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西安事变后不久,杨虎城跪在神经错乱的妻子面前,痛哭:对不住你

0
分享至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之后,杨虎城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了家中,生怕家里有人因此事受到牵连。

谁知,他刚一踏入家门,杨母就哭着跟杨虎城说道,去看看你的妻子蕙兰吧。

安慰好家人的杨虎城听到母亲这么说,狐疑的推开了自己的房间,然而看到妻子的杨虎城瞬间情绪失控,跪在了妻子面前,大哭道:“虎城对不住你呀。”



此时的杨虎城妻子张蕙兰,已经神经错乱了,看到悲伤的杨虎城也是恍恍惚惚没有任何反应,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杨虎城大呼对不住张蕙兰?又是为何张蕙兰会变成这副模样?

张蕙兰,是杨虎城的二夫人,相较于杨虎城的另外两个夫人——罗佩兰和谢葆真,张蕙兰很少抛头露面,相关报刊也对她很少有过记载。

而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还要从杨虎城少年时开始谈起。

杨虎城1893年出生在陕西省蒲城县,家中十分清贫。小时候的杨虎城十分懂事,知道家中条件不好,经常打打零工来补贴家用。



在杨虎城13岁时,他来到了邻村的一个小饭馆当童工,虽然挣得不多,但也能帮助父亲分担压力。

然而好景不长,在杨虎城15岁那年,他父亲杨怀福因为受人陷害,处死在了西安城。

杨虎城和家人得知父亲杨怀福的死讯后,宛如晴天霹雳,杨家本来就拮据的经济因为父亲的离去更是雪上加霜。

而此时的杨虎城,甚至拿不出安葬父亲的钱,同村人在得知此事后,纷纷施以援手,凑钱帮助杨虎城葬了他的父亲。

面对父亲含冤而死,还处于少年时代的杨虎城心情悲愤,对这个腐朽的政府充满了恨意。

杨虎城在埋葬完父亲后,和当地7户乡邻组成了孝义会,帮助其他因为相同情况遭到迫害的乡亲们,势力越来越大的孝义会在辛亥革命时,已经发展到了数百人,并改名中秋会。



辛亥革命爆发后,杨虎城怀着满腔热血带领部分中秋会会员加入了革命队伍。

1914年已经退伍还乡的杨虎城不满当地恶霸李帧横征暴敛,鱼肉乡里,就组织以前中秋会的同伴将恶霸李帧逮住打死

这本是为民除害的一件好事,然而李帧因为跟当地官府时有勾结,当地官府开始追捕杨虎城,走投无路的他加入了当地打击官府的“刀客”组织。

也是在这个时候,杨虎城的母亲结识了杨虎城未来的妻子——张蕙兰。

在杨虎城生活的镇子上有一家药铺,店主名叫张养清,他为人十分正直,经常为当地的居民义诊,四里八乡都对他的为人和医术大为赞扬。



而张养清听说杨虎城领导中秋会打死恶霸的相关事迹后,就十分佩服杨虎城的胆识和为人。

之后,杨虎城因为被官府追查而离家,杨母孙一莲也因为躲避官府而回了娘家,恰好张养清药铺离孙一莲的娘家也不算太远。

张养清一听说杨母回了娘家,就赶去慰问,杨母因为杨虎城的事情心急上火,一到娘家就生了一场大病,张养清也经常带药来帮助杨母调养身子。

张养清有个女儿,唤作张蕙兰,因为父亲有时药铺生意太忙,就代替父亲给杨母送药。这姑娘长得乖巧,做事也十分麻利,杨母常常感叹要是杨虎城有个这样的媳妇该有多好。

张养清知道之后,十分欣喜,他一直对杨虎城敬佩万分,要是能有个这样的姑爷他也觉得十分满意,双方父母一商量就定下了此桩婚事。

后来杨母就把张蕙兰接到家门,二人开始以母女相称。然而杨母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杨虎城已经与另一位女子罗佩兰完婚。



1917年,已经是陕西陆军第三混成团第一营营长的杨虎城,回到家中探亲的时候,在母亲的要求下和张蕙兰举行了婚礼。

本来,杨虎城是不想要娶张蕙兰的,毕竟他已经有了妻子,如此做不仅是对不起妻子,也对不起张蕙兰。

但张养清认为,女儿要是能嫁给英雄,就算是当个妾也是可以的。见张养清已经表态,十分喜爱张蕙兰的杨母,更是劝说儿子,周围人都知道张蕙兰是自己的未过门的儿媳,他必须娶了张蕙兰。

