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三毛:沙漠精灵、一生流浪,不断的痛失挚爱,一次次生离死别

分享至

今天,我们来聊一位精灵的故事。




48年前,这位精灵流浪到了撒哈拉沙漠,她曾用一篇篇《撒哈拉的故事》为我们造梦……
没错,她的名字,就叫做三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炙手可热的作家之一。
也许,她的名字已经褪色。
但有三首歌的旋律,你一定听过,一首是,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第二首是,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
第三首是,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有人说,这三首歌,一首,是三毛写给挚爱的情诗;
一首,是三毛写给自己的故事;
还有一首,则是那个时代,写给三毛的悼词。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橄榄树》;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红尘滚滚》;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追梦人》。
然而,这三首歌,就像三段悬案:
三毛为什么流浪?
为什么选择撒哈拉?
又为什么谜一般的结束生命?
破解这些悬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毛的故事。
悬案一: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时间回到1943年3月26日,在重庆市一个叫做黄角垭的地方,一个婴儿降生了。
古老的民谣里说,黄角垭,黄角垭,黄葛树下有个家;生个儿子会打仗,生个女儿写文章。
恰好,这是陈家的二女儿,父亲给她取名陈懋平,也就是后来会写文章的三毛。
三毛的爷爷是一位富商,父亲是小有名气的律师,他们一家从南京逃来重庆。
接着,到了三毛三岁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这样两件事儿:
第一,三毛学会了写字,呀呀呀的跑到爸爸面前发脾气,什么陈懋平,这个懋字太难写了,爸爸,从今往后,我要叫陈平,陈平妙计安天下的那个陈平。
爸爸看着只有三岁的女儿——这是何等有主见的一个奇女子?
爸爸的心情很好,立刻就同意了女儿的改名申请,或者说改名通知吧。
于此同时,爸爸也在张罗着第二件事儿,那就是——这年抗战结束了,他们又能举家搬回南京了。
就这样,3岁的陈平回到了南京,紧接着,她收获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份礼物——《三毛流浪记》。
这是当时上海滩、南京城里最流行的漫画。
小陈平看得爱不释手,然而,南京城里只住了一年,爸爸又带着他们全家搬到了台北。
慢慢的,在《三毛流浪记》的陪伴下,小陈平也到了上小学的年纪。
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写自己的理想,没想到,作业收上来以后,正在批改的老师突然说,陈平,站起来念一遍你的作文。
小陈平于是捧着本子,大声的朗读起来:
我的志愿——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
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自由快乐地如同天上的小鸟。
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把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
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这...…
读到这事儿,一块黑板檫就从讲台上飞了过来,小陈平吓傻了,老师则在咆哮着说:
什么东西,什么捡破烂,将来要捡破烂,现在就不必读书了,对不对得起父母……
成名以后的三毛在《拾荒梦》中这样说:在我们那个时代的儿童,可以说没有现成玩具。
树叶一折当哨子,破毛笔管化点肥皂满天吹泡泡,五个小石子下棋,粉笔地上一画跳房子,
等等等等,都是放学路上顺手捡来的。
十三岁的时候,三毛又说,少女时代的自己,疯狂的爱上了一切木头的东西。
见人家锯下来的树干,也要拖回家,当艺术品一样的摆着,甚至逼得父母保证,就是搬家,也不会丢掉这些自己视为第二生命的破铜烂铁
三毛拾荒的故事,还有很多,也许是因为在战争时期出生?也许是天生气质使然?
就像三毛爱《三毛流浪记》一样,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拾荒?时空变换,我们可能已经很难体会,但是,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却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帮我们看清了三毛流浪的秘密……
黑眼圈事件
还是13岁这年,中学二年级,少女时代的三毛学习上非常要强,但数学很差。
三毛又不甘心,她就慢慢的发现了老师出题规律,然后,她按出题规律,把将来的试卷答案,全部从书本上给背了下来。
接下来的好几次考试中,三毛全部满分。
老师惊呆了,怀疑三毛在作弊,于是,当众批评她,她就直接反怼回去说,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
