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庄子》浓缩为6句话,读懂你便看透了人生无常和因果

分享至

作家鲍鹏山说,孔子和庄子是中国人的A、B两面。




孔子教人经世致用,而庄子却指引我们回归自我,安顿内心。
庄子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混乱的春秋时代。
作为思想家,和其他诸子不同,庄子关注的不是如何纵横捭阖,平定天下。
他穷其一生,都致力于对心灵的探寻,和对命运的参悟。
一部《庄子》,内容包罗万象,想象瑰丽,说理精辟,几千年过去,依然如珠宝般熠熠生辉。
书中这6句经典的话,凝聚了庄子超脱的思想,和通达的智慧。
当你读懂了它们,也就真正顿悟了人生,从此变得通透释然。
1
看透无常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庄子曾感叹说,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跃过一道缝隙,很快就结束了。
生命倏忽即逝,世事变幻莫测。
人这辈子,一切光明美好,都敌不过旦夕祸福、机遇无常。
北宋诗人黄庭坚,从小就被誉为天才。
19岁便夺得乡试头名,随后高中进士,进入庙堂后,一路升迁至中书舍人。
然而前途无量的他,很快就迎来了命运的打击。
他先是得罪了小人,遭到污蔑,后又因为党争,被流放到瘴蛮之地宜州。
由天子近侍一朝被贬为罪人,换作常人,怕早就一蹶不振。
黄庭坚却不以为意,他在诗里写道: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世间再美好的事物,转眼间都会变成遗迹,不如坦然对之,活出潇洒自在。
林清玄说:“无常是人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
今日欢喜得到,明日就可能会为失去忧愁;今日风光正盛,明朝就可能跌落谷底。
既如此,倒不如保持一颗平常心,接纳人生无常,看淡起落境遇。
对于叵测的命运,与其对抗和强求,不如顺其自然。
永远保持一份平和,努力过好当下,才是最豁达的人生态度。
2
看透得失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庄子·秋水》
《庄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孙叔敖曾经三次出任宰相,可他脸上却从不见任何喜色。
他也曾三次遭到罢免,但也从不见有任何忧愁之色。
他的好友肩吾对此十分不解,就问孙叔敖:
“您三次上任,又三次罢黜,难道心里一点波动都没有吗?”
孙叔敖笑了笑,回答说:
“我觉得该来的不必推辞,该离去的也挽回不了,得与失往往自己无法掌控,又何必纠结其中?”
肩吾听后,大为叹服。
亦舒说,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勿愤愤不平。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权衡利弊,患得患失,最终导致纠结痛苦。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旅程。
很多事你看得越重,就像往背包里放石头,越攒越沉,最终会拖垮自己。
面对人生的得失盈亏,最好的态度就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拥有时不必得意,失去了也不必沮丧。
当你参透了得失,凡事都能以平常心接受和放弃,生活自然也就少些纠结,多些洒脱。
3
看透名利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外篇·至乐》
《庄子》里记载,有一天,庄子在河边垂钓。
这时来了两位大臣,他们受楚王委托,来请庄子出山,并许诺他宰相之位。
庄子听后,却淡淡地说:
我听闻楚国有只神龟,死了三千年,楚王将它珍藏于宗庙,可谓荣耀至极。
那么请问,这只龟是宁愿死去让人供奉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臣想了会儿,回答道:当然是活在烂泥里摇尾巴了。
庄子这才笑了,他慢悠悠地说道:“那就请回吧,我也只想在烂泥里打滚罢了。”
对于汲汲于求的名利,庄子根本不屑一顾,而选择逍遥自在的生活。
在他看来,人生最高级的快乐,不是追逐感官享受和身外荣誉,而应当是回归人的本性,寻求精神的超脱。
作家于娟在《此生未完成》中写道:
“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目标上,而不应该只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一味追名逐利,难免会迷失自己,忽略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
短的是利欲,长的是人生。
学会看淡名利,远离喧嚣,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外界的浮华,而在心灵的自由。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