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在官衙做官,晚上变身采花大盗,林则徐略施小计擒获四品知府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嘉庆年间,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安静得出奇。

这个小县城和其他小镇并没有什么不同,富商巨绅们安逸滋润地生活,而百姓则在饥饱之间徘徊。

可是身为巨绅的郭太史近几日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家中的财物总是莫名其妙地不翼而飞,更令他无语的是,家中几位貌美的丫鬟中有人痛哭流涕说被贼人侵犯了。



除了郭太史家遭殃之外,一些平常人家也向官府报案,说遭遇了采花大盗,甚至还出了人命,一时间整个龙溪县被闹得鸡犬不宁。

郭太史哪能受得了这种气,便纠集了几户遭殃的百姓一起,央求龙溪知县苏希东尽快破案,以安抚百姓。

宁静的小城,突然出现这样的事情,苏希东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但是却一直一无所获。

郭太史觉得这位苏知县实在是太无能了,直接又将龙溪县频繁失窃、妇女屡被采花的事情,上报给了福建巡抚张师诚。

堂堂巡抚,日理万机,这种抓贼的小事,他自然很难腾出手来去管,但是面对百姓的请愿,他又不能坐视不理,便命令漳州知府李栋严查此事,务必尽快捉住采花大盗,给百姓一个交代。



李栋接到命令之后,便继续向苏希东施压,苏希东本来已经调查多日,面对限期破案的压力更加焦头烂额,无奈之下,他只有向同乡巡抚张师诚寻求帮助。

张师诚和苏希东两人本就是好友,既然苏希东破不了案,他便不能坐视不管,此时刚考中秀才的林则徐便在张师诚身边做幕僚。

而在林则徐的略施小计之下,一举破获了这桩难破的案件,并且擒获了白天官衙做官,晚上变身成采花大盗的四名知府。

这件很有意思的奇案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

林则徐提出大胆假设

林则徐童年时家境贫寒,但好在他的父亲林宾日是个文化人,十分重视对林则徐的教育,在他四岁的时候,便被送进了私塾里,开始念书识字。

林则徐也确实很聪明,六岁能写文,八岁能作诗,十二岁的时候便当选为孔庙佾生,十三岁时,参加府试,获第一名,十四岁时便已经高中秀才,之后更加刻苦读书,为考举人夜以继日,直到十九岁的时候高中举人。



年少有为的林则徐受到了巡抚张师诚的赏识,便将他收为了幕僚,没成想,林则徐还有大侦探的潜质。

话说苏希东向张师诚求助时,他听完这次案件的来龙去脉,也一时间没有了头绪,便叫来林则徐,让他来分析分析作案凶手会是谁。

等到林则徐来到大厅之后,苏希东一脸不屑,毕竟此时的林则徐太年轻了,不过既然张师诚觉得他行,苏希东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在张师诚的催促下,苏希东再次将案件说了一遍,并且将自己如何挨家挨户调查的也一并说了出来。



林则徐听完之后,仔细思考了一会,他觉得这个案件很奇怪,按理来说,苏希东地毯式地排查也没有错,没有一丝线索则不符合常理。

林则徐认为,这种不合理恰恰指向了唯一的可能,即苏希东所排查的地方根本没有采花大盗,而采花大盗所在的地方,苏希东也根本没去排查。

进而他做出了大胆的假设,采花大盗或许就是官衙内部的人。

林则徐略施小计

当林则徐将自己的假设说给张师诚和苏希东的时候,他们也被吓了一跳,虽然不可思议,但经过林则徐的分析,他们也觉得是有这种可能的。

既然有了方向,自然要找出应对的办法,林则徐认为苏希东以前的调查方向都是错的,自然不可能有所收获。



为了引蛇出洞,林则徐为苏希东出了一则妙计,他让苏希东故意放出已经掌握了采花大盗的踪迹,即将实施抓捕的信息。

接着又让苏希东挑两个信得过的捕快以生病为由不用去衙门报到,让他们白天在家闭门不出,在夜晚的时候专门盯着官衙中官员的动静。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