结果老师气急败坏,单独给她出一道方程,三毛果然不会,一阵奚落和辱骂以后,老师还不解气。
又还拿出毛笔,当众在她眼眶四周,画了两个大大的鸭蛋,先让她给全班看,再让她去走廊里转一圈。
三毛敏感而倔强,这种巨大的羞辱她无法承受,从此以后,她开始害怕上学,不是在家门口毫无征兆的晕倒,就是在上学后,又一个人逃学,跑到墓地里去看书。
据说,正是在这一时期,三毛第一次见到了那个与她羁绊一生的异世界,坊间有三毛三次见鬼,六次失恋的说法,这个我们会员频道细说。
总之,按照正常世界的角度来看,这半年以来,三毛发展成了典型的自闭症,严重时,甚至连与家人一起吃饭都害怕,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就连日后的文集中,三毛自己也很少提起这段故事。
我们只知道,父亲慢慢的承担起了三毛的家教任务,在家教她《古文观止》,也教她英语和世界文化。
但三毛似乎都不太感兴趣,除了阅读家里的海量藏书以外,还有一件事儿让三毛显得很正常:那就是抱着那本《三毛流浪记》一边发呆,一边画画。
这个时候,三毛会把《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先生幻想成自己的义父,在那个想象的异世界中,她崇拜张先生的豁达,让漫画中的三毛和三毛之父带给自己短暂的乐观……
以至于很多年以后,三毛第一次和张先生见面,张口就是爸爸,着实把张先生吓了一跳。
慢慢的,自闭了六七年以后,十八九岁的三毛又遇见了两个能让她走出心扉的男 人——一个叫做毕加索,一个叫做Echo——顾福生。
先说顾福生,这是当时一位有名的画家,在父亲的托付下,三毛开始跟着顾先生学画,其实,在顾先生之前,三毛已经有过好几位画画老师,但说实话,三毛画得真不怎么样,顾先生似乎也发现了这一点,他曾经回忆说,如果三毛一直走绘画的道路,很可能也是一名优秀的画家。
但是,在自己看来,相比于画笔,三毛其实更擅长用文字来表达自己。
于是,在顾先生的鼓励下,三毛开始创作文字,开始写信,写给谁呢?
这个收信人竟然是毕加索,顾先生都惊呆了,自己不过给三毛讲过一些毕加索的故事啊,大师当时已经年近80,风烛残年,是自己没说清楚吗?
还是说,眼前这真的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奇女子?
据说,三毛写给毕加索的那些信充满了少女的情感,也据说,三毛同时还爱慕着顾先生,甚至把自己的英文名也取成了和顾先生一样的——Echo。
直到很多年以后,破案了,三毛在《我的快乐天堂》中这么说,许多年过去了,半生流逝之后,才敢讲出:初见恩师的第一次,那份“惊心”,是手里提著的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啦啦掉下地的“动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么叫做一见钟情,那一霎间,的确经历过。
看来,一切传闻不假,也许,三毛写给毕加索的那些信,就是故意给顾先生看得吧,因为,这些信从来都没有寄出过。 总之,顾先生帮三毛走出了自闭,在1962年的时候,在顾先生的推荐下,一篇署名陈平的小说——《惑》发表在《现代文学》上,这给三毛带了极大的鼓舞。
天亮了,少女走出了心扉,不久以后,三毛又顾先生和父亲的推荐下,升入大学,就读哲学系。
这年三毛21岁,是一个叫Echo的开朗女孩儿,还有点儿自恋,但另一个Echo,顾先生,却早已悄悄的告别。
初恋
进入大学以后,三毛勇敢的在操场上堵住了一位学长,从学长的衣兜里拿出他的钢笔,又摊开他的掌心,写下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就这样,三毛有了初恋,这位学长叫做舒凡,后来也是一位作家。
两人关系很好,到了大三这年,三毛说,你毕业后,我们就结婚。
舒凡当时已经大四,马上就能毕业。
但就在这个时候,舒凡打退堂鼓了,大谈了一番先立业有成家的道理,不拒绝,也不同意。
三番两次都这样,三毛有点烦了,就提出自己要申请去西班牙游学,她想用这种方法,来逼舒凡尽快做出承诺。
说点题外话,为什么是西班牙?
其实,还记得毕加索吗?他就是西班牙人。
三毛在《我的初恋》中说,临别前的晚上,舒凡始终不能给出她想要的挽留,而三毛当时心里已经想好了,哪怕舒凡挽留一句,自己就会毫不犹豫的退掉飞机票,但是,舒凡只是不停地掉眼泪,低下头对自己说,祝你旅途愉快。
就这样,1967年,24岁的三毛来到马德里大学文哲学院读书。
然后,我们听到了这样一段三毛的录音:
那个时候,有很多西班牙男孩子来约我,我今天跟这个去看电影,明天跟那个去跳舞,就点到为止,好在我是跟修女他们住着,晚上九点一定要回家的,这就做了一只好像不太负责任的一只飘飘然的蝴蝶,那么想到当时的那段日子,我自己也不很后悔,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像治疗伤口的一个时期……
然后,三毛在这种蝴蝶一般的生活中,认识了一个小表弟,小表弟当时才16岁,但他有一个让三毛羁绊一生的名字——荷西。
没错,三毛与荷西的故事,就开始于这种小表弟的关系,三毛比荷西大8岁,用三毛的原话说,大概是这样的:
那么当时,我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朋友,可是就像上一首歌说到,做一个花蝴蝶一样的那个事情呢
跟荷西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为他太纯真了。
那么,在那个宿舍的大树下,几乎,一个礼拜有三四次。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