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毛泽东向有钱学生借书,对方却说:我的书有三种人不能借

分享至

1909年秋,毛泽东从老家韶山考入了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对于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毛泽东格外珍惜,除了每天认真上课外,还会四处搜罗课外书籍阅读。

少年时期的毛泽东经济情况一直比较窘迫,也没有什么闲钱买书,他就四处找人借阅,能借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完全是来者不拒。

当时毛泽东得知同班的一位家中比较有钱的同学拥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这本书主要描写的是拿破仑、华盛顿等世界名人的故事,毛泽东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主动找到了这位同学。

在当年,书籍是非常珍贵的个人收藏,好在这位同学平日里待人接物都非常大方随和,毛泽东觉得自己还是能借到这本书的,他客客气气地对这位同学说:“小弟,能否借你的《世界英雄豪杰传》一阅?读完即刻归还。”

对方看着穿着粗布衣裳的毛泽东沉默了良久才说道:“这本书我确实有,但是我借书给别人是有讲究的。”

毛泽东听到这句话,知道他要为难自己,谦恭地说道:“小弟愿意领教!”

同学看着毛泽东,带着玩味的笑容说道:“我的书有三种人不能借。”

当时的两人都没想到,这次借书经历成为了两人深厚友谊的开端,这位有钱的同学更是成为了国内研究毛泽东的第一人,他就是大作家萧三,借书事件过后,两人的命运也奇迹般地交织在了一起……



图|萧三

一、我的书,有三种人不能借

“上学的时候我穿得比别人都寒酸,平常总是穿着破旧的衫裤,同班的很多有钱学生都看不起我,不过,我在他们当中也有朋友,其中一个到现在都是作家……”

这段话是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说的,在漫长的谈话中,毛泽东回忆起了自己艰辛的少年时期和儿时的好友萧三。

毛泽东比萧三年长3岁,两人都曾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萧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毛泽东知道后特意找到了萧三。

当时的萧三和毛泽东并不熟悉,看着他身上的粗布衣裳,心里便有些瞧不起毛泽东,他故意说:“我的书,有三种人不能借。”

毛泽东紧接着问道:“请问是哪三种人?”

萧三微微一笑,说道:“庸庸小人不借,无真才实学者不借,我出联而不能答者不借。”

一听这话,毛泽东心里也有数了,比萧三年长的他谦恭地说道:“小弟不敢自命博学,但阅书心切,请兄出联吧!”

萧三很欣赏毛泽东的爽快,他略一思索,既然毛泽东想要借的是《世界英雄豪杰传》,书中描述的都是大人物,那么自己的对联不如就围绕这本书展开,萧三说道:“目旁是贵人,瞆眼不会识贵人!”

毛泽东听完上联,胸有成竹地看着萧三,回答道:“门外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

听完毛泽东的下联,萧三顿时红了脸,羞愧地看着毛泽东,这件事情是自己轻狂了,毛泽东却依旧宽宏大量,用这样的方法来告诫自己,他连忙回去将这本《世界英雄豪杰传》拿了出来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接过了书连声道谢。



图|少年毛泽东

下课后,毛泽东迫不及待地捧起这本《世界英雄豪杰传》阅读,书中讲述的拿破仑、彼得大帝、林肯等人的事迹让毛泽东看得如痴如醉,读到兴起时,还会拿起笔在书上圈圈画画,等到一本书快看完的时候,毛泽东才突然想起这本书是萧三的,顿时后悔不已,连忙拿着书去跟萧三道歉。

萧三拿到书后,第一时间并没有生气,而是接过书翻阅起来,没想到短短的一下午毛泽东竟然将书看了个大半,看过的地方基本上都做了标记,好多地方都写着毛泽东自己的见解。

萧三看完毛泽东的这些标记后,长叹了一口气,拍着毛泽东的肩膀说道:“我不如你啊,但愿我将来能赶上你!”

毛泽东见萧三没有生气,立马将自己对书中人物的见解对萧三说道:“咱们国家也应该有这样的人物,带领人民研究富国强兵之道!”

自此以后,毛泽东和萧三渐渐成为了好朋友,一开始萧三虽然有些轻狂,但是经过了解,他被毛泽东的性格和才华深深触动,尤其是毛泽东对国家的责任感,对人民的使命感,让萧三十分敬佩。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吟诗作对,后来毛泽东逐渐接触到了革命思想,也会带着萧三一起学习。



图|青年毛泽东

二、平易近人的“国际诗人”

1914年,毛泽东和萧三前后脚地来到了湖南第一师范求学,与他们一起读书的还有蔡和森、萧子升等进步青年,创建新民学会的时候,几个年轻人几乎整日整夜待在一起,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同窗情谊和革命友谊。

对于萧三,毛泽东是极度信任的,不仅将自己起草的《新民学会简章》拿给萧三看,还将自己打算去日本留学的计划告诉了萧三。

可惜,后来因为新民学会的工作导致毛泽东的日本留学之行未能成行,但却给了萧三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

1920年,毛泽东亲自将萧三在内的126名赴法留学生送到了上海码头,分别的时候毛泽东依依不舍地对萧三道了珍重,嘱咐萧三有空的时候一定要给国内写封信,报个平安。

就这样,萧三在茫茫无际的海上漂流了一个多月,终于抵达了法国巴黎,和萧三同行的还有蔡和森、李维汉、向警予等新民学会成员。

萧三在法国学习期间,结识了来自越南的胡志明,两人建立深厚的友谊,性格开朗、爽朗能干的萧三经常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胡志明,让胡志明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温暖与友好。

1922年,在胡志明的介绍下,萧三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后来又转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次年赶赴苏联,进入了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图|胡志明

萧三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国内形势复杂,毛泽东深入革命洪流中央,带领劳苦大众艰苦奋斗,萧三明白自己也要变得足够强大,才能为毛泽东提供更多的帮助,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1928年,萧三留在了学校任教,除了老师的身份外,萧三还是一名青年诗人。

第二次国际革命作家代表会议在哈尔科夫召开的时候,萧三也去参加了,他还热情地邀请了鲁迅先生来苏联参加会议。鲁迅收到了萧三的邀请信,既意外又感动,他和萧三素未谋面,但两人对彼此早已钦慕已久。

可惜的是,当时国内的情况很危险,国民党“白色恐怖”紧紧笼罩在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周围,鲁迅无法离开国内,更没有办法去苏联参加会议。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