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以诗补史

分享至

花蕊夫人是后蜀孟昶的妃子,但是关于这位妃子的姓氏,有徐姓和费姓两种说法。花蕊夫人工于诗词,她创作的《宫词》是以七言绝句的形式来记叙宫廷里的日常琐事,诗歌里记叙的这些事情,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所以,花蕊夫人的《宫词》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史料价值。有些文学评论家认为花蕊夫人的《宫词》有着“以诗补史”的意义,此论确实精当。

除了有一百余首《宫词》传世,花蕊夫人还写有《述国亡诗》《采桑子》词等作品。《宋诗钞》对花蕊夫人的《宫词》评价极高,认为这些作品极富“内家本色,天然流丽”。

[原文]

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译文]

君王在城头挂起投降的旗子,我一个深宫妇人怎么会知道?后蜀并不是缺少人力和物力,可是,这些丢盔弃甲的兵士,早已经放弃了保家卫国的职责,看来上至君主,下至兵卒,竟然没有一个热血男儿能够生起一丝抵抗外敌的勇气。

[赏析]

本诗第一句,说的是孟昶投降北宋一事。降旗竖起来容易,可后宫女眷却遭了殃,她们都会沦为北宋的战利品,以后的命运该如何悲惨可想而知。“十四万人”并不是确切的数字,而是说兵卒人数之多。但即便如此又能怎样呢,还不是一个个都放弃了作为男人的责任。花蕊夫人言下之意是说,即便人数再多,可人心涣散,面对敌军压境竟然顷刻瓦解,这实在让她一介妇人感到吃惊。



在后蜀难道真的没有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吗?自然不是这样。花蕊夫人用一种夸张的手法叙事,既表现出兵败如山倒的喟叹,也是以女子口吻提出了诘问:那些还没开战就先胆战的男人们,你们的血性何在?

诗歌以前三句作为铺垫,引发最后一句的议论与感慨。这句感慨虽然仅有七个字,可力量却有千斤。这种慷慨激昂的巾帼气节与兵卒的缺乏斗志形成鲜明对比,这感慨里既有惊诧、讽刺,更有对家国命运的挂怀。

如果说花蕊夫人的这首《述国亡诗》洋溢着女性的豪气与傲骨,那么她的《宫词》则以女性诗人细腻敏感的笔触,为我们展现出后宫生活的种种。

虽然《宫词》中的绝大多数作品都以宫廷生活为主,可是花蕊夫人并不只是描摹后宫的日常琐事,她还非常善于通过场景描写来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宫词》中的第二十三首。

[原文]

宫词(第二十三首)

小院珠帘着地垂,院中排比不相知。

羡他鹦鹉能言语,窗里偷教鸲鹆儿。

[译文]

小院里的珠帘垂到地面,可是我与后宫其他院落里的嫔妃不熟悉,自然也就少于往来。只是,很羡慕某位得宠的嫔妃喂养的鹦鹉能言语,于是,我就在窗子里偷偷地调教自己养的八哥。

[赏析]

整首诗读起来,就好像听小闺密在闲聊,语气自然,通俗易懂,但又隐约表达出内心的不甘以及对恩宠的渴求。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