而张蕙兰在得知杨虎城有妻子后,本不愿再嫁,但在父亲的要求下,还是嫁给了杨虎城。

二人成亲之后,杨虎城返回部队,而张蕙兰则留在老家继续照顾婆母。

杨虎城的另一位妻子罗佩兰一直跟着杨虎城在部队里面生活,长久的军旅生活车马劳顿让罗佩兰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特别是在她怀孕之后,身体变得更加糟糕。

无奈的杨虎城只得把罗佩兰送到老家修养,见到罗佩兰的张蕙兰礼数十分周全,还特意向罗佩兰敬了一杯热茶。

张蕙兰向罗佩兰表示:

“以后姐姐说东,蕙兰就向东,说西蕙兰就向西。姐姐喝了这杯茶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这样的举动不仅让杨母和杨虎城十分感动,也让还生着病的罗佩兰心中犹如流过一股暖流,随流下了眼泪,和张蕙兰抱到了一起。



1922年,罗佩兰在老家顺利生下一子,杨虎城得到喜讯之后特意写了一封家信,给这个儿子取名杨拯民。

时间来到杨拯民两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杨拯民在罗佩兰和张蕙兰的共同照顾下,已经长成了一个大胖小子。

恰好此时杨虎城也因为能力出众,渐渐地在军队中站稳了脚跟,他十分希望能见到罗佩兰母子。

然而外面仍旧时局动荡,时有战火。如何护送罗佩兰母子到达杨虎城所在的军营,成了一件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张蕙兰主动请缨,将家中照顾杨母的任务交给了杨虎城的胞弟,自己则护送罗佩兰前往军营。

但通往杨虎城所在地的道路可谓是十分不太平,一路上不仅有北洋兵拦路,还有不少土匪出没。

可张蕙兰硬是带着罗佩兰母子俩,绕道山西,足足走了一个月才到达杨虎城所在的军营。杨虎城见到张蕙兰拉着罗佩兰母子出现在军营时,激动的无法言语。

杨虎城本意是想将三人都留在军营中随他一起生活,然而张蕙兰却一直担心还在老家的杨母,没有过多停留,就离开了军营,回到了老家。



留在军中的罗佩兰不久之后就又有了身孕,然而她此时身体状况又急转直下,一度咳得吐血,在生下一女后,罗佩兰的身体已经不允许她再随军颠簸了。

为了安顿罗佩兰,杨虎城在三原县买下了一座院子,用以安顿罗佩兰,并把长子送回了老家。

此时正逢北伐军北伐,杨虎城积极响应号召,在陕西一带吸引军阀,以策应正面战场的行动,然而战况不佳,杨虎城所在的部队被围困在了西安成内。

但是杨虎城誓死不降,敌人也旧攻不克,就把念头打在了杨虎城家人身上,他们找到了杨虎城的旧宅,妄图抓到杨母和张蕙兰,用此来要挟杨虎城投降。



哪知道张蕙兰早已带着杨母和杨虎城长子,躲到了罗佩兰所在的三原县大院中。此时的罗佩兰已经气若游丝,在张蕙兰的照顾下仍旧不见好转。

罗佩兰终究是没能等到西安城解围就支撑不住去世了,死之前她将自己的两个孩子托付给了张蕙兰。

在罗佩兰死后不久,围攻西安城的刘镇华就兵败逃窜了,杨虎城在西安城内开始安排善后工作,而此时在家里的张蕙兰仍旧在盼望着自己的丈夫回来。

可是三天过去了,杨虎城仍旧没有任何消息,张蕙兰只能做主准备罗佩兰的葬礼,她命人给罗佩兰打了一口棺材,将罗佩兰收敛入馆,嘱咐工人不要钉棺钉,她还盼望着杨虎城能回来,能见罗佩兰最后一眼。



就在出殡当天,消失许久的杨虎城终于再次出现了,看到躺在棺内的妻子,杨虎城失声痛哭,亲自给罗佩兰打幡引路,众人无不被杨虎城和罗佩兰的情谊所感动。

葬礼完毕后的杨虎城心情沮丧,8个月的西安城保卫战,让他目睹了太多人因为战争失去了生命,有人甚至指责杨虎城的所作所为,认为他应该早早打开城门,减少伤亡。

人们的不理解加上失去爱妻的痛苦,一时间让杨虎城觉得心灰意冷,决心以后远离沙场。

这个时候张蕙兰又站了出来,唤醒了杨虎城的斗志!

