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妻被休郁闷而终,其子伤心落泪,孔子说了4个字令人寒心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近些年来,离婚的夫妻越来越多,即便是有着较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那也是说离就离。

依稀记得,几年前有一场万众瞩目的世纪婚礼,那对喜结连理的新人,相互拥抱,发誓要在一起等天荒,等地老,着实令人羡慕,无数小女生纷纷立下嫁人一定要嫁给黄教主那样的人才不枉此生。

可是前不久,两人却突然官宣一拍两散,当真令人唏嘘不已。



婚姻是一座围城,在外面的人却总想着进去,而进去的人却总想着要出去,即便现在婚姻自由了,可是苦得最终还是孩子,倘若没有在一起走到老的觉悟,又何必要如此?

或许有人会说,真的走不下去了,与其都不快乐,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湖虽然能忘,但责任的包袱却始终无法摆脱。

不过相比较古代的女子,现在的女子却幸运得多,因为她们几乎没有主动离婚的权力,只有等着被休的悲惨。

古代被休的女人不在少数,即便是被后世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也做过休妻的行为。

或许有人会说,别闹了,孔子可是圣人,怎么会做休妻这等不符合身份的事情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确实休过妻子,只不过后代人为了推崇孔子,而故意将他不光彩的一面进行了掩盖,以此打造一个“完人”。



但是历史总会有迹可循,总会不经意间露出蛛丝马迹,进而让人们来洞悉真相,孔子休妻一事在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所以此事并不是凭空捏造。

古代的女子被休之后,等待她们的只有无休止的痛苦,孔子的妻子也不例外,在被休之后便郁闷而终,她的儿子孔鲤听说之后,伤心落泪,而孔子知道儿子落泪后却责备说了四个字,着实令人心寒,我们一起来看。

孔子之妻

历史上对于孔子的妻子记载得很少,知道她名字的人估计也不太多,能准确叫出的或许更少,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当时女性地位不高,她的真实名字并没有被记录下来,被记录的仅仅只有她的姓氏,为亓官(qí guān)氏。

这个姓氏源于官位,春秋时期有一种官职,为笄官,亦称亓官,《姓氏寻源》中这般记载:



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

笄官是专门掌管笄礼的官,在古代当男子年满十五六岁的时候,便会举行在头发上插“笄”的仪式,象征着已经成年了,说白了,就是现在的成人礼。

亓官氏是春秋时宋国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人,公元前533年,十九岁的孔子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娶了亓官氏为妻。

由此可见,这段婚姻结合之初,便是带着目的,或许正是由于这点,才为后面孔子休妻埋下了伏笔。

孔子娶了亓官氏之后,在次年便为孔子生下了一个白胖小子,孔子为他取名为孔鲤,字伯鱼,至于为何叫这个名字,并不是孔子希望儿子将来能鲤鱼跃龙门,而是在孔鲤出生的时候,正好鲁昭公赐了一条鲤鱼给孔子。



由此可见,古人起名字倒也很省心,不像现在这般,要看五行,要看八字,甚至还得找人给算一下才能安心。

亓官氏生了儿子并没有迎来多久的幸福时光,后来还是被孔子一纸休书,送回了娘家。

孔子之子

孔子为何会休妻,这点在历史记载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根据历史记载有两点比较可信。

其一,是亓官氏做的饭不好吃,《论语·乡党》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失饪,不食。不食,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这也就是说,孔子对家庭里吃饭的礼要求非常严格,动不动就是不吃,可是在家吃饭哪有那么多的虚礼,能吃饱不就行了?

或许亓官氏也是这般想的,所以她在为家人做饭的时候,也没有理会孔子的这一套,这自然令孔子很不满。

其二,是亓官氏说话多,作为家庭主妇平日平日里絮絮叨叨似乎是常态,即便在现在也是如此,街头巷尾,村头村尾总能发现那些大妈们聚在一起叨叨叨说个不停。

但是孔子对此是非常烦的,所以在古代法律和礼制规定的男子休妻的其中条件中,“口多言”便是其中之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