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在军事干部会议上的结论(一九四七年二月)

分享至



会开了三天,开得很好,这个会的目的,即是在作战前把大家思想统一起来,以求得作战中的一致动作。

(一)必须打这一仗

目前作战的意义,目前必须打这一仗,必须准备很大代价打这一仗,准备打他四、五十天,打到天候、敌情及其他情况不许可时再罢手。为何今天要打这一仗呢?我们说:目前需要打这一仗与可能打这一仗。

先谈需要打:目前南满状况,北满状况,整个东北的今后状况,及关内状况,需要打这仗。首先我们需要打破敌人首先解决南满的企图。我们南满绝大部分城市失守,刚起来的根据地遭受很大损失,主力部队很疲劳,地方部队大部垮了,因此,他们是很困难的。而敌人为了进攻北满,必须先搞掉南满。如南满被搞掉,东北形势将产生很大变化,敌人即可将南满的兵力抽到北满来,进攻北满的兵力即可增加,而敌人的兵源区、粮源区亦增加了。如果我们在南满站住,敌人很大兵力被牵制在南满,无法北进,使我们北满有机会巩固与加深根据地的建设。

因此,南满是否站住,是东北局势好转或劣转的一个重要关键。应当把南满与北满看成一个有机的联系,为保存北满根据地,就必须保存南满根据地,所以,必须打这一仗来配合与支持南满。其次北满受天候与地形的限制很大,就是这个时期最好打,如果不在这时打,解冻以后敌人就能以河流牵制我们。为使敌人不能向我进攻,必须利用这一时机向敌进攻,必须歼灭敌人,才能使北满根据地稳住。再次,对东北形势说,敌人现有机动兵力不多。假如敌人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根据现在情况,敌人本无多大机动兵力,但因东北铁路汽车等交通便利,使敌人尚有部分机动兵力。如我们将其仅有机动兵力打掉,那么就可以解决主动与被动的问题,就可以将敌人仅有的主动权转到我们的手里来,如果它不从关内增后,就再无力量向我根据地内部作有重大意义的进攻。所以这一仗对东北形势说来,能起这样的变化。最后从全国范围说,敌人正以各个击破的办法进攻山东,该地我军的负担是很重的,我们必须打这一仗,给他们以配合,且给整个关内形势以配合,这对全国意义是很大的。根据以上客观的需要,我们必须坚决大打。

但光凭需要不行,还要凭可能性,凭物质的可能条件,我们说这种可能条件是存在的。

首先是群众条件:即我们已肃清了土匪与发动了群众,伤兵可以安置了,部队可以补充了,有个家了,有粮食与弹药了,这与过去漂流的现象不同了。过去东北局集中了一切力量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做出了成绩,使我们有了群众的依靠,有了家。为什么红军在江西能站住,而在长征时到处站不住,到了陕北又能站住呢?为什么我们能在北平附近的门头沟站住,在山海关、四平街这些地区我们反而站不住呢?就是群众问题,有了群众就能站住脚,这是个天大的问题。而我们现在有了家了,觉得较稳当了,不象过去一样的一团糟了,这是东北最大的一个变化。

其次,部队本身也与过去不相同了,过去最充实的部队只五、六千人,现在一万多。军心上过去和平呢?战争呢?弄不清楚,现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