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学“青椒”逃不过35岁魔咒:上岗有多难,失业就多容易

0
分享至



在各大社交媒体上,“青椒”是如今年轻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简称。

这份曾经被人定义为“铁饭碗”的工作,如今却成为了内卷最严重的“重灾区”。

如果将重点院校的“非升即走”比作大公司的“末尾淘汰”,那么这群进入小城市和双非院校的“青椒”,就像是小公司的打工人。

“原本兢兢业业只求一份工作,没想到某一天,学校却开始推行狼性文化,考核标准‘向上看齐’,涨薪、升职却只字不提,还随时要面对末尾淘汰和失业”,接受采访的一位“青椒”说道。

没有人脉、没有平台、没有经费,又无法换工作,只能被迫“内卷”……这群“青椒”的35岁危机,或许来得比互联网大厂员工们更早一些。

带着对这个群体的好奇,本期显微故事走进被迫内卷的“青椒”群体,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产业化之下普通人的无奈。

文 | 陈拉其

编辑 | 杜锐锋



三年前,王峰刚从广东某211高校博士毕业时,当时的他面临两个选择:

要么去大城市名校“卷”年薪30万元的“非升即走”(又称“预聘制”,在第一个聘期内老师没完成合同目标,职称无法升上去,下一个聘期则不再续聘);

要么去双非院校拿年薪15万元左右的编制再慢慢“熬”待遇。

“我博士毕业30岁,一旦6年预聘期出不了成绩,相当于35岁后就失业,风险太高”,自知无科研优势的王峰,最终接下来自三线城市“双非”高校的教职offer。



“有编制、旱涝保收,还有社会地位,这是父母口中稳定体面的工作了。”

本以为工作稳定高枕无忧,直到王峰正式进入学校,才发现自己根本“躺不平”。

从第一天起,王峰就不断从人事处、成果处或学院其他老师那里听到论文、课题的重要性,“按照学校要求,新教师首聘期为4年,此后每年1小考,4年一大考,小考核方向为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大考内容为三项是否达到一个总值”。

大考核没通过,职称就上不去,续两个聘期没过,则要面临降职称,或者调岗等“处罚”;除此之外,承诺的25万的安家费并非一次性发放,如果无法通过每年的考核,安家费也只是空头支票。

没有职称的老师,就是学校鄙视链的最底端,而调岗到边缘性岗位更是等同失业。

思来想去,王峰不得不投身“内卷”。

最近一个学期,他完成了200个课时的教学任务,参与课题2项,同时兼职实验室管理老师、监考4、6级考试等多项任务,就连过年在忙于“找项目”、写基金本子。

图 | 某“青椒”的年终总结



因为没有职称,王峰一个月到手5200元,他自嘲为“知识民工”。

同样“被迫”卷成果的还有在某新一线二本院校教书的何文,“以前是图稳定、清闲来当大学老师的,没想到现在又穷、又忙、又不稳。”

10年前,何文硕士毕业到这所二本院校教书时,学校书卷气比较浓厚,他因此没有将“职称”放在心上,“学校里有很多讲师,到40岁才着手申请副教授,他们专注于上课,靠课时费也过得挺开心。”

但这几年学校氛围开始发生变化。2021年,学校开始筹备“冲一本”,为大量博士提供“编制”,同时针对学校认定的A类和B、C类博士提供10万到50万元不等的补贴,“评副教授的要求也不苛刻,只要能申请到青年基金或者出专著就行”。

随着招聘的博士越来越多,何文所在的学校也越来越“卷”。

从今年开始,何文所在院系的专职教师已不接受国内高校博士,只要海归博士乃至博士后;而针对已在岗的“青椒”,学校则传出了“招生下行,经费有限,如果该聘请内没评上副教授,下一聘期或许无法续签”的消息。

为增强自己的竞争力,35岁的何文申请了另一所985院校的在职博士,“不然真失业了,靠着硕士学历或许都找不到一份工作”。

“高校也不再是铁饭碗了,这一切都源于中国毕业的博士太多,学历贬值了。”在民办院校担任专岗教师的宋迪总结说。

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后,每年博士都保持着大体量的“供应”。

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应届博士毕业生达到7.52万人,其中约40%去往高校和科研机构。

一方面是博士增多,另一方面中国的高校数量不仅没有增多,反而因为大学合并呈现“减少”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五花八门的考核手段进行“选拔”。

