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请功臣,众人欣喜赴宴,当刘伯温看到菜后却说:大家必死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和让诸将诸臣心悦诚服的心态,朱元璋学着其他帝王对功臣进行了大肆封赏,不少功臣都被封为了公侯,后来还有人被追封为了王爵。

最初,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他们也被朱元璋称之为大明开国功臣,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或许朱元璋觉得功臣的规模太小,没多久之后又将胡大海、丁德兴、汤和、冯国用四人追封了公,这下就凑足了“十公”,好似很圆满。

第二年,朱元璋又学着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凌烟阁那样,在鸡鸣山又建造了功臣庙,并且亲自为麾下功臣们定了位次,把他们请进了功臣庙,死者像祀,生者虚位。

以徐达为首,接下来是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等二十一人,可谓是风光无限,皆大欢喜。

而这些得到封赏的功臣们,也是十分欢愉,觉得跟着老朱打天下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老朱当皇帝那般威风,至少能称得上功成名就,吃喝不愁,尤其是拿着朱元璋赐给他们的免罪丹书铁券,内心的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大多数人在有了物质基础之后,便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满足,甚至开始胡来乱来,比如说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王某人。

明初的功臣中得到赏赐之后,有不少人也开始声色犬马,这让朱元璋很是忧心。

有那么一次,他便想着敲打敲打这些人,便摆下宴席宴请功臣,众人听说后皆欣喜赴宴,可是当刘伯温看到菜后却说:大家必死无疑。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

刘伯温之能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也是朱元璋打天下时的左膀右臂,江湖人送外号:神机妙算。

刘伯温精通天文、兵法,为朱元璋制定出了很多奇谋妙计,朱元璋也曾多次称刘伯温是“吾之子房”,足见他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当然,在民间,刘伯温的地位也不低,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

按理来说,刘伯温如此有才,怎么着也得得到个公爵,可是朱元璋初封的六公子中根本没有他,算着后来追封的几人,依然也没有他。

这还不算悲催,悲催的是,刘伯温不仅没有得到公爵,连侯爵也与他无缘,而那些靠着蛮力冲锋陷阵的武将,得到侯爵都轻轻松松,这不得不说是明初的一大奇事。

洪武三年,朱元璋已经当了三年的皇帝,而刘伯温才迎来自己的封赏,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爵位为诚意伯,而食禄仅仅二百四十石,同为文臣的李善长,食禄为五千石。



更让人不解的是,在刘伯温得到封赏的第二年,便被朱元璋一道命令给赐回家乡养老去了。

大明王朝刚刚建立,正是用人之际,朱元璋却对刘伯温弃而不用,其实只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刘伯温的智慧令朱元璋忌惮了。

遥想当年,刘邦在为功臣排位次的时候,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也仅仅被排在了62位,刘伯温与他惊人的相似,不得不令人深思。

朱元璋请吃饭

朱元璋对刘伯温忌惮并不是没有缘由的,毕竟刘伯温曾在朱元璋身边八年,几乎筹划了参与了朱元璋得到天下之前的所有军机大事。

也正是因为这点,让多疑的老朱总是忌惮刘伯温,不过最让朱元璋无法接受的是,刘伯温对自己太了解了,几乎能通过他的一个举动,一个眼神,来洞悉他的内心世界



就拿朱元璋宴请功臣吃饭来说,刘伯温就从上的菜中发现了他要对功臣下手的小心思。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