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含之逝世后,外交部要收回史家胡同51号,洪晃:这是刨我的根儿

分享至

前言

2008年,“民国最后一位名媛”章含之去世。

外交部想收回分配给她家的房屋,没想到最后却引起了一场官司,有关部门按照法院判决赔付其后人八十万元。

虽然得偿所愿,但是章含之之女洪晃并不开心,甚至叹道“这是刨我的根儿”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洪晃一家和史家胡同51号,究竟有何纠葛?



一 、筹款助学,主席赠房

提到史家胡同,我们最先想起的总是住在那里的一众名流,比如说臧克家、于光远以及刘文辉等。

不过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青眼有加之师友”章士钊。

1881年,章士钊出生于湖南善化,他曾担任过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和教育总长,也因此一度被人们误解。

不过实际上他并不追求名利地位,反而一心报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筹款助学”。

事情要从1919年说起,当时毛主席忙于驱张运动,在杨昌济的介绍下,初步接触了章士钊。

那时候杨昌济直接在推荐信中写道:

“君不言救国则已,若言救国则必先重二子,毛泽东与蔡和森。”



恰好在1920年,萧三、陈赞周等新民学会会员准备赴法留学,同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可学会经费十分欠缺,以至于负责的毛主席倍有压力。

紧要关头,是章士钊发动了进步人士捐款,最后在大家帮助下筹够了2万银元,并将其全部捐给了新民学会,这才解了毛主席燃眉之急。

后来,毛主席一直牢记此事,并每年从自己稿酬中抽出2000元,在大年初二托秘书转交给章士钊。

章士钊不愿意收,并且说道:

“过去捐赠是募集所得,我一人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实在不该接受。”

但纵然如此,毛主席依旧每年都派人送,而且过了10年,还清本金后依旧再送,用毛主席的话说:

“这是给老人家的补助,只要行老还在,就要一直送下去!”



除了这每年固定的2000元外,毛主席对章士钊还有其他“照顾”,那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史家胡同51号”。

这是一座典型的传统四合院,前后有三个院落,累计可以住十几户人家。

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时,章士钊不愿跟随,反倒带着养女章含之等人从上海迁到了北京。

考虑到他过去对我党和革命的贡献,毛主席等人就给他分配了居所。

一开始,章士钊就不愿意接受房子产权,因为他一生“没有动产和不动产”,“若接受了反倒成了有产阶级”。

周总理听到这话也是一笑,当即说道:

“也好,那按照行老说的来,不过房子永远归行老和家眷住,归你们管理。”

章士钊一家人和史家胡同51号就此结缘,此后风风雨雨几十年,这座四合院见证了无数的感动与温暖。

那么在章士钊过后,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