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深化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助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0
分享至

为切实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国家组织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日前,教育部启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工作,旨在通过纵深推进数字教育试点,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示范引领区域教育均衡与教育质量提升,以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民族地区深化应用意义深远

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民族地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团结,有利于提升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022年,我国全面启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经过两年多的纵深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开通使用,向广大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创设了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空间、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专区,西部民族地区在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深化应用给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数字技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都提供了更多可能。

民族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载体,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民族地区的深化应用,是民族地区教育开辟新赛道和塑造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经建成“三横三纵”的数字教育资源架构体系,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其中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了覆盖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平台资源总量达到了8.8万条,尤其是覆盖多版本教材的课程资源、最新的教育教改理念、丰富的各类专题教育资源,有助于民族地区开足开齐各类课程,有助于解决民族地区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难题,有助于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模式、教育新方法在民族地区的建立和提升。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深化应用,真正实现民族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需要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高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2023年10月24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写入法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成了海量的数字学习资源,党史学习、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程等众多板块和栏目的主题资源,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五个认同”,充分得到情感的浸润和文化的传承。此外,今年3月28日,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通两周年之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正式上线。该专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发、遴选、整合了各方面优质数字资源,为各地各校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

深化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推进路径

开展中西部民族地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化应用试点,支持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率先探索,全面提升国家平台应用有效性、数字资源建设针对性,夯实民族地区教育数字化基础,以教育数字化助力中西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有效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各级平台互联互通。民族地区各级平台要积极接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枢纽,联结区域教育资源服务中心和优质资源供给机构,实现用户互认、资源共享、应用汇聚、数据互通,支撑多级、多方协同共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各地共享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枢纽服务能力,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枢纽、地方平台为分布式边缘节点,充分发挥协同应用价值,实现地方平台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用户无论在何处登录,通过智教通行证实现统一登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现统一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服务。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一线教师等向国家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仅能便捷使用国家平台上的通用资源,也能建设建强当地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化资源,从而更加有利于资源元数据管理、转码入库管理、资源安全审核、资源分发、共享互通、聚合搜索、评价反馈、精准推荐等。同时,按照国家和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标准,规范大数据采集,根据权限供区域教育大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分析评价、管理使用,推动平台全域全员全流程应用。

多场景多元化应用。随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功能和服务的不断完善,目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搭建了自主学习、教师备课、双师课堂、作业活动、答疑辅导、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校交流、区域管理等九大应用场景全面支撑师生家长的使用。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深化应用,民族地区学校要从教、学、研、管等各方面去探索符合当地需求的应用模式与方法。

一是助力课堂教学。平台资源覆盖学校课程各个学科,从备课、上课到学生作业,平台应用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平台的多场景多元化应用,创设探究式、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学习、探究学习,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重构教学流程和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是助力自主学习。无论是学科课程,还是课后兴趣拓展延伸,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将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各学科精品学习课程、多领域主题学习资源、先进的前沿科技讲座、智慧作业题库等均能实现智能精准推送,帮助学生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实现从规模化学习到个性化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意识和能力。

三是助力教师教研。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寒暑期研修活动,教师通过师德师风、通识研修、学科研修、国培示范等栏目学习最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策略。创建教研共同体,开展远程同步、异步教研,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研模式,实现时时、处处、人人均可参与的教师素养提升目标。依托智能化工具,构建研讨交流空间,通过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积淀更多的鲜活的生成性案例及资源。建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线教研机制,指导地方组织区域性教研活动,以数字化增强教学案例展示、研讨交流,引导教师利用平台开展日常教研。

四是助力教育管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省、市、县区多层级管理,方便各级教育部门组织各类活动、各种项目。利用成绩管理等功能,开展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各地探索数字教育治理方式,优化学生学、教师教、学校管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教育管理协同发展,提升各层级教育管理水平。

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离不开人的作用,尤其是教师在深化应用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抓手和途径。当前数字化背景下,需要新型的一线教师,具备数字素养,具备人机交互能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利用线上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及专业能力。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文化、地域环境等特点,师资匮乏、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现象凸显。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教师专项培训,分层分类设计平台应用教师培训课程,结合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开展,确保民族地区基层一线教师完成全员轮训。常态化开展课程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民族地区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等,强化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加强中小学数字化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民族地区中小学配齐信息技术教师,确保每所学校都有擅长平台操作和使用的人员,发挥辐射带动和指导作用。

数据价值深度挖掘。平台应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要进一步夯实数字底座,深度挖掘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提升数据质量,扩大数据应用范围,让数据研究和数据再利用助推教育质量的提升。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过程中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的行为数据,探索数据驱动教育评价改革,通过用户行为画像建立不同群体的评价模型,提升精准化分析、个性化学习、伴随式评价等教育数据服务能力,推动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决策治理、教育评价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应用。

创新应用机制建设。国家平台的深化应用,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多用户的协作,建设创新应用机制,对平台深化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保障作用。民族地区相较于中东部地区有明显的特征,民族地区之间也具有不同的教育特点和应用基础,在深化应用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省一案”,构建分层有序的深化应用长效保障机制。在深化应用的各个环节,建立应用考核机制、研究激励机制、督导评价机制等,强化过程性应用实效,最终实现从数量规模到质量效能的提升。

走出一条民族地区特色的扩优提质之路

民族地区教育在实现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过程中肩负历史使命。展望未来,扎实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有效发挥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作用,做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民族地区的深化应用,从根本上更新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育生态环境,整体协同推进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师生数字素养,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真正走出一条民族地区特色的扩优提质之路。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德育与家庭教育处副处长]

《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5期

作者:洪文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直属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管
42823文章数 122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