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尽归司马懿,表面是曹氏之败,实则是儒学豪族们的一次反击战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三国尽归司马懿,表面是曹氏之败,实则是儒学豪族们的一次反击战

汉末三国风云激荡、群雄争霸,结果争来争去尽归司马懿,司马懿在垂死之年诈病骗曹爽,诛灭其党羽三族,老少全灭,掀翻了曹氏根基。很多人因此说“活久见”,暗讽最能活的司马懿靠着熬死了一众大佬,才能在曹氏子孙羸弱时夺权上位建立西晋。



个人感觉,司马懿的成功固然在于能活和隐忍,但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不可能是单一原因使然,魏晋更替中曹氏与司马氏的斗争实则是非儒家寒族与儒家豪族之间的较量。



三国归晋,除了司马懿的隐忍,其实他背后的儒家势力才是取胜关键

司马氏:儒家豪族的代理人

通过比对魏晋两朝统治者的发家史,我们会发现曹氏和司马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阶级代表。司马氏是汉朝典型的儒家士族阶级,也就是地方豪族,曹氏则相反,代表的是非儒家的寒门一族。

汉武帝后尊崇儒家后,汉朝形成以孝廉为标准的察举选官制,儒家垄断了仕途,互相勾连、代代相传,儒学豪族也就成了士族阶级,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河内司马氏都是如此而来。



汉末诸侯割据混战,儒学豪族的利益代表袁绍惨败于官渡大战,从此儒家豪族元气大伤被迫蛰伏。而后曹操去世河内司马氏一跃成为儒家豪族的代理人,这一判断从何而来呢,大家不妨看看司马氏阵营的重量级人物!

夺取曹魏大权后,司马昭除了晋封为晋王、加九锡,还提拔了王祥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这三人里面王祥出身琅琊王氏,何曾出身陈郡何氏,荀顗出身颍川荀氏,无一例外全是儒学豪族代表,日后也都成为西晋的开国元老。此外,三国后期著名统帅、主持了灭蜀之战的钟会也是司马昭的心腹,其出身颍川钟氏,也是儒学豪族中非常出名的一个。



也就是说,司马氏代表的儒学豪族合力斗垮了寒族代表曹氏,赢回了政治贵族的特殊地位。如果没有这些儒学豪族的支持,司马氏难以竟功,就算竟功了也难以轻易建立西晋。

曹操:破坏了潜规则的寒门代表

曹操出身不好,祖父曹腾是宦官,而他的本家谯郡夏侯氏门风尚武,是典型寒门。曹操本身年少时更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是长安有名的浪荡子,可见曹氏信奉的也不是克己守礼的儒家作风。



不论出身还是政治倾向,曹操代表的都是非儒家的寒门一族,而且他的很多政治举措看似在为复苏经济民生、一统中国做准备,实际上却也有意无意地在削弱儒学豪族。

首先,曹操一生都是强势、霸道的人物,说是文采斐然的儒生不如说他是一个兵家武将、法家门徒,他主张严刑峻法,重视法制,一直在打击儒学豪族,抑制土地兼并,例如斩杨修也有这种考量,此后曹魏政权一直沿袭曹操的这种政治主张。



其次,汉武帝后儒学与政治合而一体,以察举制选拔人才优先考虑符合儒家规范,造成两汉儒学豪族垄断仕途,时间一长各种弊端不断。而曹操用人唯才是举、量才录用,给了寒门有才之士步入仕途发光发热的机会,得到了众多寒门一族的支持,在曹丕时代依然如此。但是曹魏此举无异于打破了官场潜规则,触犯了儒学豪族的利益。夺人财路如弑人父母,何况是夺权?儒学豪族对曹操的怨恨绝对不低。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