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托孤诸葛亮,孙策托孤张昭,为什么同等条件张昭强过诸葛亮?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一样的托孤场景。

对三国的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大都知道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在刘备弥留之际,专门把诸葛亮请到白帝城,把刘禅托孤给诸葛亮。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这一事件是这样记载的:

章武三年春,先主永安病笃,召亮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当时的刘备直接说,如果刘禅不成才,诸葛亮可以接替他直接当皇帝。这让诸葛亮深感知遇之恩。自从以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效尽犬马之劳,在历史上流传下一段千古佳话。



白帝城托孤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前几十年,在东吴就已经上演了同样的一幕托孤的场面。只是主角已经换成了孙策和张昭。

张昭这个人,我们在《三国演义》里看见过,在《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时候,他是以投降派的代表出现的,对他的其他事迹着墨不多。实际上,张昭在东吴的威望极高,甚至隐隐有盖过于孙权之势。孙权又一次和张昭争吵时候说,“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可见张昭在东吴的地位和威望。

这是因为,张昭文武全才,是孙策创业时候的老臣,是孙策手下的得力助手。《三国志张昭传》记载: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孙策对张昭待以师友之礼,把张昭比作管仲。张昭在刚刚建立的孙策政权里,负责管理一切军政事物。到孙策去世的时候,孙策如同刘备一样,把孙权托孤给张昭。据《三国志张昭传》记载:策临亡,以弟权讬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而按照《吴历》记载则说的更加明白:(孙)策谓(张)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孙策临死时对张昭说的话,简直和刘备对诸葛亮说的一模一样,张昭可以自立东吴。



孙策之死

而张昭和诸葛亮一样,也不负众望,忠实的执行了孙策的遗命,《三国志张昭传》记载:

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从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孙策、孙权对张昭的倚重远远超过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而张昭和诸葛亮一样,以自己的威望和才能尽心辅佐孙权,开创了东吴的功业。

二、不一样的托孤结局。

可是,相同的场景却导致了不同的结局。诸葛亮的统治下的蜀汉,连年征战,没有建功。人才凋零,最后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而刘禅更是人们口中的笑柄,在历史上留下了扶不起的刘阿斗的名声。而蜀汉是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也成为最先亡国的国家。

而张昭则辅佐孙权成为一代雄主,东吴的事业蒸蒸日上。据吴书记载,孙策死时,东吴政权方兴未艾,有土崩瓦解之势。危险超过诸葛亮治蜀之初。是张昭全力辅佐孙权,稳定了当时的局势。孙权出征,张昭镇守后方,领幕府事。并且亲自领兵,平定各方势力。在张昭和孙权君臣的共同努力下,东吴最终成就三分功业,孙权也成为东吴的开国皇帝。东吴也成为三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



孙权

但是,在这里我们有一个问题,既然是相同的外部环境,相同的场景,一样的托孤。可从结果来看出现的差异极为巨大,明显可以看出来,张昭的托孤效果要远强过诸葛亮。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差别呢?

三、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

我认为造成这样巨大的差异,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张昭和诸葛亮的威望和能力的差距。

张昭的孙策时的老人,孙策将一切文武的事物都托付给张昭,张昭以自己的才能品行,赢得了孙策君臣的信任敬重。这样,张昭尽心辅佐孙权,没有人胆敢提出异议。这样就保证了东吴的统治集团的团结稳定,保证了人事的安全更替。

而诸葛亮在刘备的时代,主要的才能发挥在行政上,在军队中的威望不高。为了提高诸葛亮的威望,刘备做了一系列的烘托,但是效果不明显。在行政和军队里一直有对诸葛亮的反对意见,这个矛盾终诸葛亮一世也没有解决。为了政策的推行,诸葛亮不得不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



诸葛亮

第二、张昭和诸葛亮的行事作风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张昭对孙权的辅佐一直都是站在臣子的立场上,从来没有逾越臣子之道。在东吴集团内部,张昭也没有采取大权独揽的做法。孙策临死前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张昭也没有把周瑜排除出决策圈,而是让孙权询问周瑜的意见。张昭这种公正无私的态度,赢得了东吴上下的敬重。

而诸葛亮则是以自己的幕府为主,所有政事皆由己出。刘备在死前规定了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可诸葛亮为了大权独揽,根本就不理睬李严的任命,直接将他排除到决策圈之外,最后流放了李严。

第三、张昭和诸葛亮对待君父的态度不同。

张昭虽然有着巨大的威望,但是,张昭还是把所有问题的决策权都交给孙权,并不自己独断专行。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记载,看到张昭的行事作风。象是赤壁之战,支援公孙渊等。

张昭对待孙权如同严父对待自己亲爱的孩子,一旦孙权做错事情,立刻不留情面的予以劝谏。在处理问题上,尽抒己见,甚至有时候会争到孙权拔出宝剑的地步。但是,张昭从来不越过孙权来替他做主。这样,就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了孙权的才干,提高了孙权的威信。使得孙权一步步成长为一代雄主。



张昭谏议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