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拼死救回小阿斗,刘备却一把扔地上,曹操:三国英雄唯我和他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赵云拼死救回年幼阿斗,刘备却一把扔地上,曹操:三国英雄唯刘备与我



年少时读读《三国志》、《三国演义》崇拜过豪迈霸道的曹操,崇拜过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崇拜过武艺绝伦的吕布,但如今再读《三国演义》,我崇拜的却是那个在漫长失意路上不屈不挠的刘备。

整个三国史,包括《三国志》对刘备的记录,刘备的曲折与失落人生斑斑可见:少年贫贱,半生漂泊,五易其主,四失妻子,两失徐州,弃逃樊城,败走汉津,赤壁战后又失关羽、张飞,东征吴国还遭遇火烧连营……



可是,命运让他屡战屡败,他却选择了屡败屡战,勇者,舍他其谁?

年过三十再读三国,方知刘备之不简单,曹操:三国英雄唯我与刘备

得意时不作恶,失意时不作恶

刘备本是三国乱世中最没胜算的一个,虽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他从来没享受过宗室福利,而且因为幼年丧父,靠母亲织席贩履为生,自己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商贩,日子过得很苦。

但后来他却成了三国乱世中赫赫有名的一方霸主,手下人才济济,文有卧龙诸葛亮等谋臣运筹帷幄,武有五虎上将等冲锋陷阵,为他保驾护航,这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比白手起家还励志的故事。



那年,荆州牧刘表病死,曹操趁机挥军南下进攻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导致守卫宛城的刘备只能率领大军匆匆撤退,而途经襄阳时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刘琮,如此荆州便唾手可得,但刘备拒绝了。当时的刘备满怀悲痛地说出四个字:“吾不忍也。”

他不是不知道荆州的重要性,只是,他不忍乘人之危,更不忍将刀剑指向待他不薄的刘表之子。而后在兵荒马乱之中,他带着十余万民众渡江,身后是穷追猛打的曹军,手下劝他说舍弃民众,刘备却说他们依附自己,自己不忍心弃他们而去。

不忍辜负信任,不忍生灵涂炭,不忍见死不救,所谓不忍是为“”。相比之下在现实中我们失意时面对利益,谁能不心动?但是刘备却用选择与坚持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利益更珍贵的东西。



不欺不骗是失意时的诚心,心怀天下是失意时的格局

不欺不骗是失意时的诚心

建安十三年,被曹操麾下的虎豹骑追得亡命逃窜的刘备逃到当阳,妻儿都被曹军掳走,幸亏悍将赵云冲入曹军阵中,三进三出,浴血厮杀,舍命救下了刘备的幼子阿斗,当时,刘备接过襁褓中的孩子,又看向浑身浴血的爱将,懊恼地将年幼的阿斗扔在地上,悲愤道:“为这孺子差点痛失我一员大将!”赵云又惊又感动,连忙捡起阿斗,泣拜道:“愿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也许有人认为刘备此举是收买人心,个人也曾如此认为,可人心真能靠收买得来吗?利益只能交换利益,收买得来的人心也只能笼络一时。不论是赵云还是刘备,对被追杀得上天入地都无门的他们来说此举要是作秀根本没必要,唯一的可能只是在人生最落魄时期的刘备依然诚心地信任他的追随者,诚心地体恤他的追随者,那时,他是真的悲愤欲绝,恨自己无能保护孩子,也恨自己无能保护部众。

真正的人心全是用诚心换回来的,也只有得人心者,才能真正有所成就,真正前途宽阔。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