对望的局面。

现如今,纪念堂的四周开辟成了新的广场,每当重要节日来临或是重大集会举行,数以万计的群众就会聚集在新建成的广场上。

如此一来,毛主席也算实现了“安卧在人民群众中间”的夙愿。

在纪念堂内部的设计上,因为大家都希望能够更好地怀念毛主席,更好地体现出他的伟大和崇高,所以在整体风格上比较大气宏伟但不显得豪奢。



值得一提的是,在毛主席纪念堂中不光有反映毛主席本人在建党建军、独立自主、国家富强过程中所立下奇功的影像、书籍和图片记录。

还有他最亲密的战友,周总理。刘少奇,朱德等人的革命实绩纪念室。

1977年8月30日,经过数月的筹备,毛主席纪念堂终于落成。

安放着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也陈列在纪念馆内,供五湖四海远道而来的人民群众瞻仰。

而在纪念馆落成当天,首批进来瞻仰的,一共有五人——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

五位领导人表情庄严肃穆地站成一排,对着毛主席的遗体缓缓地、长长地三鞠躬,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向毛主席的逝世寄以最沉痛的哀悼。



那么为什么选择他们五个作为代表呢?

首先,在过去的峥嵘岁月里,他们都是毛主席身边最亲密的战友,都是为共和国建立,为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有功之臣,都是毛主席的肱骨。

其次,他们不光能力强,敢想敢干敢拼敢奋斗,而且他们品德高尚,都是在人品上深得毛主席信赖的好人,尤其是华国锋——

毛主席那句最有名的“你办事,我放心”就是对他一生兢兢业业最大的褒奖。

最后,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中,这五位领导人中华国锋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剩余四个也是刚选出来,握着实权的副主席。

这五个人,可以说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因此,由这五位领导人优先瞻仰也是合情合理。



如今的毛主席纪念堂,成了一个“万民瞻仰”的圣地。人们来这里祭奠,不仅仅缅怀伟人的逝去。

毛主席曾多次引用过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至理名言。

而他这个伟大的领袖,从生到死,都在为中国人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添加着自己独特的注脚。

我辈青年,应当沿着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披荆斩棘走出来的道路,继续努力,不断前进,以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诗长歌
史诗长歌
历史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
3824文章数 3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