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吉大构建大思政体系 把立德树人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

0
分享至

央广网长春5月15日消息(记者张学龙 见习记者刘雨晴)“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影响学生,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5月14日,吉林大学召开专题座谈会,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校党委书记姜治莹主持座谈会,邀请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福贵等一线优秀教师代表和教育工作者畅谈交流。


座谈会现场(央广网发 吉林大学供图)

座谈会上,姜治莹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一要把牢政治方向,在理论铸魂中强化思想引领。要站稳政治立场,明确党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重大使命,旗帜鲜明地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定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要明确课程定位,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开好思政课。要培育时代新人,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培养一代又一代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二要坚持守正创新,在与时俱进中夯实育人实效。要坚持“以情化理”,提升教学感染力,注重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史论结合中讲透理论之道,在纵横比较中讲深自信之基,在赓续传统中讲活精神之源,在生动实践中讲出未来之问。要坚持“同向发力”,融入实践大课堂,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载体,延伸学习链条,使思政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融通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激发精神动力源,把吉大的红色故事、白求恩的故事、黄大年的故事、学校好老师好学生的故事,融入到师生的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之中,彰显“又红又专”。三要建强教师队伍,在选优配强中凝聚奋进力量。要涵养教育情怀,思政课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严爱相济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思政课更有温度。要练就过硬本领,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提升理论素养,夯实专业功底,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规范自身言行,始终坚持学为师表、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以正确言论引导学生,以模范行为影响学生,把立德树人转化为内心信念,把崇高师德内化为价值追求。


姜治莹讲话(央广网发 吉林大学供图)

会上,张福贵围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逻辑结构与实现路径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表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每名教师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理想追求、宽阔的视野胸怀和健康的心理品质。随后,7位来自一线的青年学者、管理干部、专业教师及本硕博和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他们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姜治莹认真听取他们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赞许。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个越思越“重”的时代课题——它们直接回答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与新中国同步成长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创建之初就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近年来,学校坚持全面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坚持用黄大年事迹教育人、感染人,用黄大年精神激励人、鼓舞人,持续加强思政引领和师德学风建设,高标准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坚定不移地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

领导干部学在前、干在前,是最好的教育。近年来,学校党委依据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重要论述,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打通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链条,构建全周期理论武装、全过程教育引导、全方位实践养成的育人格局。从随堂听取思政课到深入课堂讲授思政课,从深入一线调研座谈到参加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从精彩的“开学第一课”“入职第一课”到难忘的思政“金课”和毕业前“最后一课”,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以上率下,走上讲台,找准思想的“燃点”,烧旺教育的“炉火”,激发广大师生爱国爱党爱校热情。与此同时,学校精心策划主题活动,坚持以黄大年精神发源地的担当、传承者的身份,走在排头、干在前列;每当党中央、教育部召开重要会议、作出重大部署,领导班子成员都先学一步、深入领会,统一思想认识,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统一,以领导干部好学风带出学校好作风。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思政课建设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毫不动摇地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力打造‘三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并将打造吉大特色思政工作体系作为学校“三大工程”的引领工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做实、做深、做细、做透;重点马院建设欣欣向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思政课建设成果连续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在全国率先推进“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获批3门国家级思政系列一流课程,博士生讲师团荣获中宣部 2023 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覆盖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式课堂改革,经过对近2万名学生的摸底调研,同学们对思政课教学总体满意度达到95.11%;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思政课堂与实践育人有效衔接,白求恩纪念馆、黄大年纪念馆、历史名人纪念馆等一大批实践教学场域发挥重要育人作用,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的“打卡地”;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先生向北》,原创音乐舞蹈史诗《吉人天下》等“大思政课”作品深入人心、广受赞誉;思政课建设工作,多次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级各类主流媒体报道,在全国唱响了吉大声音。

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宏伟,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洪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参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央广网
央广网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576955文章数 12473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