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拜登不服也得服!美国已传出重要风声,中美这场较量,中国赢麻了

0
分享至

据光明网报道,近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美国公共媒体经济电台采访时,再次炒作中国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等领域存在所谓“产能过剩”的言论,遭到主持人的质问。

2022年8月,《通胀削减法案》经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成法,允许发放约3690亿美元补贴,试图通过高额补贴推动电动汽车及其他绿色技术在美国本土生产和应用。几乎同期成法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也划拨约500亿美元,刺激美国国内半导体生产,试图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和遏制竞争的霸道条款,推动芯片制造“回流”本土。

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近期声称,由于政府补贴,中国新能源行业存在“产能过剩”,这些“过剩产能”正以低价倾销海外,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文章指出,近年来中国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等产业迅速发展,在全球市场形成竞争优势,这本来是市场经济规律正常运行的结果,西方国家对此视而不见,反而试图抹黑中国经济,这是美国和西方主导的“国际认知战”的又一个典型例子。



近期,围绕中美欧三方的经济纠葛,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危机”被某些西方政客频频提及,试图以此为抓手攻击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和欧洲重要政治人物纷纷表达对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担忧,声称这扭曲了全球市场价格和生产模式。然而,这究竟是真实的经济问题,还是政治炒作的烟雾弹?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以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而闻名于世。中国制造的商品畅销全球,不仅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实惠的产品,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然而,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寻找借口来打压中国的制造业实力。美国财长近期再次将矛头指向中国,声称中国存在“产能过剩”,并将其作为攻击中国经济的武器。

不久前,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法国巴黎主持召开在欧中资电动汽车企业圆桌会,王文涛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竞争优势,美欧等关于“产能过剩”的指责毫无依据。所谓“产能过剩”本质上仍是推动所谓“去中国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刁大明表示,美国炒作所谓“产能过剩”,是在经贸领域继续围堵中国,本质上是另一种所谓“去中国化”的伎俩。

关于美方有关“产能过剩”的炒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30日表示,美方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看似谈经济问题,实则荒腔走板,违背了比较优势这一西方经济学200多年来的基本原理。美方明知违背经济学常识和产业发展事实,也要给中国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充分说明美方所谓“产能过剩”并非市场定义下的结论,而是人为制造的虚假叙事和泛政治化的认知操弄,目的在于遏制中国高质量发展,剥夺中国正当发展的权利。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背后隐藏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感到担忧。拉迪告诉新华社记者,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并不清楚如何来衡量所谓的“产能过剩”。这一观点似乎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应生产超出国内销售能力的产品。拉迪担心这种论调走向极端,将导致国家之间没有贸易,对世界而言将是一场经济灾难。

其实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就是在强迫我们中国放弃自己的新能源品牌产业。因为,中国为了实现碳中和绿色环保的目标,对新能源的研发起步比较早,许多产业技术指标提前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更为令人震撼的是新能源的技术产权绝大部分都为我们中国所创立,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三大品牌产品产业,过去喜欢拿知识产权说事的那些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已被远远的甩在后边。所以,美西方心理不平衡,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

保加利亚《言论报》资深记者塔尼亚•格卢赫切娃撰文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人类本应抛弃政治偏见,共同开发新能源技术。然而现实中的情况并非如此:美欧一些国家不顾本国人民的实际需求,频频打压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光伏产品。事实上,这样的保护主义并不能保护欧美新能源产业,反而会伤害它们。这不是所谓的“产能过剩”,而是害怕来自中国“超能力”的自私表现。

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和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国新能源产品实现迅速发展,赢得了国际市场。如果从全球对新能源产品的巨大需求潜力来看,中国产能并未过剩。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求提升自身竞争力,只想依靠挥舞关税大棒、搞技术霸凌来遏制中国发展。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目的是为其升级绿色贸易保护主义造势。从过去的“中国威胁论”“中国见顶论”到现在的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背后充斥着的都是西方的霸权逻辑。



当然,无论美国如何抹黑,绿色产业始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亦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选择,转嫁矛盾、抹黑打压、脱钩断链只会造成“多输”局面。绿色产业和优质产能不应成为“零和博弈”的战场,渲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既无益于本国产业转型升级,也无助于缓解国际产能矛盾,反会危及全球供应链稳定,破坏全球气候议程,甚至引发更大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

总之,事实很清楚,不是中国产能过剩,而是美西方的一些人焦虑过剩了。中国新能源产能非但没有威胁他国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还在持续为全球绿色发展作贡献。暗藏祸心的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根本站不住脚,最终只会沦为笑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星辰故事屋
星辰故事屋
历史解读 不止热点事件,更有深度观点 用好内容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4819文章数 34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