图 | 重压之下,也有不少“青椒”选择离开



以宋迪所在的学校为例,因不属于事业单位,工资需要学校自行解决。为提升招生、就业率、学校口碑及实力,学校将许多指标压在了老师身上。

“一旦老师完不成,就扣绩效。”宋迪说。

而民办老师去外界讲课机会少、拿不到课题项目,除了工资以外难有其他收入。因此宋迪除了完成日常教学,带比赛、兼职许多行政工作外,还需要评职称、去学校的科研机构帮忙,以及发论文。

“可以说,只要走了高校这条路,‘卷’是唯一的出路。”宋迪说。



其实,从小卷到大的“青椒们”并不害怕卷,真正的痛苦是卡在“卷不赢”和“躺不平”的间隙之中。

“我们双非院校的科研平台不够,学校又制定了脱离实际的要求,我们老师夹在中间两面为难”,何文说,他所在的二本院校甚至对老师提出了“发C刊”的要求——C刊一般指CSSCI来源期刊,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

“发这种刊物,更多是看学校背景、老师名气、是否有新实验数据,我们这样没什么名气的学校,投递后几乎没有机会”,迫于无奈,不少同事目光放在了“申项目”上。

“申项目并不要求必须是省级项目,市级、校级、院级都可以”,何文顿了顿,“这样就留下了许多可以操作的空间。”

所谓“可以操作的空间”,就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人脉、关系。

作为毫无根基的新人,王峰深深体会到了作为“外人”的疏离感。“青椒”职务低,无法担任PI(首席研究员,项目的实际负责人),王峰只能加入其他老教授的项目组“熬”资历。



“小城市关系错综复杂,有限的资源又被牢牢掌握在学校老教授们手里”,排在他前面的有老师的“嫡系”、拥有强社会关系的本地人……

项目组边缘人员的王峰,无法在校内申请到项目和资金支持,科研迟迟无进展。

今年是王峰入职的第三年,眼瞅着首聘期即将到期,手中还没有成果,王峰陷入了焦虑。

王峰也试过将目光放在校外,力求接触一些企业,“这样能有一些成果写上去,好评职称”。

但现实是残酷的,“企业要的是命题作文,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但学校评职称要的是基础研究,是可以指导理论的”,巨大的需求差异下,王峰根本吃不准企业需求,更别说解决企业的难题。

接连和企业接触后,王峰陷入了“自卑”中,“我也知道有成果了好谈合作,但一个最基本的药理实验,需要用6只小白鼠,小白鼠50元一只,一天喂养费2元,如果没有资金支持,我连小白鼠都用不起,怎么出成果?”



无论是校内科研,还是校外合作,青椒们陷入了“晋升悖论”中:年轻老师们需要有项目才能出成绩晋升,但项目又不会垂青于年轻老师。

为了能获得资源和重视,王峰从老家搞来一堆特产,到处送礼,开始在小城市经营人脉,“我感觉自己在做科研,但又不是在做科研”,王峰有些无奈,“但是没办法,我没有成绩,去不了别的高校,去了也要重头再熬。”

按捺住躁动不安的心,王峰只能继续“仰卧起坐”。



在王峰看来,高校改革后,“青椒”的路比以往窄了太多。

“我从读本科开始,就决定读研、读博,然后进高校了。但现在我给本科生上课时,都建议他们,如果找到工作了,千万别继续读研,也不要觉得进高校当专岗老师轻松。”王峰说。

首先,读到博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现在考研已经高考化”,王峰特地研究了最近几年的考研题目,发现近些年难度陡然上升,“要是我参加考试,绝对考不上的”。更有消息传来,如今研究生卡毕业率,不少学校“调高”了硕士研究生延毕率,硕士毕业相较以往变得困难。



入学读博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2021年开始,“申请―考核”制逐渐取代统考,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招生博士的主要方式。

在这一模式下,考生需要提供能证明自己的材料,包括不限于证明科研能力、外语能力多、博士计划书等材料,还需要向导师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

“最关键的是公平问题”,王峰解释,由于“科研”考核的存在,导师在选取博士时会偏向于能产出文章、自己认识或者关系更亲近的学生,这也意味着出身普通的双非考生读博的通道变得狭窄,甚至部分985、211高校甚至只招收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那些出身“普通”的学生只能去次一级的学校。

“现在高校在招聘时,又特别看中毕业院校。不能去一个好平台读博,跟不了好项目,毕业压根进不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做专岗老师,大部分只能做行政、辅导员或者进企业工作”,在王峰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划算的选择。

“行政老师和大部分企业,并不需要普通学校毕业的博士,那你花时间读了干嘛呢?”

