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8年他被补授为上将,毛主席:没有他,新中国至少晚成立10年

0
分享至

1958年,一份关于李聚奎补授军衔的草案,难倒了中央军委的一众人员。

谭政原来在红军时就是他的属下,现在都被评为大将了,陈赓曾在他调任后接手他的职位,如今也是大将军衔。



可是大将军衔只能有十个,早在1955年就已经评满了,按规定,只能为他授予上将军衔,这可该怎么办呢?

中央军委的工作人员便找到毛主席,请毛主席酌定。毛主席看着中央军委递上来的条子,想了想,给当事人通了个电话。

“聚奎同志,近来可好?中央决定给你补授予军衔,想听听你的意见。”毛主席把中央军委同志遇到的问题告诉了对方。

“主席!我身体还好,军衔嘛,就低不就高,请您和军委的同志裁定就行!”

两人寒暄过后,李聚奎又向毛主席汇报了近期的工作情况,挂掉了电话。



毛主席放下电话,笑着向身边的中央军委的同志说,“你可不要小瞧了他哟,没有他咱们新中国说不得要晚成立10年咧。”

一边介绍着,毛主席一边在军委对授予李聚奎上将军衔的申请上作批示:“同意!”

李聚奎究竟是何许人也,能被毛主席予以如此高的评价?是什么让他错过了1955年的授衔?

“将圣”李聚奎的折服

1930年,红1和红3军团会合,合编成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担总政治委员以及总前敌委员会,李聚奎时任红3军里的支队长。

此时,红一方面军的任务是攻打长沙,为此,红一方面军召开了总前委会议展开激烈的讨论。



一位自诩三军团理论军事家的老同志在会上表态:

“我们三军团自己去打都不怕,如今我们有两个军团,怕他们一个长沙?你们一军团要害怕了,就躲在一旁自己玩去!”

毛主席则认为,长沙里面有十万敌军,单论红一方面军可调动的兵力而言,攻打长沙无疑是以卵击石。

随后,为了部队的团结考虑,决定分三路纵队,包围长沙。毛主席出于战术考虑,派遣李聚奎支队,埋伏在城南的猴子石。

据李聚奎回忆称: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之近的切实感受到毛主席的战略思想的明智,总是能先敌一步,变我军劣势为优势一举击破敌人。”



正如毛主席制定的计划里说的那样,埋伏在猴子石的李聚奎部,成功歼敌800余人,俘虏千余人。极大的提高了我军士气。

但相应的是,另一部分人更加激动了,他们在总前委会上要求直接攻打长沙。

面对这群好大喜功的人,毛主席选择了再度忍让。随之,总指挥部便下达了强攻长沙的指令。

当时合并后的红一方面军,仅有4万余兵力根本不适合攻城战。长沙守军借着坚固的工事与兵力优势,与我军打起消耗战。无奈,红军只能败退而走。

稍微对这次决策知道点内幕的李聚奎,看着战友们低迷的士气,回想毛主席的主张与策略不禁长叹一口气。

就这样,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战术风格深深地打动了李聚奎的心,他也折服在毛主席的高尚的品格和军事思想下。



李聚奎经过实践研判后,选择坚定的跟随毛主席的脚步,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生。

“开路先锋”李聚奎

时间飞逝,红一方面军面对敌人的三道封锁,时任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接到了带队冲锋在前突破粤汉线的指令。

前有粤军的阻挡,后有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紧紧追捕,前狼后虎,因此突破任务显得极为紧急。

兵分两路的李聚奎将大部分兵力放在后面阻挡敌人的追击,自己带着一个团冲往部队的前端,充当大部队的尖刀利刃。

就在路过一个小山坳时,李聚奎在这里见到了毛主席......



局动荡,毛主席、周总理等党中央的同志,已经很久没有机会与其他作战部队作“线下”指示。

李聚奎也已经一年多没有机会见到自己毛主席了。

看到李聚奎走来,毛主席和周恩来都很高兴:“聚奎同志,你的动作很快嘛!”

“你看一下地图,你面对的将是有着优良装备的粤军,他们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建立了几千座碉堡。”周总理在地图上给李聚奎分析形式。

“你可以在这里放一个排,然后你携部走这条路线,包抄过去......”周恩来、李聚奎两人蹲着一起商讨接下来的路线规划。



在两人热火朝天的讨论时,毛主席走了过来,握着他的手,满眼含笑的对李聚奎说。

“你们的任务很艰巨嘛,聚奎同志。记住一点,一定要快,咱们一纵的战士们的生命就交给你的身上了!”

“保证完成任务!坚决不负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厚望,保证顺利护送中央及一纵的同志们安全抵达!”李聚奎大声向毛主席保证道。

“好嘛,好嘛,不要这么紧张,你看由于时间紧,你的主体方向是嘉禾、蓝山方向,具体路线由你们自主把握,我们就在后边跟着你们咯!”

