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却唯独漏掉一人,恰恰被他,夺去了宋朝江山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从隋文帝到唐朝太宗与玄宗,哪一位统治者不是饱负盛名的同时也背负着一些抱怨之声。

地位越高,责任越大。历代君王的位置处于万人之上,在民众的眼里君权神授,所以他们就是“神”派来的,是不能有错的。

一块小的石头砸进水缸里也就只有那么大的涟漪,但是砸进湖里,那涟漪范围会扩大不止一倍。



与此相同,正常人做出这样的行为也就是一个小错误,改了即可;但是皇帝不同,他们做出的相同的行为产生的影响极大,难以更改。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君王都是重武轻文,尤其是五代十国尚武风气达到顶峰;就在这时,恰好有一个君王他重文轻武,扭转了这个局面。



他就是赵匡胤,他的“杯酒释兵权”一直是历史上热议的一个话题。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杯酒释兵权”时漏掉了一个人,恰恰就是这个人最后夺取了他的江山,让他后悔莫及。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赵匡胤是后周的一员武将,有勇有谋,多次上阵杀敌抵御外侵;后周君主年幼继位,朝堂只有孤儿寡母掌控。

见此之机,谁又能不心动,搏他一搏,开创新朝,坐拥天下。赵匡胤一样,那颗渴望皇位、蠢蠢欲动的心终究还是按捺不住了。



宋朝官方史记把陈桥兵变定位一场突发性的军事政变,但绝非如此。在陈桥兵变发生之前,赵匡胤就大肆地鼓吹造势,把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变成了赤裸裸的阳谋,并且在这次精心策划的事变中取得了完美的成功。

赵匡胤黄袍加身,也就标志着宋朝的建立。那大家了解到的宋朝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个朝代前期的特点是:重文轻武、经济繁荣、发展快速等一些积极向上的词语。后期却是:积贫积弱,屈辱求全等消极特点。



这些都得拜当时的统治者所赐,那赵匡胤上位之后都有哪些行为成就前期辉煌的同时还给后续的统治留下了这么大的祸患呢?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新官上任三把火,最先烧起的那把火一定是赵匡胤最介意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之前是后周的一名武将,统领后周大部分的精兵强将,跟他一起发动陈桥兵变的就是跟着他出生入死、上阵杀敌的将领和士兵们。



所以,换位思考一下也能明白。他坐上皇位以后最为忌惮的一定就是手中握有实权的武将们,生怕下一次兵变被推下皇位的就是自己了。

有了这个想法的赵匡胤每天晚上辗转难眠,一直被这种患得患失的感觉所缠绕。在经过很久的思考之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杯酒释兵权”。

在风和日丽的一天上午,赵匡胤邀请石守信等握有实权的高级将领们进入皇宫和他们一起饮酒聊天。



一开始都非常正常,大家都不时相互夸赞,向皇帝诉说衷心。但在大家喝得尽兴之时,赵匡胤让跟随的侍卫们都一一退下。

这时,赵匡胤开始假借喝醉,向这些跟着他出生入死、取得战功的将领们说:“坐上皇位之后,我每天都在为自己是否能够稳坐皇位而烦恼。没有你们我就没有这么容易能够得到皇位,但是当皇帝很累,每天都不能安稳,谁不知道,人人都想要这个皇位呢!”

这些将士们都很聪明,听出来赵匡胤话中有话,表面上感谢他们的追随,但实质上是忌惮他们有所行动、谋夺皇位。



但殊不知,跟随他已久的这些将领们深知他是一个好猜忌的人。如果在他有了这种想法之后,仍然赖在宫中把持朝政,拿自己的性命堪忧啊!

所以这些聪明的将领们在第二天上朝之时就都推脱自己的身体抱恙无法上朝,无法把持军权,纷纷把军权交还给皇帝,带着现有的赏赐衣锦还乡。



这次精心策划的“杯酒释兵权”在赵匡胤的眼里非常的成功,但他不知道,他出现了一个致命的疏漏,这个漏洞最后让他这些计策功亏一篑。

赵光义“叛兄夺江山”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