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海博馆:顶流网红博物馆养成记

0
分享至

在今年“五一”假期,国家海洋博物馆(以下简称“海博馆”)吸引观众共16.12万人,同比增长56%,其中京津冀游客成主力军。当然,这并不是海博馆首次火爆出圈。从2019年5月1日开馆至今,海博馆一直在求新求变,成为媒体争相探访报道的热门旅游打卡地。那它是如何“练就”一身本领,成为网红博物馆的呢?日前,记者深入探访海博馆,解密其背后的故事。



开展时空对话 解锁“流量密码”

上午10点,记者走进海博馆看到,虽然不是节假日,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观览热情依然不减。

“我来自河南,在网上看到海博馆的相关视频就过来了。”“我们是北京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过来了,这次是来参与修复室的研学活动。”“我们特意把海博馆作为天津游玩的第一站,就想在这里亲海、拍照。”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大多数游客是通过媒体或朋友的介绍前来游览,其中不少是因为这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

“开馆初期也曾预想到它会受欢迎,但是现在受欢迎的程度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海博馆副馆长刘洁说。对于海博馆受欢迎的原因,她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殿堂。海博馆作为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大家可以在这里了解浩瀚的海洋文化,与海洋世界开展一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对话。”



让文物走出去 把游客引进来

海博馆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展馆内容最能展现海洋历史变迁和发展,也是该馆最核心的部分。“文博迷们一般是从展览里开始海洋知识探索之旅,这里能与观众‘直面’交流。”海博馆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白黎璠介绍道。



海博馆基本陈列展览内容围绕“海洋与人类”主题展开,分为“海洋人文”“海洋自然”“海洋生态”三大板块,共设6大展区16个展厅。“馆内各个展览是‘点’,我们通过这些‘点’构建了文化交流的纽带。”白黎璠表示。从2020年开始,海博馆在原有常设馆的基础上,又陆续推出了多个临展,不仅将展览“引进来”,还积极推动馆内展览“走出去”。“2024年,馆内原创的‘神奇的东方名片——馆藏清代外销通草水彩画特展’在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进行了展览,观展人数可观,好评不断;今年4月,我馆与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联合主办的‘浮天沧海 万里风樯——中国航海技术文化展’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海事博物馆隆重开展,这也是联合国第二届‘海洋十年’大会的重要卫星活动之一。”白黎璠继续介绍道。



今年上半年,海博馆还举办了首个中外合作展——“大河文明”,汇集200余件(套)中外文物。随即,拥有11组微观海洋场景的“遇见蓝眼泪”数字光影展也与观众见面。“这里的展览不‘沉闷’,有很多屏幕、光影数字的交互性体验,是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来自北京的李女士表示。



紧密联动资源 三地互粉错位共赢

海博馆热度持续攀升,吸引了众多京津冀游客前来游览。“2019年‘五一’假期期间,我馆天津市的观众占比超过50%。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外省市观众已超过91%,主力军是京津冀人群。”刘洁见证了海博馆5年来的成长变化和客流变化,在此期间也看到了海洋文化传播事业的新发展机遇。



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联合签署了文化、演艺、人才交流等专项协议,推动京津冀文化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这期间,海博馆也借机参与了开发文旅资源方面的探索实践,特别是在研学方面成绩显著。

“我们的宗旨是以京津冀为核心,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在以往开展各类科普研学活动的良好基础上,2020年9月以来,我馆同全国各地百余所大中小学签署馆校共建协议,成立共建联盟,其中北京、河北、天津的学校最多。”据刘洁介绍,2023年以来,海博馆已经开始陆续和河北、北京的学校深入开发研学资源,以海博馆为校外研学基地来开展系统的研学课程。以河北沧州解放路小学共建为例,该校就以海博馆的展览为基础,建立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把海博馆的展览写进学校专门的教材里,面向每一个学生开展课程,学校再通过综合实践,把学生带到海博馆来实地教学;海博馆和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建立开展深入共建,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并约定每学期组织丰台区的中小学生到海博馆实地上课;2023年暑假期间,海博馆与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联合推出主题为“海洋文化·艺术探索双驱之旅”的暑期研学营,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中小学生在洋楼与博物馆中,了解海洋自然与人文历史,拓展知识,丰富暑期生活。





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促进了海博馆与京津冀三地文旅产业和资源链接的紧密性和频繁性,产品互推、资源共享、渠道共建等合作方式也为三地互粉提供了基础,同时,凝聚区域合力,助推文旅高质量协同发展。



打开创新思维 与观众“双向奔赴”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之旅”已不止于看展。海博馆正在与观众“双向奔赴”,以创新的思维、舒畅的游览体验迎接五湖四海的观众。其中,智慧化服务体系是这场“双向奔赴”旅程的重要支撑。“有的外地游客拖着行李就直奔过来,还有不少是亲子家庭,我们推出了共享儿童推车等一系列人性化智慧服务,并通过提供线上预约、自助导览、移动导航、AR互动等服务,丰富观众线上线下参观体验,提高场馆服务管理效率。”海博馆综合保障中心副主任赵鹏飞介绍。

坐在海边咖啡屋放空,到馆外观海景、看海上表演……从重视文物到文物与观众并重,近年来,海博馆发挥文旅融合思维,塑造了一个个令人心情愉悦的网红打卡点。据统计,仅2023年,海博馆的营收就超6600万元。



现在海博馆的功能变得更加多元,对社会的意义也更加深刻。刘洁表示,海博馆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决策部署,在发展海洋经济、繁荣海洋科技、宣传海洋事业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在海洋科研和丰富展览上发力,促进文博和旅游相融合,进一步发挥建设海洋强国文化国家队作用。

来源:津滨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信滨海
网信滨海
传播天津滨海网信好声音
13440文章数 17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