毛主席想了想又嘱托李聚奎说“总之,大路能走就走,不能走哪怕走小路、爬山都行,切记时间紧迫,千万不要干等指示,以免贻误战机。”

在毛主席、周恩来热切的嘱托下,李聚奎立即上马返回部队商讨策略去了。



看着逐渐远去的身影,毛主席满眼赞许的夸赞道:“是个开路先锋的角色。”

李聚奎在友邻部队的帮助下,率领三团为一纵杀出一条血路,顺利保护中央及一纵的同志们安全跨过粤汉线,粉碎了蒋介石部的阴谋。

李聚奎的能力也得到了中央的几位首长的赞同,尤其是毛主席,对于自己这个湖南老乡的能力,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大侦探”李聚奎

1946年,历经抗日、内战等多次大战的李聚奎,在参加一次会议后,被叶剑英单独留下。

当时,叶剑英就提出想要将其调往军调部的想法。



一直在战场上的李聚奎,从未做过相关的工作,因此想要婉拒,继续回到战场。

面对李聚奎的想法,叶剑英笑着说道:

“军调部算是另外的一种战场,他甚至比真正的战场还要凶险,你的肩上担的是这个国家的命运而不再是紧紧关乎你一人的。没干过不怕,我们共产党人就不怕挑战!”

见推辞不过,李聚奎只好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哪知道,第二天叶剑英就给他指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聚奎同志啊,明天你作为共方代表,去处理一件摩擦事件。”叶剑英开门见山的说道。

“摩擦?”李聚奎不解道,现在不是停战协议期间吗?

看出李聚奎的不解,叶剑英解释道。



“北平南边的一个村庄里,有国民党诬陷我们违背停战协议,进攻他们,你明天随着美方代表和国民党的人一起去现场勘察一下。”

第二天,罗瑞卿带着美方代表来到总参,介绍李聚奎说,“这是我们的李将军!将由他陪同你们一起前往调查。”

经过两个小时车程,李聚奎等三方代表进入了当地县委办公室。

国民党县长一见到调查组来人,便开始哭诉共产党是如何如何残虐当地百姓的。

众人看向李聚奎,李聚奎耸耸肩提议前往这次的现场去看一看。

一行人刚进入村口,就看见一群男女老少跪在地上疯狂的叩头,向美方代表诉说共产党对自己的压迫。



众人连忙把他们扶了起来,但细心的李聚奎从中发现了端倪。

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战士都去扶起他们,但百姓对共产党的战士并不排斥也不亲近,稳稳的抓住战士的手就起来了。

反观国民党的士兵去扶百姓时,老百姓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畏惧,也不敢搀着国民党士兵的手,自己就连忙陪笑一骨碌就起来了。

看出端倪的李聚奎也不言语,向“被抢”的房屋那里走去。

刚一进院,国民党的人就在地上刨处几个弹壳,递给美方代表和李聚奎,信誓旦旦的说这是八路在进攻村子时留下的。

李聚奎就着日光端详了会儿弹壳,随手塞进衣袋里,示意继续向下看。



紧接着众人来到一处残垣断壁前,破旧的房屋没有了房顶,只剩下几堵破墙,县委的人向美方代表讲解道。

“这些都是那些八路搞得,他们抢劫完,走的时候为了毁灭罪证,一把火就把房子给烧了。”

最后,他们到村里一户居民家里,工作人员撬开东厢房,大声的叫道:“各位代表先生请往这边看!这就是那群八路抢劫的直接罪证!”

李聚奎仔细打量着屋里的情况,封闭严实的屋里炕头上遍布灰尘,炕下散布着几本崭新杂志和脆生花生皮。李聚奎心里有了把握,将众人请出来。

李聚奎拿出进刚进院捡到的弹壳对美方代表说,“代表同志,你也是一个老军人了,你仔细看看弹壳上的锈痕,这是这两天打出来的子弹能长出来的吗?”

“你再看看这屋里的灰尘,一个近期刚被洗劫过的房子怎么可能有那么厚的灰尘?有那么厚灰尘的房子,怎么可能会有那么新的花生壳和书?”



“代表同志,门口的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吧,你看看他们对国民党士兵的畏惧,孰真孰假还不清楚?”李聚奎反问国民党代表。

李聚奎一番有理有据的推理,使得国民党代表张了张嘴巴,终是说不出话来。美方代表见状也耸耸肩,离开了。

叶剑英、罗瑞卿等人得知李聚奎取得如此好的战绩,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夸赞道:“你这头一仗,打的真的响亮!”

“高配置”的上将

建国后,李聚奎担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在抗美援朝时,志愿军的补给问题一直是令众将士烦恼的问题。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毛主席指示要迅速筹建好后勤保障基地,寻找一位能担此重任的“粮草官”。

李聚奎接下此职,后又立下大功,向志愿军建议了“炒面”的建议,完美解决了志愿军粮草运输难的问题。

抗美援朝之后,李聚奎回来被组织任命为中国后勤学院院长,开始为我国培养后勤人才。

1958年再度回到部队,出现了文章开头时“授衔难”的一幕。

1995年,为中国的富强繁荣奋斗一生的李聚奎将军逝世了,享年91岁。

李聚奎将军逝世前仍就部队得一些问题,写信向中央军委提建议,这样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铭记。



同样的,前辈未完成的的任务,应该由我们新时代青年结果担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终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啾咪侃侃史
小啾咪侃侃史
历史解说 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 欢迎关注
7107文章数 40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