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情绪释放到好玩驱动 大湾区城市如何掀起新型消费热潮丨投资湾区⑤

0
分享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金萍 实习生张晓慧 深圳报道

4月一个周末的晚上,在深圳福田KKONE商场负一层的HOU LIVE,一场摇滚乐表演正在进行中,舞台上表演的乐队在社交媒体中关注度并不高,但是台下乐迷热情却极高,有人热情地和主唱互动,有人专心给乐队成员拍照,也有人默默哼唱。

周末抽出一两个小时去看live或者是听脱口秀正成为很多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的选择,在跳跃的旋律和爆梗的段子中,积压一周的情绪找到释放的出口。

不只寻找情绪释放,寻找好玩有特色的景点也成为消费新趋势,无论是最近火起来的“县域旅游”还是之前游客因为一碗麻辣烫远赴天水、为吃烧烤去淄博,折射出的都是游客对特色旅游的青睐。

城市消费市场也逐渐参透一个道理:消费者的精力和金钱都是有限的,只有在短时间内提供最极致的体验才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付钱。如同短视频不断迭代、推出短剧吸引受众停留一样,消费产品和市场也在不断进行新的尝试,让消费变得“更好玩”,牢牢抓紧消费者的钱包。

在这场新消费的竞技中,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推出新型消费季、夜间经济等升级消费市场,借力赛事、节庆活动,让大湾区的消费焕然一新,越来越“好玩”。

物质上追求性价比 情感上追求高价值

“消费者对于物质的消费越来越理性,更关注商品的性价比。”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华南及华中区研究部主管及董事张晓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同时,将自己的情感需求从物质消费中分离出来,因此更愿意为能满足情感需求的消费付钱,“以前去看演唱会可能会去评价歌手唱得好不好,现在可能只是为了去开心地唱个大合唱。”

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情绪消费”、“多巴胺消费”、“悦己消费”霸占2023年消费热词榜三,更有32.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可以提供情绪价值”这一特性的商品支付更多的金钱。

在“多巴胺”消费上,大湾区各大城市纷纷行动,瞄准体育赛事,刺激消费成为多座城市拿出的先手棋。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资料显示,2024年,深圳将举办200多场重大体育赛事,涵盖帆船、马拉松、电竞、CBA篮球、游泳、羽毛球、网球、棋牌等项目。

香港的体育赛事更加凸显国际性,2024年亚洲柔道锦标赛、WTT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亚洲国际象棋快棋团体锦标赛、世界女排联赛等一系列国际比赛都将在香港举办。据了解,2025年香港还将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的8个竞技项目,香港特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此前在香港特区立法会上也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日后在大湾区举办更多大型体育赛事。

赛事密集举办,如何让观众买单?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各显神通,有的搬出体育明星大咖,有的别出心裁增加全民赛事的新鲜感。

广州在2023年明确提出,要打造“一区一品牌”的赛事矩阵。同样是马拉松比赛,各区结合自身人口结构、地势特点来突出特色,花都区举办摇滚马拉松,从化举办国际山地马拉松,天河区则是垂直马拉松比赛。

深圳龙岗坐拥高规格体育场馆大运中心。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一些名气比较大的体育明星和大规模赛事今年会陆续亮相大运中心,目前正在接洽中。

除了动起来,也有很多人选择慢下来,享受岁月静好的悠闲时光。公园,成为人们卸下疲惫、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一篇研究表明: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即便是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状态更好。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期间,深圳市公园总客流量达到733.75万人次,能够隔海远望香港的深圳湾公园就吸引了60.3万游客前往游玩。

伴随庞大人流而来则是可观的消费,3月25日,深圳举办了2024粤港澳大湾区花展,该届画展不仅带动了公园本身的零售业态,还为其附近的购物中心深业上城带来一笔不小的营收增幅。

数据显示,花展期间,深业上城总客流105万人次,环比花展前10天,上升16%,同比去年客流量上升60%;总车流量8万次,环比上升20%,其中深圳本地车流量环比上升15%,外地车流量环比上升28%;场内销售额环比花展前10天上升50%,同比去年销售额上升45%。鲜花秀场、湾区生活荟、营地及餐车销售额超299万元。

