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贵妃:嫁给朱高炽17年,连生3子,振兴整个家族,却被残忍殉葬

分享至

在明朝正德时期,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允明,别名祝枝山,曾挥毫撰写了一部名为《野记》的著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别出心裁地记述了关于明仁宗朱高炽逝世的一段历史,这段描述与官方史书的记载有所出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别样的历史侧面。
洪熙元年之际,恰逢皇后张氏生辰,宫中设宴欢庆。席间,郭贵妃手捧佳酿,向张皇后敬酒以示敬意。然而,张皇后与郭贵妃之间素有嫌隙,心中疑虑重重,深恐酒中藏有诡计,因此任凭郭贵妃如何劝说,她始终婉拒不饮。朱高炽眼见此景,心中偏向郭贵妃,遂对张皇后说道:“你又何必如此多疑?”言罢,他接过郭贵妃手中的酒杯,一仰头,将酒一饮而尽。
在《野记》中,祝允明曾这般写道:
妃子惊慌失措,眼见皇帝急促地取过饮物,她的脸色瞬间苍白,想要阻止却已来不及。不一会儿,皇帝驾崩,妃子悲痛欲绝,选择自尽以随皇帝而去。
在另一番描绘中,朱高炽豪迈地抢过酒杯一饮而尽,此举令郭贵妃顿时脸色苍白,然而悔之晚矣。转瞬之间,朱高炽便驾鹤西去。深知自己难逃罪责的郭贵妃,亦选择以自缢的方式了结此生。
明仁宗朱高炽,这位备受赞誉的帝王,却在其辉煌的统治仅持续了短短十个月后骤然离世,使得其猝死之谜始终未能解开。在正史的记载中,关于他离世的原因是一片空白,然而,在野史的叙述中,却流传着诸多不同的说法。尽管祝允明的观点未必全然可信,但他所描述的朱高炽后宫之中的纷繁复杂的关系,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思考。在那深宫之中,张皇后虽稳坐正宫之位,但郭贵妃的宠爱却似乎更胜一筹,这种微妙的平衡与矛盾,或许正是那个时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的郭贵妃究竟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在朱高炽离世之后,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郭贵妃的殉葬命运呢?
【一、武定延血脉,孙女兴郭门】
明朝自开国伊始,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的稳定,常采取联姻之策,以强化皇族与功勋显贵之间的纽带。譬如,明朝首批皇子们,多迎娶的是功勋世家之千金。然而,随着时光流转,至第二代皇子(火字辈),特别是朱棣即位后,皇子皇孙们更偏爱娶那些家境殷实、却出身平凡官员的淑女。因此,明朝后期,皇后之位多被“平民女子”所占据,甚至连后宫的嫔妃们也鲜少来自功勋名门。不过,凡事皆有例外,明仁宗朱高炽的郭贵妃便是其中一例。
《明史·列传十八·郭英传》中载有如下事迹:
(郭英)之孙女荣幸地成为仁宗的贵妃,由于这一缘故,铭的后代玹得以承袭侯爵之位。
简单来说,明仁宗朱高炽的郭贵妃,乃是大明开国功勋武定侯郭英的宝贝孙女。她出身高贵,其父正是郭英的次子郭铭,承袭了家族的荣耀与血脉。
简而言之,郭贵妃不仅继承了郭英的血脉,成为其孙女,更是武定侯府尊贵的千金小姐,身份显赫。
明朝开国时期,武定侯郭英可谓独树一帜。十八岁的青春年华,他便与兄长郭兴并肩,追随朱元璋的旗帜,成为其武将团队中的佼佼者。在朱元璋尚未登上皇位之前,郭英忠诚地担任着他的贴身护卫,因在家中排行第四,朱元璋亲切地唤他“郭四”。即便在朱元璋称帝后,这一称呼依旧未曾改变,见证了两人深厚的情谊。值得一提的是,郭英的兄长郭兴在明朝开国之前英勇捐躯,而他的妹妹郭氏则因美貌与贤淑,被朱元璋纳入后宫,成为尊贵的郭宁妃,为郭家带来了无上的荣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