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红色密使却秘密被杀,1978年当事人公布真相

分享至

1978年,一个被隐匿了四十年的关于西安事变的秘密终于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1935年5月,在蒋介石“安内攘外”的政策下,张学良被任命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与红军处于敌对状态。

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与我党紧密合作,推动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从而促成了联合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这是众多人士的齐心协力,构建了我党与张学良将军共御外侮的“纽带”。在“西安事变”中,他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红色信使高福源便是杰出的代表。



1937年2月4日,高福源意外失踪,令众人感到困惑不解。数日之后,我党的地下党员在西安城墙附近意外发现了他的遗体,然而,关于他的死因,却始终未能查明。

直至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刘多荃——西安事变的行动总指挥,才首次披露了当年设计陷害高福源的始末。

因西安事变的爆发,张学良被软禁成为了事件的导火线。

西安事变的发生,其背后是长期以来的复杂酝酿。起初,蒋介石对日伪满洲国展现出妥协姿态,这使得张学良复兴东北的梦想化为泡影。对于这种结局,他是坚决不能接受的。



由于东北军的抗日情绪日益高涨,且对红军的“围剿”行动接连受挫,张学良的思维方式开始从最初的“攘外必先安内”逐步向“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的方向转变。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抵达西安进行军事视察,并颁布了第六次针对共产党的“围剿”战略。他命令蒋鼎文接替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的指挥权。

在多次劝谏无果后,张学良和杨虎城于12月12日清晨做出了决定,他们将对蒋介石实施兵谏。



蒋介石在西安的华清池被东北军捕获并扣留,引发了轰动一时的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25日,经过国共双方的多次协商与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然而,一旦蒋介石返回南京,他随即对张学良实施了软禁措施。

威武的东北军队在失去其首领后,逐渐陷入了混乱与分裂的境地。新一代的“激进青年派”与老一代的“和平主义者”两大势力相继崭露头角。其中,激进青年派倾向于采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而和平主义者则更倾向于通过和平谈判来达成妥协。

虽然旨在营救张学良,但双方所采取的策略却迥然不同,进而引发了深刻的内部纷争。

这种冲突最终演变成了令人痛心的“二·二”事件,该事件不仅使亲者受到伤害,仇者也得以快意,更导致了红色信使高福源被同袍误杀。



他是东北军中备受尊敬的爱国将领,深得张学良将军的信赖与青睐。

高福源,作为一位地道的东北汉子,于1901年在辽宁省营口县的一个充满军旅传统的家庭中降生,这个家族世代从军,享有军人世家的美誉。

高福源作为东北讲武堂的杰出学子,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军事素养赢得了张学良的高度赏识。

自1927年起,他肩负起了东北模范学生队的军事培训工作,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与组织能力。

随后,他的卓越表现使他得以晋升为张学良的卫队队长,继续为东北的军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29年,他身为东北陆军步兵第1旅79团的少校团长。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由于日军的侵略行径,东北军被迫撤离至关内,从而与日军结下了深重的国仇家恨,这份仇恨如同不共戴天之仇一般刻骨铭心。

高福源,如同众多东北的英勇将士,深深眷恋着那片肥沃的黑土地,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一个愿望,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故土,与日寇展开一场生死较量,誓要夺回属于我们的大好河山。

为了践行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高福源将军对教育和训练部队的投入日益加深。多年的辛勤付出使得他率领的部队在东北军中声名远扬,以卓越的战斗力闻名于世,他因而被誉为真正的“虎将”。

在1933年,高福源担任了67军107师619团的团长一职。他以其出色的战斗表现,展现出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赢得了军长王以哲的深深信赖。两人彼此理解,目标一致,此后更共同担起了作为红军秘密信使的重要职责。



1935年,红军在陕北完成会师之际,蒋介石策动张学良率先采取行动,对红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行动。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尽管蒋氏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了“不抵抗主义”,却转而用武力对付自己的国民,这使得东北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陷入了低迷的状态。

张学良指挥的东北军在陕北接连遭受挫败,而榆林桥之战的失利无疑成为了这一连串败仗中尤为关键的转折点。

榆林桥,作为东北军防线上的重要据点,其守卫职责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高福源所率领的619团肩上。由于这一任务的艰巨性,王以哲军长特意为高团增派了一个营的兵力,以增强其守备力量。



高福源率领四个营的兵力进驻榆林桥,然而尚未及布置防御工事,便遭遇了徐海东率领的红15军团的凌厉攻势。尽管他带领部下顽强抵抗了长达六个小时,但最终仍未能抵挡住红军的勇猛进攻,导致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伤被俘。

一名红军的医护人员在战场上成功俘虏了被誉为“虎将”的高福源。他内心深感震惊,原本以为装备精良、兵力雄厚的东北军会在战场上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然而在红军面前,他们却显得如此不堪一击。这样的反差让高福源难以接受,他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因为在他看来,这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在苦思冥想却仍不得要领的高福源,逐渐领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战场上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士气。东北军的将士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坚决抗日、痛击侵略者。若让他们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又怎能激发士气、奋勇作战呢?



张学良的思想转变促成了他发动西安事变的行动。

在被敌方俘获后,高福源同另外两位营长一道,被囚禁在陕北的瓦窑堡。随后不久,整个109师也遭到了覆灭的命运。东北军的实力遭受重创,士气也遭到了严重打击,这令高福源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他开始沉思自己未来的道路究竟该如何抉择。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