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提灯天使 | 走近“广州好护士”“南粤好护士”

0
分享至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他们是一道温柔的光

提灯携爱,驱散疾病阴霾

送上暖阳与清风

穿梭、忙碌

但为每一个患者驻足

2024年5月12日

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

我们,也为他们驻足

荣耀星光,与君同往

历苦回甘,当此表彰

今天

我们走近“广州好护士”曹惠萍、李爱华

“南粤好护士”何丹丹

曹惠萍,中共党员,主管护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自1997年起在我院从事护理工作,她以满腔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投身于护理工作中,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团队凝聚力和管理能力,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护理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带领科室护理团队出色地完成各项医疗任务。任广东省护理学会急诊学会常委、广东省护理学会灾害学会常委、广东省护士协会急诊护士学会委员,曾获医院优秀护士、创建“三甲”医院先进个人三等奖、医院优秀工会工作者、医院“最具活力通讯员”、医院“十佳员工”、中山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山大学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



“冲锋在前”的救急护士长

作为急诊科护士长,曹惠萍的工作始终围绕着“急救”和“救急”。“快”贯穿于她的工作、生活中——走路快、吃饭快、说话快、抢救快。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她总能迅速作出判断,果断采取措施,为患者的生命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曾有一名来诊的患者,还在分诊窗口排队,但他已经脸色苍白出冷汗,捂着左胸口,摇摇欲坠,苦苦支撑。曹惠萍眼尖,上前询问情况,根据多年经验,推测他或为急性心肌梗塞,于是马上将患者安置抢救并通知值班医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床边心电图检查和床旁肌钙蛋白检测。果不其然,心电图结果提示患者为急性左下壁心肌梗塞,在诊断期间她照料陪护,随后将患者安全护送至胸痛中心导管室行手术,从接触患者到护送完毕全程只用了26分钟,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她心中的爱,都具象化为专业的技术、诚挚的关怀、轻声的问候,她可以快如脚下生风,也可以静静倾听患者细微的感受,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逆行而上”的生命守护者

疫情期间,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护理工作者及科室护士长,曹惠萍始终冲在一线,守好一线,同时带领科室护理团队开展防疫救治知识理论培训及技能培训,守护一线安全,并积极主动承担多场防疫技能培训教学任务。每一处,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当媒体的镜头聚焦到一线医护人员,曹惠萍的回答很质朴,“无论多累的事情,都坚持一下。当你看到患者躺在那里,你就不会想那么多,此时更多的这种职业的使命。”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一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热心公益的健康传播者

曹惠萍深知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多次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将急救知识传播到每一个角落。她相信,在紧急情况下,患者能否成功获救不仅仅是靠医护人员,还要依靠每一名现场目击者的行动和努力。她积极组织和参加急救技能普及培训,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积极参加。热心公益的她一直在为急救健康科普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曹惠萍在急诊工作的26年间,时刻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积极探索和实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护理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她的事迹也在激励着身边人投身于护理事业,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温暖坚实的保障,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爱华,中共党员,主管护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5楼B区护理单元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余年,擅长腹膜透析患者延续性护理,致力于物联网云随访系统的建设及慢病管理,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居家治疗操作的培训体系建立。现任广东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配置与用药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腹透护士分会常委、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肾脏病透析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临床营养与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2017-2019年度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优秀工会工作者、2022年中山大学工会积极分子、202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优秀党员。



坚持随访,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自2013年1月起,在科主任的带领下,作为护士长的李爱华带领护理团队从居家腹膜透析(腹透)随访做起,坚持做好慢病管理工作。从无到有,建立患者档案,采集随访数据,全靠手工记录、电话随访,面对繁杂的信息,他们保持专业与耐心,扎扎实实整理,积累了大量随访的经验。2018年,科室参与物联网云随访系统的研发与使用,“如影随形”的云随访,在给护理随访团队带来工作便利的同时,也给居家腹透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福利。在每天云平台交流中,及早发现居家腹透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积极干预,为患者保驾护航。通过每天上传的居家数据,李爱华团队曾发现一位患者几天内血压波动较大,较以往血压下降明显,并有一侧上肢麻木,经与医生沟通后建议其先停用降压药,并尽快就诊。次日,患者明确诊断“脑梗塞”,在当地住院得到及时的诊治。精准的随访,是疾病预防的另一种表达,通过团队的坚守,患者的并发症得以及时被发现,及早就医。



预防疾病的进展,除了医护人员的关注,还需要慢病患者的学会自我管理,这也是慢病管理和随访工作的重中之重。李爱华带领其护理团队,利用随访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利用科普文章、患教视频、线上互动,指导腹透操作、日常饮食、血压血糖监测等等,让患者逐步掌握自我管理,学会判读自己的指标,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疾病和身体状况。这样的随访建立了友好的医患关系,体现了“温度护理”。

