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功臣李光禄,回国后分配到偏远小镇军需站,默默奉献直到退休

分享至

这是一张六十多年前的奖状,奖状揭开了一位老人的真实身份——他竟然是抗美援朝中立下了特等功的大功臣。



老人名叫李光禄,原本不过是甘肃一个小镇上军需站的工作人员,退休后才回到老家四川。若不是这一张奖状,他的家人还不知道,六十多年前他在战场上的传奇故事。

凶险之战



李光禄生于四川省三台县的一个贫苦人家,少年时曾被国民党部队“拉壮丁”,编入补给部队。1950年在鄂川战役中,李光禄参加革命,就此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战争爆发之际,他成了志愿军的一员,随着大部队跋涉千里,渡过鸭绿江,踏上朝鲜这片陌生的土地。

李光禄心思单纯,他只想着就算拼尽全力也要保护自己身后的土地,不能让洋鬼子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

自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以来,我们前前后后一共和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五次战役,在第五次战役后,美国方面已不想再在朝鲜战场上消耗兵力,于是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政府也拟和朝方、中方谈判,但在烽烟四起的战场上,战局仍是瞬息万变



坦克这种军事重型武器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由英国发明并投入实战。英军便是凭借着这种在当时像魔鬼一样的装备,在索姆河战役中令德军土崩瓦解。坦克诞生后,西方各国随即投入研制,陆军开辟了机械化的新时代。

制造坦克在技术上并不难,但需要有足够强大、完备的工业体系,抗美援朝时期,新中国才刚刚成立,处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局面,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更不要说造坦克了。朝鲜战场上,我军的武器装备全然不能和联合国军相比。

单单看美军的话,他们一个步兵师便拥有149辆坦克,此外还有独立的坦克部队,更不要说再加上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了。

所以,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面临的挑战是难以想象的,我军不要说没有坦克,许多战士连坦克是什么样的都没见过,完全不了解坦克的性能、杀伤力等,当面对英军的坦克军队时,志愿军该如何应对?



1951年1月,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已经经过了三次战役的较量,联合国军退往三八线以南,并快速向汉城退却,军中乱成一团——美军无法抵御,慌乱中便把御敌的重任交给盟友英国,英国的皇家重坦克营被调来抵挡我军的攻势,美军自己则溜之大吉。眼看着中国军队的攻势越来越猛,英军发现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于是掉转头不顾一切逃走。

英国的重坦克营在撤退时,却遭到了中国志愿军的包围。我军战士并非不畏惧敌人的坦克装备,可若不断了英军的退路,胜利便遥遥无期。志愿军翻山越岭,从小路包抄英军,终于在山谷地带布下了两个“口袋阵”,等着敌人往里钻。



敌人的车队果然上了当,进了我军的埋伏圈,一共有几十辆汽车和坦克,我军的两个营身负截击敌人的重任。

由于是第一次打坦克,战士们都没有经验。爆破组在埋伏许久后拿着手榴弹冲上去时,便被坦克上的士兵打掉,于是,我军便先让狙击手上前,把坦克上的士兵打下来后,再让爆破组上去炸毁坦克。

这个计策果然有用,枪弹“当当当”地打在坦克的铁皮上,溅起一道道火光,英军瞬间被炸毁了好几辆坦克。他们想不到,志愿军就像幽灵一样从天而降,阻挡了他们的去路。在坦克被炸掉几辆后,英军发现了志愿军的埋伏地点,于是摆出冲锋枪、机枪、火炮往两侧高地不断猛击,试图在山谷中杀出一条血路。

志愿军拼死抵挡敌人的炮火,可当英军开出一辆装有火焰喷射器的装甲车开路后,我军的境况陷入了危急当中。那辆装甲车喷出的火带可以长达八十米,只要在它的视界内,基本上躲不过,杀伤力极强。在和这辆装甲车搏斗的过程中,我军伤亡惨重……



看着坦克队在一片火光中快要冲出重围,不断撤退,而战友们被烈火吞噬,发出一阵阵惨叫声,在炽烈的痛苦中死去,这任谁心里都不好受。这时,有人突然喊了一句:“给兄弟们报仇!杀啊!”声音的主人随即拿着仅有的武器向坦克队冲去……这个人,便是李光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