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65年,陈诚病逝,三条遗嘱被公布出来,周恩来:辞修是爱国的人

0
分享至

1958年,毛主席与周总理就大陆和台湾问题做了一些设想:希望蒋介石能够听从中央的安排,陈诚是管理政治的好手,他可以来到中央工作,只要陈诚愿意过来,职位不会低于傅作义。

蒋介石败走台湾后一直企图反攻大陆,东山再起。陈诚作为蒋介石最忠实的跟随者之一,在对待大陆的问题上,跟老蒋保持一致。

但是多年后,陈诚越发觉得反攻大陆这个计划于国于民都是不利的。美国人不会白白帮你,假如国民党在美国人的帮扶下,踏上了反攻大陆之路,自己与蒋介石将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1961年,美国点名邀请陈诚去美国拜访,美国居心叵测,欲拉拢陈诚,离间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企图破坏中国的统一。



图|陈诚

毛主席与周恩来看出美国人的阴谋,周恩来急电台湾,告知国民党当局,说道:“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希望蒋介石与陈诚等国民党重要领导人能够团结一致,中国人一致对外,不可落入美国人的陷阱中。”

陈诚深知周恩来电报含义,立即回电表示:“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民族大义,给历史一个交代。”

美国人的阴谋最终以失败告终,国共两党虽然政见不合,但也轮不到第三者插足。陈诚暮年担心自己死后,台湾存在的问题,没人敢说,于是在临终之际,特地写下了三条遗言,句句为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对此表示质疑。周恩来看后,瞬间明白其中深意,向众人感叹道:“辞修到底还是一个爱国的军人,为了中国以后的和平发展深谋远虑。”

那么,陈诚最后留下了怎样的遗言,为何会遭到台湾方面的质疑?我们今天先来了解一下陈诚这位“小委员长”一生的传奇故事。

1898年1月4日,陈诚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字辞修。父亲是清朝的秀才,以耕种为生,教书为业,家中较为贫寒。陈父注重对孩子的学习,家中并不富裕,但仍然坚持让陈诚读书。陈诚先后从高市小学、丽水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和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毕业。

1918年,陈诚顺利通过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的前身)的入学考试。陈诚初入黄埔军校,便决定一定要建功立业。陈诚在众多学生中一直默默无闻,长相也不是很突出,蒋介石并没有关注到他。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蒋介石认识了陈诚,瞬间引起了蒋介石对他的兴趣。

一天晚上,蒋介石来到学生宿舍查寝,突然发现有一间房,里面有微弱的灯光,他以为是哪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没有按时休息。蒋介石大步进入房间,准备加以批评,一进门却看见一个学生在灯光下看书。



图|蒋介石经典照片

蒋介石顿时气消了一大半,他走过去拿起书本一看封面,原来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蒋介石瞬间气全消了,还有些高兴。蒋介石开始打量着眼前的学生,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好,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陈诚见到蒋校长,有些紧张,回答道:“学生名叫陈诚,老家在浙江。”

蒋介石一听,这么个好学生还是自己的同乡,便记住了陈诚。蒋介石将训斥的话吞了回去,轻声细语地叮嘱陈诚要注意休息,随后就离开了学生宿舍。

次日早晨,蒋介石在早操结束后宣布了一件事:“有的学生勤奋刻苦,这样的人才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希望大家来到这里,都能够学有所成,建立功勋。陈诚同学,学习十分努力,升任至炮兵队长,军衔少校,以资鼓励。”

陈诚对于蒋校长的看重,惊喜交加,这说明他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前途不可估量。

1924年10月,苏联有一批火炮送到了广州,蒋介石带陈诚等一众军官前去视察。蒋介石当面询问陈诚,想不想当特务队队长,比起陈诚现在的职位,特务队队长的职位略高一点。

陈诚面对这两个职位,思前想后,选择了官衔次之的连长。这让蒋介石对他更是另眼相看,陈诚不仅学习刻苦,为人不急不躁,还不急功近利,是一个好苗子。



图|蒋介石

北伐战争中,陈诚跟随蒋介石南征北战,历经生死。有一次,全团战士几乎全部战死,只剩下300多人,其中三位营长一死两伤。陈诚带领着300多名士兵,宁死不降,坚持战斗。最后陈诚抽出一支奇兵,抄近道绕至敌人的后方,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虽然己方人数不多,但是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战斗,瞬间迸发出来的力量让敌人猝不及防。这场战斗最终反败为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陈诚对于蒋介石来说,不仅是肱股之才,更是战场死士。

