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提高全社会避险救助能力

0
分享至

原标题:提高全社会避险救助能力

刚刚过去的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活动,推动防灾避险意识不断深入人心。

基层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基础,也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前沿阵地。许多重大安全风险,特别是生产领域风险、环境领域风险、公共卫生领域风险、社会安全领域风险,源自基层,孕育在基层。因此,无论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还是及时处置灾害事故,都必须紧紧依靠基层。尽管近年来我国基层防灾避险、应急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但从现实来看,机构不健全、专业设备不到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教育培训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安全风险意识薄弱、应急知识技能欠缺等,仍然是基层在防灾避险、应急管理方面面临的短板和不足。

2024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围绕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强化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为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有效应对基层社会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必须将《意见》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切实破解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难题挑战,这也是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内在要求。

安全风险与事故隐患存在于基层,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也要着力于基层。基层党委、政府要强化政治担当、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原则和要求,基于属地实际情况纵深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基层公安、消防、应急等多元治理主体的责任,坚决打破“都管都不管”的状态,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分工明确、多元联动、协同治理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基层应急管理和预案体系,以健全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从防灾避险、应急管理的实践来看,只有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才能切实筑牢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的基层屏障。为此,要推动基层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深入整改的闭环管理。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基层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制度,加大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做到精准防控、精准治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同时,要完善灾害风险监测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抓早抓小,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基层应急组织要在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刚刚发生时,迅速组织预警避险、自救互救,发挥好基层第一响应人作用,不错失避险和救灾良机。

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做好应急管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为此要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全民参与,提升基层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基层应急管理的重要方面是要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目标打造安全应急文化。所谓“人人讲安全”,可以理解为通过宣传教育,使全社会每个人都树牢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常识,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讲求安全、追求安全;所谓“个个会应急”,可以理解为通过培训训练,使每个人都学会安全防护、应急避险、应急处置的基本技能。

政府要推动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注重发挥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动员企业及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公众力量防灾避险,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只有走好群众路线,增强公众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避险救助能力,才能扎实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李雪峰,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来源:法治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工网
中工网
亿万职工的网上精神家园
143525文章数 110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