除此之外,博士毕业难度也增大了。“博士虽然是3年制毕业,我们学校从2020年就规定了必须4年制,但实际上4年制如期毕业的只有15%,大部分都是5-6年。”在浙江某双一流院校读博的陈周豪说。

而在湖北某高校读博的李佳维则称,自己所在的学院“实打实要末尾淘汰20%的博士”,被淘汰意味着延期,需要半年后再重新开题,然后再走评审流程,“并且可能被再度淘汰”。

许多针对“青椒”的项目,有“男性35岁,女性40”岁的限制,因此越年轻的青椒,申请项目的机会越多、成功几率越大。

如今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年龄越来越“苛刻”,甚至有的高校已经开始招募28岁以内的博士生。



图 | 入职青椒卡年龄,已不是秘密

“按照如今的模式,一名学生22岁本科毕业,一战就考上了学硕,3年硕士毕业,4年博士如期毕业,也要29岁了”,何文说,“更何况在我们这样的普通二本院校,学生很难一战上岸读研,大部分都要二战乃至三战,就算博士顺利4年毕业,也都31岁了。”

“而且,许多学校在招聘时候,要求第一学历本科层次要高于招聘学校”,何文顿了顿,“对二本的学生来说,走高校专岗这一条路实在是太难了。”



尽管如今高校内卷严重,“但相比于私企,高校还是轻松很多的”。

可以做项目、外出讲课,甚至到一定级别能走行政道路,“前景”和“钱景”都不错,许多在高校工作了一辈子的父母,正在想尽办法让孩子在小城市高校或双非彻底卷起来之前“上岸”。



这些“资源掌握者”的孩子,青年高校教师形成了某种诡谲的竞争关系。

王峰曾见到一位省会城市“正高”职称的教授父亲,在孩子读大学时就替他规划好了进高校的路径。“这个孩子英语一般,高考勉强去了一所没有保研名额的外地双非一本,按照他父亲的规划,孩子只要读下研究生,毕业后就能进自己所在的高校。”

但这几年,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教授们也开始发愁:进入高校必须要博士,孩子迟迟考不上重点学校的研究生,海外研究生要么国内承认度不高,要么毕业难。

最终这个父亲将目光盯上了小城市一本院校。他计划让孩子去境外读一个“容易毕业”的研究生,然后回国内托关系读个博士,以此为跳板,调到省会城市来。

为此,教授特意多次前往周边的二线城市,“提前给孩子铺路”。

“这些孩子如果顺利进入高校,一定会抢占大部分资源”,王峰说,“何况实在走不通,还有行政这条路。”

行政岗相对于专岗教师来说,招聘要求稍低一些,“许多地方要求研究生即可”,不少教授子女通过这一途径进入高校,然后再提升学历,伺机转成专岗教师,“就算不转,他们的工资也比老师高”。



眼瞅着小城市双非学校的平静蜜月期即将结束,已在围城里的青年高校教师也在抓住契机挣扎“上岸”,“只要拿下副教授,就不担心失业了”,王峰说。

许多“青椒”自费购买版面,或者去一些小国家“读博”来满足海外经历的考评条件,也有不少“青椒”开始申报各种项目、补贴来推进停滞的科研。

望着如今越来越多博士卷向大专,王峰有些庆幸,“还好毕业早,不然我连卷的资格都没有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深度调查:张维为的“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是野鸡大学吗?

深度调查:张维为的“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是野鸡大学吗?

请叫我教育君
2024-06-05 17:57:22
美军试射高超音速核导弹 “30分钟内可抵达莫斯科”

美军试射高超音速核导弹 “30分钟内可抵达莫斯科”

参考消息
2024-06-05 15:02:07
本周重大事件:香港楼价跌回“撤辣”前,中国跨境电商或遭美国重挫

本周重大事件:香港楼价跌回“撤辣”前,中国跨境电商或遭美国重挫

一周财经观察
2024-06-05 17:57:38
愈演愈烈!铁头“打卡”行为上了世界头条,看看韩国网友如何评价

愈演愈烈!铁头“打卡”行为上了世界头条,看看韩国网友如何评价

辣条小剧场
2024-06-05 12:25:02
允许乌使用美武器攻击俄本土,美国不信会有“致命后果”?