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十七军裁军,缩减为第十一师,陈诚担任副师长。后来,这支部队成为了陈诚的嫡系部队之一,“土木系”部队中的“土”。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对陈诚委以重任,陈诚晋升为第十八军军长,军衔为上将,同时兼任十一师师长。陈诚也不负蒋介石期望,以胜仗来回报。

陈诚成为了国民党内的二号人物,人们称他为“小委员长”,蒋介石虽然生性多疑、性格多变,但是一直都非常青睐陈诚,陈诚能坐稳国民党中的第二把交椅,靠的也不仅仅是运气

陈诚在国民党中位同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能长期立足于此,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陈诚出身黄埔,是蒋介石的嫡系子弟,他和蒋介石都是浙江人。我们知道蒋介石与宋美龄一直没有子嗣,陈诚接受蒋介石的拉拢,娶了宋美龄一直非常疼爱的干女儿,使得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亲上加亲。

第二,陈诚是蒋介石长期的副手,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他们有时候会意见不合,但陈诚仍然会以蒋介石的想法为主。只要是蒋介石做出了决定,陈诚都会坚定地执行。

更重要的是,陈诚会为蒋介石背黑锅,这是他作为副手最让蒋介石满意的地方。陈诚情商极高,总能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这也是他稳居国民党二把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陈诚本人有着过硬的能力,在长征中,他是最令我军头疼的将领之一,在抗日战场上,他几乎打满了每场大仗。陈诚跟着蒋介石败走台湾后,管理台湾政治,也是非常出色的。



图|陈诚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被张学良与杨虎城软禁,陈诚也被扣住,可以说陈诚的命运已经和蒋介石密不可分了。

陈诚对蒋介石一向是言听计从,可有一件事,陈诚几乎与蒋介石闹翻。蒋介石抓获了邓演达,陈诚多次上书蒋介石,希望他能够留邓演达一命,蒋介石没有听劝阻,杀害了邓演达。陈诚心灰意冷,写好了辞职信,想离开国民党。

不禁让人有些好奇,陈诚与邓演达之间有着怎样的情谊?陈诚居然为了邓演达几乎与蒋介石闹翻。

说起来邓演达还是陈诚的上级领导,早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时候,邓演达为工科6期,陈诚就读于炮科8期。1923年,陈诚还在浙军中担任排长,经过同学介绍,陈诚认识了邓演达,并且跟随他南下,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粤军。

1923年5月,陈诚跟随邓演达出征西江。在这次的战斗中,陈诚不幸受伤,邓演达冒着生命危险,冲到陈诚旁边,亲自指挥作战,将陈诚送到了后方安全地带。对陈诚来说,邓演达对他有救命之恩。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正在筹建中,陈诚又跟随邓演达来到了军校,在早年期间,邓演达就是陈诚的老大哥。邓演达在军校中担任训练部副主任,陈诚在他手下当了个小官。邓演达对待陈诚就像亲兄弟一般,对他关怀备至,陈诚对待邓演达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邓演达个性鲜明,有清晰的是非观,严谨朴实的工作作风,心怀大义,他激进的革命情怀给陈诚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陈诚与邓演达已经超越了上下级的情感,他们是生死之交。



图|邓演达

后来,蒋介石背叛了大革命,1930年,邓演达等革命人士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就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也称作“第三党”。他们以推翻蒋介石和南京政府专制独裁为目的,想延续孙中山的大革命。

此时的陈诚正在“围剿”红军的前线,他因为在中原大战中立下战功,现在已经被蒋介石提拔为第十八军军长。

邓演达爱憎分明,他认为蒋介石创立了南京政府,专制独裁,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必须将他打倒。邓演达在这件事情上,有着深刻的认识。随着蒋介石背叛革命,邓演达也就与蒋介石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了。

陈诚则不同,他深受蒋介石的信任,得到了蒋介石的多次提拔,他对蒋介石已经背叛革命的事实,没有充分的认识。陈诚在心底还是有些感谢蒋介石对他的知遇之恩,所以没有同邓演达一起起义。

邓演达起义前曾经劝过陈诚与他一起,他为了逼陈诚起义,说道:“你要么就把我给捆了送到蒋介石面前邀功;要么你就带领着部下和我一起反蒋!”邓演达就是想赌一把,他十分了解陈诚,相信他不会选第一个,但邓演达还是小看了蒋介石在陈诚心中的位置。

