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台独势力为何极度痛恨蒋介石,看看蒋介石铁腕打击台独势力的历史

0
分享至

台湾岛内的民进党台独当局对于蒋介石可谓是恨之入骨,上台之初就开始不断抹黑羞辱蒋介石的过去以及现存的蒋介石铜像和纪念公园。他们甚至曾打算把台湾最大的中正纪念堂彻底拆除。他们之所以如此憎恨蒋介石,那是因为在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除了与大陆相互对峙之外,还在岛内以铁腕手段严厉打击台独分裂势力。在蒋介石的严厉打击下,台独分裂势力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几乎在岛内没有任何存在空间,只能跑到海外去发展。所以,如今台独分子得势之后就开始反攻倒算,并且把攻击蒋介石转化为攻击国民党,不断瓦解民众对于国民党的好感。其具体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来。


蒋介石一家在台湾

蒋介石严厉打击台独势力

1949年蒋介石失去了整个大陆,败退台湾后仍然惶惶不可终日。他最害怕的就是解放军有朝一日会跨越台海,让他失去了这最后一块容身之地。他更害怕的则是台湾岛内有人里应外合,让他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他一方面暗中打算如果台湾不保就前往美国等地组建流亡政府,另一方面就是严查岛内的一切风吹草动,以防止有内忧的发生。正在此时,美国人秘密联络了台湾岛内手握重兵的孙立人将军,打算扶植他取代蒋介石的位置。具体的计划就是由孙立人发动兵变,把远在美国的胡适拥戴出来做傀儡领导者,孙立人总领党政军大权。这个计划由美国国务院和中情局策划,麦克阿瑟和美国第七舰队司令官史博特作为后盾。但这个计划却遭到了胡适的强烈反对,后来信息外泄,美国于是不了了之。而东窗事发之下,孙立人被蒋介石彻底罢黜,困顿一生。


孙立人

在这个“倒蒋计划”中,美国人提出了一种解决台海争端的模式。那就是由美国高层提出:

“计划逼蒋介石离开台湾岛,如果蒋介石拒绝,就支持孙立人发动政变逮捕蒋介石。美国随即撤销杜鲁门的《不介入台湾海峡争端声明》,派美军协防台湾,并在联合国发动决议,托管台湾岛。”

当这份文件到了蒋介石手中后,他赫然发现其中的部分主张与几年前台湾爆发的“二二八事件”中,由岛内台独分子向美国提出的《台独请愿书》的内容高度相似。大意都是由美国或者联合国出面托管台湾。这一套理论有人称之为“台湾地位未定论”,台湾岛内的理论建立者是哲学学者廖文奎,他也被认为是台独理论的开山鼻祖。这引发了蒋介石的强烈不满,也是后来一切行动的导火索之一。蒋介石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他始终认为解放战争的根本矛盾是两种信念的不同,属于内部矛盾,与主权等攸关国家命运的重大课题无关。所以,他虽然憎恨红色政权可是更容不下岛内的台独势力。当他站稳了脚跟之后,台独分子就迎来了严厉的制裁。


蒋介石铁腕打击台独

严格意义上的台独活动起源于日本战败后,由台湾岛内的日本人爪牙所提出的《台湾自治独立案》。但是因为时任日本驻台湾末代总督安藤利吉的极度反对而最终失败,部分独立运动者逃到了美国等地蛰伏待机。台湾人廖文毅于1948年逃离了台湾,来到香港组建了“台湾再解放联盟”,后来转移到了东京发展。随着蒋介石败退到了台湾,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但很快就遭到了迎头痛击。1961年台湾云林县议员苏东启会同张茂钟,詹益仁等企图以武力策划台湾独立。他们在军中吸引了多名基层官兵成为他们的同伴和内应,其中就有驾驶兵郑金河、郑正成、郑清田、洪才荣、陈良、通信兵詹天增、吴进来、空军训练中心下士教育班长李志元等数十人。事情败露后,苏启东等人很快就被逮捕。苏东启等首犯被判处死刑,后来才被改为无期徒刑。1962年,施明德、宋景松在台湾军内筹建台湾独立联盟,很快就被破获并逮捕。当时的施明德年仅二十二岁,同案犯多达三十余人,大部分是陆军官校的学生,施明德的两个兄长也涉案其中。施明德以首谋叛乱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褫夺公权终生。1977年施明德被蒋介石的继任者严家淦和蒋经国特赦出狱,多年后成为了民进党主席。除此之外,1964年彭明敏发表了《台湾人民自救宣言》,公然鼓吹台独,被判处八年监禁。1965年,陈泉福组建台湾大众幸福党,陈泉福被判处12年徒刑。蒋介石执政时期,对于这些台独案件从不手软,基本上都被严刑处分。