以前经常被问及:“你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患者会嫌你烦不?是不是做了也白做?”“你这样做随访工作,又苦又累,有意义吗?”在很长的时间里,坚持做随访,其实就是在坚持情怀,对自己初心的坚持,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对自己团队的信任。



智能化技术助力专科护理发展

因为前期随访工作经历,李爱华深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当参与腹透物联网云随访系统的研发时,她拿出总结好的临床问题整改清单,推动尿毒症腹透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工作日常化,落实制度设计、流程细节的执行,包括提供个体化饮食指导、发现早期并发症、腹透相关知识的再培训及考核模式的创新等,促使腹透随访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该项目入选广东省护理科研项目1项及院内护理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2篇,项目成果在美国及全国肾脏病年会上进行壁报交流。通过多年的随访工作总结,物联网云随访项目在2022年第七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中获“百强案例”、“优秀案例”,该项目也在各地腹透中心被推广应用,李爱华多次受邀在省内外各地进行腹透管理分享及技术指导,接收国内外同行来院参观交流及进修。





精细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

作为病区护士长,她还擅长应用品管圈的方法解决科室问题,通过院内每年优质服务案例进行展示,如通过滔滔对讲APP的使用,有效降低病区的噪音,提高护士间信息传递的效率;草料二维码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质控的效率,并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这些创新改进分别在院内优质服务案例大赛中获得优胜奖和二等奖。

长期的临床工作积累,会让人更清楚临床一线最需要什么,会让人更了解未来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在她心里,总是认为,即使走过的是弯路,也是一种成长,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一定不会白白浪费。

何丹丹,中共党员,护理硕士,主管护师,造口治疗师,伤口造口小组组长。任广东省护士协会第二届伤口造口护士分会常委、广东省护士协会炎症性肠病营养护士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学术与对外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山大学优秀团支部书记、中山六院首届伤口造口个案竞赛一等奖、中山六院第三届“守真杯”科普能力大赛一等奖,多次获中山六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士等称号。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5年、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11年,擅长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造口并发症、肠瘘、压力性损伤、失禁、皮肤溃疡、糖尿病足等的处理。



持续学习,不断进步,

提升护理价值

2009年护理本科毕业,何丹丹进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又先后于2013年、2017年被选派参加广东省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班、中山大学国际造口治疗师培训班,并顺利通过考核。在临床工作之余,她努力把握大学和医院支持政策提升学历,2019年,何丹丹录取为中山大学全国统招在职护理硕士研究生,2022年顺利毕业。系统规范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提升了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更是提高了持续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促使她在遇到护理难题时,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知识和经验去解决,提升护理价值和内涵。



深耕专业,践履笃行,

解决患者疑难

作为一名造口治疗师,她参与全院疑难伤口造口会诊工作,开设造口门诊。工作中,她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及,竭尽所能为患者消除病痛。看到复杂的伤口造口在自己的精心处理下逐步好转、愈合,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反馈和认可,除了体验了强烈的职业成就感之外,她更多的感受是对护士这份职业的敬畏和使命感,更觉肩上的责任重大,这份责任感提醒她不忘初心,时刻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专科护理知识及技能。此外,她在工作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于2021年发表造口相关高水平论文,并根据研究成果改进造口专科护理临床实践,使回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由17.3%下降至13.2%。



助力基层发展,纵深护理服务,

提升护理质量

2023年10月-2024年3月,她作为首位护理专家派驻中山六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任职护理部副主任。在医院的支持下,面对新工作新问题,她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经验,将科学思维理念融入护理管理工作,持续健全护理管理体系:成立“信宜1226居家护理联盟”,与护理培训团队18人深入走访27家基层医共体医院,进行居家护理服务项目培训、推广护理新技术,将造口护理、糖尿病足护理、动静脉置管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等护理技术向基层卫生院推广和延伸,为建成示范性粤西桂东“互联网+护理服务”延续护理体系奠定了基础;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每周组织小组学习,指导小组成员阅读英文文献、临床指南等,以提高循证护理的思维及能力,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工作,返回广州后,她仍坚持线上参与此项活动;成立示范护理病房,协助制定工作制度、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临床实施路径等,为多项专项护理工作顺利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热衷科普,助力健康,

提升公众认知

自2017年起,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开始运营公众号“中山六院造口专科”,她和专科小组成员一起,发布造口相关科普知识,通过造口讲座、联谊会、网络平台、基层培训等方式进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造口群体的认知,助力造口朋友更快回归社会。在粤西医院工作期间,何丹丹动员、指导护理教育团队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其中,科普作品“脑卒中早期知多少”获中山六院第三届“守真杯”科普能力大赛一等奖。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乐虞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网易号
2137文章数 23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