允许乌使用美武器攻击俄本土,美国不信会有“致命后果”?

新民晚报
2024-06-05 18:23:41
山西沁县政协主席郭建宇被刺身亡 犯罪嫌疑人据称系离异独居,已被警方抓获

山西沁县政协主席郭建宇被刺身亡 犯罪嫌疑人据称系离异独居,已被警方抓获

红星新闻
2024-06-05 17:11:19
泽连斯基忍不了:特朗普就是个“Loser”

泽连斯基忍不了:特朗普就是个“Loser”

直新闻
2024-06-05 21:24:59
甜馨参加董璇女儿生日会,贾跃亭前妻甘薇同框合影

甜馨参加董璇女儿生日会,贾跃亭前妻甘薇同框合影

素素娱乐
2024-06-05 09:16:40
台当局抓扣陆船话音刚落,我海警派出5艘船只,进入金马海域巡查

台当局抓扣陆船话音刚落,我海警派出5艘船只,进入金马海域巡查

贺文萍
2024-06-05 17:43:47
说说济南事件

说说济南事件

林孤小姐
2024-06-04 19:46:06
26岁甘肃小伙从海南出发徒步4100公里回到老家:历时194天,直播收入3万多元

26岁甘肃小伙从海南出发徒步4100公里回到老家:历时194天,直播收入3万多元

极目新闻
2024-06-05 17:00:38
章子怡突然高调宣布喜讯!这个瓜,整个娱乐圈都羡慕不来的

章子怡突然高调宣布喜讯!这个瓜,整个娱乐圈都羡慕不来的

柴叔带你看电影
2024-06-03 16:54:42
5个月后,曼城迎生死判决:或被剥夺3个英超冠军!9年115项违规!

5个月后,曼城迎生死判决:或被剥夺3个英超冠军!9年115项违规!

风过乡
2024-06-05 17:40:49
房贷月供9300,一家三口晚饭9.5元  网友集体劝:把房子卖了吧

房贷月供9300,一家三口晚饭9.5元 网友集体劝:把房子卖了吧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6-05 15:10:40
俄军围城时,泽连斯基没跑的真正原因?一个举动,
改变了世界

俄军围城时,泽连斯基没跑的真正原因?一个举动, 改变了世界

史政先锋
2024-06-04 17:36:28
44岁熊黛林加拿大被偶遇,板着一张脸被指面相凶,太高太壮不好看

44岁熊黛林加拿大被偶遇,板着一张脸被指面相凶,太高太壮不好看

圈里的甜橙子
2024-06-05 14:06:48
为经济走廊项目提速,巴总理今起访华

为经济走廊项目提速,巴总理今起访华

参考消息
2024-06-04 18:14:08
都打到家门口了,你却问别人为什么而战

都打到家门口了,你却问别人为什么而战

顾礼先生
2024-06-04 15:47:37
蔡磊夫妇,“翻车”了,直播镜头后的蔡磊,藏不住了?

蔡磊夫妇,“翻车”了,直播镜头后的蔡磊,藏不住了?

李昕言温度空间
2024-06-05 14:54:34
王一博王阳事件升级,王一博被扒出浑身长烂疮,400多天未进组

王一博王阳事件升级,王一博被扒出浑身长烂疮,400多天未进组

花哥扒娱乐
2024-06-04 21:35:27
2024-06-06 01:14:44
显微故事
显微故事
大时代下每一个小人物都不普通
640文章数 150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剑南春2024高考专题报道

头条要闻

9旬老人去世后被发现与小38岁保姆结婚 房产被过户

头条要闻

9旬老人去世后被发现与小38岁保姆结婚 房产被过户

体育要闻

赴美试训的崔永熙,表现究竟怎么样?

娱乐要闻

《青春有你》胡文煊被曝孕期出轨

财经要闻

员工证实周大福关闭深圳工厂

科技要闻

9家车企拿到自动驾驶落地入场券,没特斯拉

汽车要闻

又一个水桶车 试驾新“卷王”极狐阿尔法S5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家居
时尚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还会吐槽了!#双胞胎小宇宙 #日常vlog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踏浪营口,心动不止一夏!

家居要闻

温室余闲 平仄之间雅趣浓

今年穿紫色,开运又高级!

军事要闻

乌方:俄乌冲突升级 所有“红线”不复存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