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一特务,整死两大奇才,却为蜀汉延续了30年寿命

分享至

随着央视《风起陇西》的热播,诸葛亮时代一众名臣的形象又再一次为世人所知。在这个古代版谍战剧中,描绘了一群蜀汉以及曹魏的特工,他们各显神通,致使剧情一再反转。然而这部剧却忽略了一名真正的大特工。在历史层面,主角们相对于他不过只是一群小虾米而已。

而这名特工在诸葛亮死后,除掉了两大蜀汉的栋梁之才。而这一看起来“自毁长城”的举措,非但没有造成蜀汉的灭亡,还使其延长了整整30年的生命。



在讲述这一史实之前,笔者先给大家讲一段故事。刘备死后不久,吴蜀两国重新恢复了同盟。一时间,两国使者往来,交流不断。在蜀汉众多使者之中,孙权最欣赏的莫过于费祎。

费祎第一次来吴国时,孙权曾有心作弄于他。孙权命令群臣:“蜀国使臣来了后,大家都趴在桌上吃饭,别理他。”不久费祎来到,孙权停食迎之,但是群臣却依然埋头干饭,权当没看见。

面对这样的恶作剧,费祎脸不红心不跳,反而嘲弄道:

“有凤飞来,麒麟懂得吐哺停食,奈何驴骡无知,只是伏食如故。”

费祎的应对让孙权大为惊讶,几经交谈,认为此人确实是大才。东吴群臣的问难,费祎都能对答如流,活像一个翻版的“舌战群儒。”事后,孙权解下自己的佩刀送给了费祎:

“先生是天下之淑德,将来必成为蜀朝的股肱重臣,恐怕不能常来东吴了。”

面对孙权的收买,费祎却并不领情:

“臣不才,何堪当明公之任命?然而刀是用以讨不庭、禁暴乱之物,但愿大王可以勉建功业,同扶汉室,如此则臣虽暗弱,也不负这次东顾贵国之行。”



然而在送行的酒会上,孙权半醉半醒的一番言语,却让曾经从容淡定的费祎瞬间失态。孙权说:

“杨仪、魏延,皆为牧竖小人。二人虽常有鸣吠之益于时务,但既已任之,其势必不得为轻,若一朝无诸葛亮,二人必为祸乱矣。你们这样糊涂,不知防虑于此,如何为将来打算呢?”

简单翻译来就是,杨仪和魏延都是牧竖小人、鸡鸣狗盗之徒。如果诸葛亮去世了,这两人必然作乱,请问你们将来如何打算呢?

孙权的这一番话,确实把费祎给整懵了,愕然不能回答。就在这时,他的随从董恢前来救场:

“杨仪、魏延之不协纯起于私忿而已,二人并无黥布、韩信等难御之心。如今正要扫除强贼,混一国内,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果舍此不任,辄尔防其后患,那不就等于害怕风波而废其舟楫吗?这并非长计。”

简单翻译来说就是,杨仪和魏延的冲突完全是私人恩怨,他们并不是英布、韩信那种难以驾驭之人。如今我们正要扫清强贼、混一海内,正是用人之时,怎能为了所谓解决后患而杀害人才呢?那不就等于害怕风波而把船桨丢掉,这并非长久之计。

这段故事不禁让人感叹,孙权确实是天纵之才。他一眼就看出了蜀国的弊病,那就是蜀军内部并不和谐。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杨仪和魏延的关系已经差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杨仪与魏延这对冤家是一路人,都属于有才无德的定时炸弹。

曾几何时,蜀汉帐下人才济济,可谓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特别是荆州陷落以及夷陵之战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法正、马良不是战死,就是病亡,人才储备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