施明德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岛内迎来了经济腾飞,但政治上还处于戒严的高压氛围中。很多反对国民党的人和信奉自由主义的人都成为了国民党的对立面,逐渐和台独的队伍走到了一起。前文提到的彭明敏出狱之后依旧从事台独工作,而且显得更为积极。当时还很年轻的李敖则全力支援彭明敏,积极安排他逃离台湾。李敖也因此被捕入狱。事后国民党方面还查到李敖极端反对国民党,曾经把大批的政治犯名单传到海外,有些甚至还被刊登在台独刊物上。因此,台湾当局以内乱罪判处李敖有期徒刑十年,后来恰逢蒋介石逝世,刑期被大大缩短。1976年11月,李敖出狱。从蒋经国时代开始,台湾当局对于台独分子的打击力度明显放缓。由坚决遏制变为了监视姑息,这也是大量暗独分子能够在民间蛰伏待机,悄悄集结力量的原因。


李敖

蒋介石的余威延续长达三十年

蒋介石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去世后,其子蒋经国上位虽然以宽容大度的姿态对待党外势力,可是“台独”依旧是岛内政治人物的禁忌话题。从蒋经国时代开始,岛内台独势力就开始和岛外的台独分子结合到了一起。岛内的台独力量也搭上了美国人的线,美国上下的政治势力就开始用“台独牌”来牵制平衡岛内的政治走向。1986年民进党正式成立,而当时的蒋经国选择了容忍的态度。加之当时的民进党也并没有旗帜鲜明地打出“台独”主张。民进党的核心纲领分为多款,在多个时间点修订而成。1986年11月10日出台的纲领当中,提到的讲法是“台湾住民自决纲领”,当中的遣词造句用得十分含混。直到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执政后。得到了李登辉默许的民进党才把这一部分改为了“台独政纲”,1999年更出台了臭名昭著的“台湾前途决议文”。


民进党创立之初

事实上包括李登辉在内,早期都不敢明目张胆地探讨台独问题。这都是因为蒋介石执政时期所灌输下来的思想脉络已经把台独的思维打击得支离破碎,民族主义的余威一直笼罩在台湾上空,“大中华理念”已经在当时的社会中广为流传,台独理论并没有发展空间。直到李登辉开始了教育台独的进程,从教育大纲入手改造台湾的社会风气,台独的浪潮才死灰复燃。李登辉上台之初为了粉饰自己,他多次高呼“祖国统一,台海和平”的口号。李登辉在1990年组建了“国家统一委员会”,1991年2月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李登辉当时强调:

“中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共同责任,大陆与台湾都是中国的领土。设立中介机构推动两岸交流,互不否定对方为政治实体,建立官方沟通管道和两岸统一协商机构,推动两岸高层互访。”

这份纲领在当时的台海之间获得了高度的肯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台湾版本。李登辉也曾经多次在公开的集会竞选场合发表了类似含义的公开演说,这都是李登辉慑于自蒋介石时代所营造的社会氛围,担心台独的提议会招致反对浪潮。他才虚以委蛇做出的应对之策,从另一方面也看出蒋介石对于台独分裂分子的震慑力度。


李登辉呼吁追求统一

自从民进党上台后,无论是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谬论还是蔡英文的“文化台独”路线,都是在改变台湾的整体社会氛围。为了要彻底切断两岸的精神联系,所以他们把目标设定在了蒋介石的身上。蒋介石在台湾留下的一切有形的图腾都被打上了“威权象征”的标签,成为了民进党攻讦的靶子。在高雄、台南等民进党长期执政的县市当中。蒋介石的铜像被切割,损坏,甚至被泼红漆。蒋介石父子的陵寝位于桃园地区,在民进党郑文灿执政之后,台独分子敢公然到蒋介石的陵寝处涂鸦、泼红漆,种种行为令人发指。民进党一方面是为了报私仇,另一方面也是要彻底切断蒋介石赋予台湾社会的大中华思维和民族主义认知。为了达到这一点,民进党蔡英文不惜乱认祖先,不承认台湾移民来自大陆,反而从太平洋南岛语系当中寻找祖源。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对岸变成“外国”和“敌国”,从而操纵自己的政治舆论,骗取政治选票。蒋介石就成为了他们政治操作的牺牲品,凭空遭受了很多不实的污蔑和抹黑。


蒋介石铜像被泼漆

两岸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也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民进党台独当局为了切断一个中国的认知基础而不择手段,种种罪行罄竹难书。如今的台湾社会独化严重,两岸之间的情感犹如蒋介石的铜像一样被野蛮地撕裂开。要知道蒋介石在任时期正是台湾经济腾飞的时代,台湾人连这份历史功绩都能够一概抹杀,更何况其他人。我们所一直秉持的同胞情感,在如今的台湾人中到底价值几何,这个问题我们值得考虑。一厢情愿的结果,往往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台湾两岸的未来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柠檬小7
柠檬小7
谢谢你的喜欢和关注
120文章数 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