深圳的“山海连城”计划也让深圳“千园之城”优势更加凸显,通过“一脊一带二十廊”的步道体系,打通市内各大公园、社区和商场,让公园一边连接自然,一边联通市民生活和消费。

如此举措,既是在满足消费者不断涌现的新需求,也是城市在提前布局,主动挖掘新的消费场景,引导新的消费增长。

消费升级下,用“好玩”撬动消费需求

体育赛事和公园带动消费之外,好玩有趣的文旅消费,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力消费的新趋势。

今年全国两会中,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将“文娱旅游”列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大湾区既有绵延的海岸线,又继承了岭南文化遗产,因此充分挖掘自然文化资源的潜力、刺激新的文旅消费增长点也成为大湾区让消费变“好玩”的另一个着力点。

当商业气息浸入到旅游城市和景区的角角落落,游客对千篇一律的旅行乏味至极,不再想去“复制粘贴”的仿古街品尝毫无差别的臭豆腐和大肉串,反而更期待原汁原味的城市文化体验。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赵圣慧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让消费变得“更好玩”的底层逻辑是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因为有效需求扩大才能进一步推动有效投资,而有效投资将对于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这也给文旅消费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让旅游活起来、好玩起来、有趣起来。

广州正在打造特色文旅的范本。这座千年商都充分挖掘广府文化的资源,在促进文旅消费上大施拳脚。广州各区结合各自特色,推出了缤彩纷呈的特色节庆活动,比如越秀区的广府庙会,黄埔区的波罗诞,南沙区的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白云区的乞巧节、郑仙诞、舞火龙,花都区的盘古王诞等。

根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数据,2024年春节,广州共接待游客1555.6万人次,同比增长58.2%,文旅消费112.2亿元,同比增长64.8%。

夺目的数据背后藏着广州拉动文旅消费的巧思。广州过年,花城看花,“行花街”是广州一贯的过年传统,起源于明末,到19世纪60年代渐渐形成小有规模的年宵花市,人们在春节走上街头,买花、逛牌楼、讨彩头,一花一草背后都是历史的积淀。在花市的基础上,春节期间广州组织了2500多项活动,整个城市年味十足,让游客在广州体验到地道的老广年会。

此外,在小长假期间,广州文旅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推出诸如涵盖时尚潮流演出、快闪活动的夏夜live show等活动,在清明节、“五一”小长假同样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出门消费。

数据显示,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广州接待市民游客近1104万人次,文旅收入超过106亿元,相当于每天有超过20亿元的文旅消费入账。微信统计的“五一”全国消费热度城市排名中,广州依然稳居“C位”,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在微信视频号用户定位最多的地点中排名第五。

深圳则依托各大商圈,举办当下最能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市集活动。“五一期间”,深圳举办了第四届深圳咖啡生活消费周,来自全国多个城市的咖啡品牌加盟入驻,手冲、浓缩咖啡、各式甜品面包一应俱全,无论是咖啡爱好者还是过往市民游客都能完美融入到热闹的气氛中;此外,港人聚集较多的会展中心商圈还联手香港品牌,举办了“首届大湾区丝袜奶茶生活周”,消费者在观看比赛的同时品尝港式奶茶,不无惬意。

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深圳主要商业综合体客流量突破380万人次,销售额达到2.4亿元。

由此可见,哪怕是在消费者追求极致性价比的背景下,“好玩”的消费依然获得青睐。让消费变得“好玩”也成为刺激消费和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良方。

对于未来如何更大程度地挖掘“好玩”的消费增长点。张晓端表示,由于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最高,因此很多新鲜事物是从年轻人的需求衍生出来的,但是很多新消费其实是跨越年龄层的,比如当下很火的“萌宠”,很多老年人也喜欢,同时老年人也很关注自己的文化生活,未来各个年龄层、各个群体的需求都值得去关注和挖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商业新闻领导者
148970文章数 7403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