张蕙兰对着杨虎城哭诉道:

“我以为我爹看对了人,给我找了个军中豪杰,没想到却是一个懦弱的鼠辈,一点挫折就让你这么颓废,一蹶不振,我可真是看走了眼。”



听闻此话的杨虎城瞬间被惊醒了,人也振作了起来,向张蕙兰许诺之后,杨虎城立马准备再次出征!

而张蕙兰也向杨虎城保证,只要她还在,一家老小她定会照顾周全,让杨虎城放宽心。

出征后的杨虎城更加勇猛,一路高歌猛进,官职也得到了晋升,成为了国民军联军第十路的总司令。

这时的杨虎城又遇到了另外一个女子——谢葆真,谢葆真的善良懂事,治愈了杨虎城的丧妻之痛,此后杨虎城又与谢葆真成亲结婚。



此后因为种种事宜,杨虎城在军中不顺,为了避难前往了日本,再次回来的杨虎城和张蕙兰,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平稳时光。

然而时间来到1936年,变故又生,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之后的杨虎城受到监视,家人也因为此事行动受到了限制。

屋漏偏逢连夜雨,家里这个病完那个病,手忙脚乱的张蕙兰因为有太多家人需要照顾,没有注意到自己唯一的亲生儿子得了猩红热,还没等她将孩子送到医院,儿子就去世了。

遭此打击的张蕙兰一时间心如刀绞,神志开始变得错乱了起来,杨虎城回到家中后,目睹此情此景,瞬感自己亏欠张蕙兰太多太多。



自己军务在身,和家中老小聚少离多,一大家子全靠张蕙兰自己一人操劳,现在又因为自己,让张蕙兰落得如此情境。

愧疚万分的杨虎城跪倒在张蕙兰面前,哭着说道:

“虎城无能,虎城对不住你。”

然而此时的局势,由不得杨虎城在家停留,他被迫前往国外避难。

张蕙兰则是和一家老小去了西安的长巷公馆居住,然而盼望着丈夫归来的张蕙兰终究是没有等到杨虎城和她们团聚。

归国后的杨虎城被囚禁于南昌,与家人相隔两地。



张蕙兰去了北平后,在调理中精神逐渐恢复稳定。

然而再次回到西安的张蕙兰一家也受到了国民党特务的监视,特务们甚至他们生活的地方设立了监察站。

此后的张蕙兰仍旧悉心照顾着杨虎城的儿女和母亲,1943年,杨母孙一莲病逝,张蕙兰开始将精力都投入到了养育杨虎城儿女身上。

受到丈夫杨虎城的熏陶,张蕙兰的革命精神也很坚定,杨虎城的儿女也都在母亲的教育下投入到了革命。

时间来到1949年,眼看新中国成立,张蕙兰期盼着能和丈夫再次团聚,然而残忍的国民党特务却把屠刀伸向了杨虎城。

1949年9月17日,杨虎城被国民党杀害于重庆。



噩耗传来之后的张蕙兰一度又开始神志模糊,然而她还是坚强的振作了起来,拄着拐杖前往了西安城外为杨虎城寻找墓地。

西安城中的百姓听闻杨虎城遇难也十分悲痛,纷纷给张蕙兰捐款,张蕙兰独自一人在西安城外转了好久,最终选择了长安县韦曲乡杜公祠的一片高地,把遇难的十余人都葬在了这里。

杨虎城的墓地一直经由张蕙兰打扫祭拜,后来西安政府认定了杨虎城的烈士身份,将杨虎城陵园改成了“杨虎城烈士陵园,”并派人进行了修缮。

1991年国务院正式认定杨虎城烈士陵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年后的2月7日,张蕙兰病逝于西安,享年90岁。



西安政府征询杨虎城儿女的意见,批准张蕙兰遗体于杨虎城合葬,一辈子深爱着杨虎城的张蕙兰与丈夫聚少离多,终于在死后二人长眠在了一起。

在杨虎城征战沙场的岁月里,是张蕙兰挑起了这个大家庭的负担,让远在前线的杨虎城没有后顾之忧,张蕙兰用她的付出支撑起了这个家。

让我们向张蕙兰女士致敬,致敬这位默默的在革命事业中奉献的伟大妻子,伟大母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啾咪侃侃史
小啾咪侃侃史
历史解说 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 欢迎关注
7107文章数 40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