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10万人被围困,毛主席急电16字妙计,彭德怀大赞:确实高明

分享至

抗美援朝,一场波澜壮阔的立国之战,一个让国人听到就会热血澎湃的名词。

我们都清楚,在这一战中,爆发了无数惨烈的战斗,大量志愿军将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从为了阻击美军,全连几乎全军覆没,仅存活7人的松骨峰特功连,到为了伏击美军,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成建制被冻死在长津湖地区的“冰雕连”。他们就如同一座座丰碑,屹立在国家传承的历史之中。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国内百废待兴,尽管在中央的号召下,全国人民都力所能及地为保障志愿军作战出人出力,但依然弥补不了我志愿军后勤保障方面对比美军的弱势。

特别是在联合国军强大的空中火力压制下,很多补给物资都无法运输到作战一线,这更让志愿军的后勤,成为一块短板。

面对这种情况,往往我军主力,在打完一场战役后,就需要撤回后方补给,作战纵深颇受影响。而在第五次战役中,联合国军的总司令李奇微,更是针对这一点,对志愿军主力,布下了一张弥天大网。

一、新上任的联军总指挥

当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登上朝鲜半岛时,其时任总司令麦克阿瑟是相当的狂妄自大。

在我志愿军发起的第一次战役中,敌人的第8集团军被击败,败退到清川江南岸,美军战损高达三千多人,整个联合国军死伤一万五千余人。

但就是面对这样的大败,麦克阿瑟依然对战争的局势迷之自信。须知在得知我军入朝作战后,美国大后方的指挥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的指挥部发来一封电报,其内容是:“尽量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中国入朝的问题,同时需要重新审视联合国军的任务”。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一个意思,面对入朝的中国军队,先不要用武力手段解决(而是尽量通过政治谈判),联合国军的任务不是打败中国军队。

然而麦克阿瑟傲然拒绝了参谋长联合会议的决定,并号称“胜利一定属于我们”。随后,他制定了一个对朝鲜发动总攻的作战计划,并在攻击发起前,志得意满地对周围人说道:让小伙子们尽管往前冲吧,打到鸭绿江后,我带他们回国过圣诞节。

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面对麦克阿瑟的这种操作,我志愿军直接把打击目标定位其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陆战队第一师。

在长津湖一战中,这支从太平洋战场上杀出赫赫威名的美国王牌师损失惨重,完全是靠着几乎源源不绝的炮火和空中补给,才撤出了部分精锐,没有被志愿军第九兵团全歼。



而此后,麦克阿瑟仿佛陷入一种执念,他迫切希望能够彻底击败我志愿军,来洗刷自己近六十年军旅生涯中,这一巨大的污点。为此,他甚至意图将战火直接推进到我国境内——这显然与美国的整体战略不符。

因此,联合国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失利后,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51年4月10日签署了解除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总司令职务的命令,并在同一时间任命了其接班人,也就是那个让志愿军更为头疼的敌人——李奇微。

李奇微被誉为美国著名的军事家,历史对他的评价有这么一句话:他拯救了陷入失败低谷、濒临崩溃的第八集团军,并阻止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势。

确实,作为马克阿瑟的接替者,他在上任之初,就针对我志愿军的“礼拜攻势”,采用了“磁吸战术”,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矛头指向了我志愿军主力——第九兵团。



二、被包围的第九兵团

李奇微也是一员沙场宿将,但他却没有马克阿瑟身上的那种傲慢,对于志愿军的战斗力,李奇微有着清醒的认识。

通过志愿军发起的前四次战役,他看到了这支部队顽强的战斗意志、高超的战斗素养乃至神出鬼没的军团穿插能力,但同时,他也识破了志愿军的一个最大破绽——没有持续稳定的后勤保障。

由于运输线过长,最关键的是没有制空权的保护,我们的一线后勤补给,在朝鲜战场上,一直是对部队作战的一个极大制约,因此,有相当大一部分战斗,都是以闪电战或埋伏战为主,运动战能力不强。

而李奇微专门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志愿军的这种状态:礼拜攻势。意思就是我军的强大攻势一般只能维持三五天,最长不超过一个礼拜。

对此,李奇微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磁吸战术。听起来很厉害,其实解释起来就是主动露出破绽,边打边退,然后其他部队合围,一口吃掉我军主力,其中最精髓的一点就是,利用美军机械化的优势,在夜间主动后退,放志愿军占领阵地,然后在白天发起火力覆盖,不断消耗我军的兵力。



而在李奇微的具体方案中,就是由联合国军的第二十三军团,直面我军主力第九兵团,并一步步吸引第九兵团深入敌阵。并且还用巨大的空中优势,不断袭击我军的补给线。

在第五战役的第一阶段中,面临我军强大的攻势,以及联合国军有意无意的“放水”,志愿军突破了临津江,甚至越过了北汉江,兵锋直指汉城。不过在这时,彭老总也敏锐地意识到了危机。

因为在前方发回的军情中,联合国军展现了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战术,针对性极强,并且在撤退时,有组织地实行了“清壁坚野”,让志愿军无法就地进行补给,而补给线遭受的打击,更是让志愿军本就脆弱的后勤雪上加霜。

当这些信息汇总时,戎马一生的彭老总立刻有了危机感,他站在战场沙盘前,仿佛看到一张展开的密网,对志愿军虎视眈眈。

1951年5月21日,彭德怀军令传出,让所有志愿军部队全线后撤,进行物资弹药的补充。也就在这时,李奇微也下达了联合国军全面反攻的命令——13个主力师向后撤的志愿军发起了猛攻。

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志愿军每个兵团各留下一支部队阻击联合国军,确保主力的顺利撤退,同时要求各部队即时汇报所在区域。而通过各部队方位对比,彭老总看出来李奇微的目标——正是先前进攻是最突出的宋时轮第九兵团。

按照沙盘推演,彭德怀发现第九兵团已经陷入了联合国军的包围圈——对方的机械化行军速度太快,宋时轮无论如何都来不及脱身了。



而从全局看去,不只是第九兵团的十万大军已经被包围,还另有志愿军2个兵团和朝鲜军一个兵团仍在三八线以南,面临着联合国军的追击。顺着战线看去,彭德怀发现了一个关键点——铁原。

此时,李奇微也站在军事沙盘,作战计划前半部分的顺利实施让他意气风发,现在有两道大餐排在他面前,一道是已经被包围的志愿军主力——第九兵团,而更重要的一道则是,扼住志愿军运输线枢纽位置的城市——铁原。

是的,铁原正是李奇微的最大目标,作为志愿军和朝鲜军最靠近三八线的补给点,它还是一个交通枢纽,而且向北越过铁原后,就是一片坦途。

可以说,只要拿下铁原,不仅能将铁原以南的四个兵团(包括第九兵团)吃干抹净,联合国军还将对志愿军占据极大的战略优势,将其机械化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现在双方都看到了这个战略必争之地,摆在彭老总面前的,是多个难题,首先就是:被包围第九兵团怎么办?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