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山子头战役,新四军活捉国军将领,陈毅将军:快把人放了

分享至

1943年新四军与韩德勤谈判,签订协议后,出尔反尔背刺,新四军决定要给“韩主席”一点教训。

山子头一战,新四军俘虏了韩德勤等若干国军将领。

令大家意外的是,人刚捉回来没多久,陈毅将军就要放人。

大家都很困惑,好不容易把这“摩擦分子”给抓到手,怎么又要放走了?



将军说,这次我们要来个“捉放曹”,要大家听他的命令。

而后来,放走韩后,众人才知道了陈毅将军的良苦用心。

那么,当初新四军和韩德勤之间有什么没谈拢?

而陈毅将军为何坚持要放走韩,这背后有何隐情?



双方谈判

1943年初,苏北平原串场河边,几名新四军战士带着国军的3名战士,来到了3师所在地。

他们手上拿着7旅彭明治的介绍信,并表明那3人是韩德勤派来与新四军谈判的。

他们所说的这个韩德勤,时任国民党苏鲁战区副司令,兼任江苏省政府主席。

此人是有名的顽固派,经常与中共搞摩擦,是一名活跃的“摩擦分子”。

3年前,新四军就跟他们这一批顽军结下了梁子,黄桥战役之前,他们打了一场营溪战斗。



陈粟手下有“三剑客”,叶飞、陶勇、王必成,三人都年轻气盛,忍不了韩隔三岔五的骚扰。

不过,那一仗虽然他们打胜了,但由于粟裕将军和“三剑客”太心急,放跑了韩部主力,只打掉2个团,挨了陈毅将军一顿批。

那次之后,又打了黄桥战役,给韩好好上了一课。

所以,新四军与韩德勤部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当哨兵们听到韩主席居然派人来谈判,他们都很惊讶,这个“摩擦专家”还肯拉下脸面同他们谈话?

对于韩的表现,该师师长黄克诚将军一点也不意外。

毕竟,不久前,华中日军多次扬言,要给韩总部“毁灭性打击”。

日军看中了长江下游丰富的战争物资,觉得韩部夹在中间太过碍事,便有了这样的想法。



韩主席得知后,内心焦虑,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不得不调整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关系。

而那次谈判,他派了时任代表来,要的就是打开谈判的局面。

但黄师长深知,韩放低姿态只是暂时的,是不得已而为之,并无多大的诚意。

只不过,为了统战,早日抗战胜利,他还是表现出了莫大的热情,并向军部发电报告情况,并请求指示。

新四军对此也十分重视,韩部是老蒋嫡系,装备优良,长期与他们对着干。

如果能通过谈判,改变其态度,这对苏北乃至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时任代军长的陈毅,还有其他领导同志,都表示,要3师诚恳积极,专门指定黄将军为代表,同韩部代表认真谈判。



那时,日军已在江苏省政府当地准备“扫荡”。于是在会议桌上,黄师长同3名代表的谈话节奏较快。

1943年2月15日,双方达成临时协议,主要的内容很简单。

那就是当日军“扫荡”时,双方要配合作战,共同抵抗敌人。

困难的时候,韩部政府机关可往新四军驻地转移,但不能加害地方政府、民众团体。

日军停止扫荡之后,韩部自行返回,当日军“扫荡”新四军时,韩部也要提供同等的帮助。

谈判双方,尤其是韩部,对那次谈判达成的内容很满意,并表示回去一定汇报,严格按约定执行。

形势紧张,他们没谈多久,韩部代表着急着回去。

临走前,黄师长还特地给了一封信,要他们亲自送到韩的手上。



信中情真意切,原本是要留3名代表小住的,但南北方向日军有所动作,准备“扫荡”,这才没有留人。

他还在信中再次写下了双方谈好的内容,希望后续双方能够友好合作,一致对外。

看着3名代表远去的身影,黄克诚师长的心情并不轻松。

“扫荡”在即,韩部此前反复无常,时常食言,苏北团结抗战的局面尚未形成,不太乐观。

好听话谁都会说,协议签下来也很容易,关键在于落实。

韩德勤真的会遵守约定吗?黄克诚将军在心中打了一个问号。



出尔反尔

由于3师没有时间向军部逐条汇报,黄克诚将军便按军部指示的原则下,独自做了决定,在协议上签了字。



在这之后,他将谈判情况,还有协商过程内容以及信件,全部都用电报的方式发给了军部和远在延安的各领导同志。

1943年2月17日,华中日军开始派遣军队,对苏北实施前所未有的大“扫荡”。

日军派了2万人马,来势汹汹,而韩德勤部所在的省政府兴华一线,在日军的夹击下瞬间崩溃。

他们原有的控制区域几天内全部被占,这当中还有一部向日军投敌,搞得韩主席焦头烂额。

按照约定,新四军如约让韩部进驻淮安、涟水一线,还提供了经费、粮草、弹药。

新四军这一举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赞赏,还有韩部官兵的感谢。

虎口脱险的“韩主席”,面对新四军的诚实守信,他心中感慨颇多。

为此,他还特意致信陈毅将军,表示自己不计旧隙,愿意遵守协议。



收到信后,将军也回复了信件,并表示援助友军是职责所在,他还希望这种合作能够持续下去。

然而,他的希望落空了,新四军的诚信没能换来友军更大的配合,韩部竟恩将仇报,背刺了他们。

华中日军发起“扫荡”后,刘少奇同志密切关注苏北战局,特地发电陈毅、黄克诚将军。

他说,一面要给韩部照应,用以改善关系,但另一面也不能放松警惕,应派有力部队监视,不至于占领重要地区不退。

他认为韩部是没有信义的,新四军应该留心,小心为上。

与此同时,日军对韩部“扫荡”完后,展开了对新四军驻地的“扫荡”。

那次斗争非常艰苦,淮海、盐阜等地的军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按照协定,当日军“扫荡”根据地时,韩部与新四军应当配合抗日。



日军深入后,原占领地必定空虚,按理韩部该趁机撤回去了,以便策应新四军抵抗。

然而,事与愿违,协议上的签字还热乎着,韩主席自己就先食言了。

1943年3月1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之际,韩部不但没来帮忙,反而还搞突袭,抢占了淮海根据地的里仁集等地。

这突如其来的背刺,让陈毅将军等人非常愤怒,但为了统战,再加上陈老总是个文化人。

他专门派人去说理,要韩主席三思而后行,然而韩非但不听,还变本加厉。

这年三月上旬,他带着黄桥战役后重建的89军和独立第6旅,进一步侵占新四军的根据地,霸占了淮北中心区的金锁镇、山子头一带。

不仅如此,他还公然扣押地方干部,杀害新四军伤员,委派自己的区长、乡长。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