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郭子仪已70岁高龄,唐代宗还赏他6个美人,4年后才知真相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七世纪上半期,大唐王朝开启了中国古代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来,每个人的眼中都是无尽的崇拜。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封建时代的王朝有辉煌必然也会有衰败。因为和杨国忠结下的梁子,安禄山借此发动了安史之乱,使原本空前繁荣的大唐开始由盛转衰。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精兵强将,郭子仪正是其中一者。力挽狂澜,为大唐续命一百余年,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宁的日子



相对于其他历史名将而言,郭子仪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他在中年便封侯拜相。入仕之后为官几十年,他凭政绩一点点,五十岁才官拜三品左卫大将军。

原本以为郭子仪的人生就会这样平凡地逝去,没想到58岁的时候,终于迎来了展现自己的机会。战乱之际他临危受命,收复两京之地,幽城之战更是完胜敌军。

除了正史之中的记载,许多野史中也都曾对其进行描述。用最合适的一句话,即“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的评价,用一身韬略,照亮了大唐的乱世”。



个人立下了如此汗马功劳,自然少不了朝廷的优待。郭子仪在70岁高龄时,被皇帝唐代宗赏赐了6个绝世美女,这着实有点令人难以理解,没想到唐代宗早已打好了个人的算盘。

令公之绩

要说郭子仪的一生,绝对是劳苦功高,先后辅佐了四代君王,从未有过任何一句怨言。到了晚年时期,终于赢得了当朝皇帝的信任,创造了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成绩。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的权力越来越大,后来更是成为军界首屈一指的大哥级人物。对于当朝的皇帝来讲,内心更多的是猜忌,因为他手握重兵,还有奸臣们的谗言。



对于郭子仪来讲,自己早已没有这样的精力,唯一奢求的就是留名青史,为大唐尽个人的最后一份力量。毕竟勤勤恳恳了大半辈子,在这个时候企图夺权,这又有什么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做出了无奈的选择,节制郭子仪、解除郭子仪的兵权等等。面对这种说不出的苦闷,如果是你你又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安禄山、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艰难抉择,最终的决定都是造反。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这是本能的反抗,自己是否要走他们的老路

郭子仪没有任何犹豫,选择了绝对的服从,直到唐肃宗离去,他才得以重新掌握兵权。没想到代宗上位后,再次解除了他的兵权。他再一次选择了低头,表面上仍然保持着和气……



没想到哥舒翰率领的二十万唐军大败叛军,导致潼关失守,郭子仪才再次拿到兵权。随后他出任朔方节度使,没有辜负朝廷的众望,将所有叛军将领全部俘虏,力挽狂澜于整个大唐。

得到封赏

无数事实证明,郭子仪从来没有二心,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唐。皇帝看在眼里,这也让郭子仪在整个朝廷中有了话语权,算得上是“元老级别”的人物。

中途许多宦官还曾献上各种谗言,说担心郭子仪功高盖主,唐代宗很是生气。说别人可以,但你要说郭子仪,那就是来一个斩一个。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代宗对他是多么信任。



郭子仪并不傻,他似乎早已猜到了这一情景。当时自己还是军队方面的一把手,现在已经荣誉满身,那就急流勇退,为何要拉动这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仇恨?

后来在一次朝拜中,郭子仪向皇帝表述了自己的想法,唐代宗同意了他的请求。这块可能有很多人会疑惑,既然这么相信他,为什么还会同意郭子仪解除兵权?

唐代宗作为天下之主,听到某些“功高盖主”的言论,内心其实还是有几分担心的。现在郭子仪主动提出了这个请求,唐代宗那颗悬着的心也算是放了下来。



虽然没有了官职,但仍然有着决定的大权。当时皇上只要实行什么政策的时候,都会参考郭子仪的建议,物质上更是没有亏待过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