陈诚既不会出卖自己的老大哥,也没有勇气跟着邓演达一起起义。两难之中,陈诚选择了逃避,什么都不选,回到了“围剿”红军的前线。

1931年8月,邓演达准备充分后,发动起义,邓演达担任总指挥。邓演达正准备离开上海的时候,被叛徒出卖入狱。远在江西前线的陈诚知道邓演达被捕后,不顾政治风险,向蒋介石急忙发电报,希望蒋介石可以看在黄埔军校的情分上,留邓演达一条命。

蒋介石接到电报,给陈诚回电保证道:“会对邓演达宽大处理。”陈诚对于蒋介石的话深信不疑,便没有担心。蒋介石却下令秘密处死邓演达,尽管蒋介石下令不许走漏风声。远在江西的陈诚还是听到传言说邓演达被判了死刑。陈诚不敢相信,连发两封电报,为邓演达求情。



图|邓演达纪念雕像

11月29日,在南京麒麟门外,邓演达被蒋介石处决了。邓演达被杀的噩耗传到远在江西吉安的十八军,陈诚知道消息后,十分震惊,流下热泪。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了一封请辞电报,他在电报中写道:“一则我愧对于委员长,二则我无颜见恩友。”

国民党中有很多人都建议蒋介石把陈诚一起收拾,蒋介石却十分坚定,自己在陈诚心中的地位,相信他不会轻易背叛自己。蒋介石向世人展现了“难得糊涂”的一面,回电陈诚让他好好工作,相信他与“叛党”没有关系。

在那次武装起义失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邓克敏,为了躲避蒋介石的追捕,曾经来到了江西吉安陈诚的军中避难。陈诚安排妥当后,邓克敏平安离开。

陈诚在抗日战场上指挥过许多著名的战役,他在国民党中担任过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员、军政部长等要职。他带着国民党百万官兵南征北战,是正面战场上的重要指挥官。

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期间,陈诚最为出名的战役是淞沪战役和武汉保卫战。淞沪战役爆发的前一个月,陈诚力荐蒋介石,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中日和平是不可能的。现在应该迅速整军,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建议蒋介石在日军进犯长江之际,肃清日本在我国租界区驻扎的部队,以绝后患。

淞沪会战爆发的第二天,蒋介石急忙请陈诚来到南京商讨应对之策。陈诚只在南京待了一天,便与熊式辉去往了上海,观察战场敌情。

熊式辉直言中国与日本交战根本没有还手之力,陈诚立刻反驳道:“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也不是能否打过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打,日寇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蚕食中国,我们不打,就亡国了!我们沿着长江仰攻对我军有利,也不一定会输。”



图|熊式辉

1937年8月24日,陈诚率领着部下加入淞沪战场。日军装备精良,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国军伤亡惨重,即使付出惨痛的代价也只能阻挡日军的进攻,无法把他们全部歼灭。

淞沪会战打了三个月,上海失守,国军伤亡大约20万人,杀敌7万余人。国民党精锐部队虽然受到重创,但是他们打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陈诚在这场战斗中出生入死,多次身先士卒,士兵们见长官不畏生死,皆愿意以身殉国。

1938年,陈诚担任武汉卫戍总司令,后担任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在武汉保卫战中最值得追忆的是万家岭战役。国军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仍然策划着反攻。从6月到10月,敌我在战斗中共投入了150万兵力。战斗结束后,国军伤亡40余万人,日军伤亡20万人以上。

1948年,陈诚因为身体不适,在医院动了手术。手术过后,陈诚情绪比较低落,不愿意复出。于是去往了台湾当省长,没想到那里最后成为了国民党的退路。

陈诚带着在东北战场上的阴影接任了台湾省主席,便下定决心,要将台湾治理好。他表明:“台湾不是日本人遗留给我们的,这片土地是台湾同胞五十余年的心血,是千万中国人从日本人手里收复回来的。我要是不把台湾治理好,愧对先烈,无颜面对子孙。”

陈诚初到台湾,首先颁布了入台管制,据陈诚儿子回忆道:“父亲是为了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潜入台湾搞破坏,所以才出台了这个政策。这正是因为这项政策,限制了部分国民党官员的出行。”

国民党大部队来到台湾,陈诚专门制定了部队入台的新规矩,不得扰乱台湾正常的运转。1949年2月,陈诚决定土地改革,颁布了“三七五减租”政策,此举限制了地主的收入,保护了佃农们的利益,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底层农民的生活质量。



图|台湾土改宣传

陈诚另外还颁布了多项政策:改革币制、粮食增产和地方自治等多项利民的好政策。台湾在陈诚的管理下,经济、政治和军事都得到了发展。

1949年,蒋介石大败后,决定在台湾养精蓄锐,他在去台湾的途中,首先给陈诚发了一封电报,说自己即将平安到达台湾。但是,陈诚24小时没有回电,蒋介石担忧自己的安全,本来应该在台北登岸的,临时转为了在高雄登岸。

高雄并不在陈诚的势力范围内,蒋介石登岸的第一反应,就是问身边的孙立人:“这个地方,安全吗?”孙立人说道:“有我们的保护,不会有意外。”蒋介石仍然犹如惊弓之鸟,处处担忧着。

1958年,金门战役开始后,毛主席与周总理就在商量着,就国共和谈的问题,做了一些设想:蒋介石总是要留在中央的;陈诚如果愿意在台湾,那他可以继续做省长,蒋经国作为后辈留在台湾做副省长;假如陈诚愿意来到中央,他的职位也不会低。



图|周恩来

中央一直希望国共问题能够和平解决,台湾与大陆恢复正常关系。

1961年,美国邀请陈诚访美,意图“拉陈抑蒋”,离间蒋介石与陈诚的关系,以达到搞出“两个中国”的政治阴谋。周恩来相信陈诚还是有一些民族气节的,不会对美国人听之任之。

美国为了拉拢陈诚,将中美的谈判记录给他看,让他自己考虑清楚。陈诚为了民族大义,没有听从美国人的“意见”。

1964年9月,陈诚突然身体不适,去往医院被查出肝癌。家人和医生为了让他能够积极治疗,没有将这一结果告诉陈诚。

蒋介石夫妇知道陈诚的真实病情后,严令医生全力相救。蒋介石为了让陈诚心情愉悦,还特地为陈诚远在海外读书的女儿买好了飞机票,让他们一家人团聚。

1965年之后,陈诚偶感风寒,引发了潜在的病症。陈诚身体的疼痛加剧,但是他从来没有发出痛苦的呻吟。每次都是医生看到他的脸色不好,知道他肝部疼痛不止,才为他拿来止疼药。

3月3日,陈诚已经不能进食,医生才将实际病情告知了陈诚本人。家人掩面哭泣,问他还有什么需要交代。陈诚叹息道:“我早就料到会这样,国家现在成了这个样子,我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唯有三点,我怕我不说,以后没人敢说。”

家人连忙为陈诚找来了纸和笔,房间里的人都退了出来,陈诚才写道:我自知自己时日无多,有些话还是还说的。

1965年3月5日,陈诚因病去世,享年67岁。

陈诚去世后,他的遗嘱被妻子谭祥拿了出来。但是台湾仍然想着要“反攻大陆”,对于这份遗嘱,国民党很多官员都向蒋介石进言,说这份遗书不适合公布,或者让陈诚的妻子改一下内容,再发表也可以。



图|陈诚与妻子谭祥

谭祥得知后,坚决表明,丈夫的遗书可以到了合适的时候再发出来,或者也可以不对外公布,无论如何就是不能修改遗书内容。

蒋介石最后决定,照原件对外公布。

周恩来知道陈诚病逝的消息,感叹道:“辞修是一个爱国的人,可惜他走得太早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海喜欢浪
海喜欢浪
专注原创,分享日常
1333文章数 20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中美防长会谈细节披露 董军的两句话值得注意

头条要闻

媒体:中美防长会谈细节披露 董军的两句话值得注意

体育要闻

我已伤痕累累 却依然感动不了命运之神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新造车5月销量: 小鹏乏力 问界暂"缺席"

科技要闻

成功着陆!嫦娥六号将开始月背“挖宝”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教育
游戏
家居
旅游
数码

教育要闻

放假的时候逼孩子早起是一种“病”,非得让孩子不舒服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感

Rookie赛场为患癌粉丝佩戴蓝丝带 温暖真情令人泪目

家居要闻

风雅自来 中式的和谐平衡

旅游要闻

武侯祠开启“时光机”穿越到“那些年”

数码要闻

廉价版Quest 3?Meta 意外泄露 Quest 3S 头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