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党建引领精耕“五大品牌” 优化基层治理服务生态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中国城市报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

党建引领精耕“五大品牌” 优化基层治理服务生态

■记者 杜英姿 郭文治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5月13日 第 25 版)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南郡街道党工委开展党建联建服务群众活动。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新欣社区党委打造“金点子”议事厅,为居民群众提供议事说事场所。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旭日街道党工委开展“党建引领促和谐 浓情端午暖人心”主题活动。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网格员向夜市商户宣传相关政策,助力夜市经济。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社区广泛收集网格服务“微心愿”。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开展社区居民议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作为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城区的伊美区,面临着城乡人口流动频繁、群众需求更加多元、管理难度日益抬升的复杂态势,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和挑战。近年来,伊美区重点聚焦实力伊美、生态伊美、活力伊美、幸福伊美、宜居伊美“五个伊美”奋斗指向,以惠民、为民、富民、利民、便民为根本导向,精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大品牌”,推动基层“服务生态”持续优化。

  聚力“三微”实践织网惠民精耕“智慧党建·实力伊美”品牌

  网格化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伊美区以“三微”实践为抓手,按照“精细化管理、智慧化治理、便民化服务”工作思路,全面深化“微网实格”治理机制,用“小网格”撬动基层“大治理”,进一步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持续拓展“微网行动”。合理划分网格区域,科学设置网格852个,其中基础网格458个、专属网格394个,同步调整优化网格党组织设置,推行“支部建在小区,组织覆盖楼院,党员联系网格”,实现“一网格一党小组”,构建覆盖全面的网格党组织体系;推动“多网合一”,整合党建、政法、民政、信访等各类网格为“红色网格”,打造服务资源汇集地,实现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事尽格中”,全面畅通社区治理“微循环”,4个社区被评为省级标杆型基层党建示范点。

  统筹凝聚“微网力量”。广泛吸纳多方力量,着力构建网格长、网格指导员、基础网格员、网格警务员+N个网格信息员“4+N”网格体系,组建网格长+网格员+督察员+信息员+巡查员+联络员“一长五员”网格服务队伍,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边界,横向联结11个职能部门,纵向贯通2镇、6村,6个街道办事处、20个城市社区,常态化深入辖区,动态收集民情信息,建立民生数据库,全区10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认领156个便民服务岗位,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基层治理格局。

  全面深化“微网服务”。推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建立健全“基层接单—工委交单—联建单位办单—群众评单”服务体系。强化党群联动,搭建“红色茶话室”“板凳议事会”等群众参与议事平台,创建1名网格员+X名“双报到”党员干部“1+X”服务模式,升级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坚持“365天服务不打烊”;依托伊网通APP系统,形成“闭环办结”机制,累计收集处理各类民生事项5920件,已办结5155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7%。目前全区85%以上的矛盾纠纷和诉求解决在最底层,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难事不出区”。

  聚力“三绿”行动靓城为民精耕“活力党建·生态伊美”品牌

  伊美区地处小兴安岭腹地,是国家级卫生城区和生态园林城市。近年来,伊美区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林区三问”,锚定在全省率先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地,持续实施“三绿”行动,坚持以党建红引领,推进以绿生智、以绿生金,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协同联责“护绿”。聚焦全市构建“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生态振兴计划,深入开展“伊春生态日”系列活动,坚持区委“重点抓、抓重点”,基层党组织“落实抓、抓落实”,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信息预警、情况通报等联合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党建引领做足“绿”文章,推动“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复核成功,为生态保护注入了“红色动能”。

  组织联动“讲绿”。大力开展绿色生态进居民小区活动,网格长化身为“宣传员”持续化宣传,发挥退休老党员余热常态化宣传,组织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精细化宣传,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活动1000余场次;活化宣教方式,打造全市首创“走近伊春”醉美森林史诗剧,唱响绿水青山“主旋律”;立足林区实际,精心设置宣教点,将“林业功臣”张子良纪念馆、“林业英雄”马永顺纪念馆等本地资源作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实践教育200余次。

  党员联管“倡绿”。聚焦“三城连创”实际,开启“红色护航”模式,高效整合全区各职能部门和街道社区资源,建立“区委—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主题党日、设置党员先锋岗、组建“绿色环保队”“生态维护队”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进小区、进网格,开展各类生态环保志愿活动700余次,及时整改问题130余项。

  聚力“三强”举措发展富民精耕“追梦党建·活力伊美”品牌

  新兴领域是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的重要阵地,针对中心城区核心商圈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聚集的特点,伊美区推进落实“三强”举措,切实让党建扎根在“最活跃地带”,聚力把经济高地打造成党建高地。

  融合“强基”,推进“两个覆盖”。加强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动态调研,精准掌握底数,完善数据库,通过独立建立、联合组建、挂靠兜底、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进一步夯实组织根基。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互联网电商、交通运输、物业、文旅、“小个专”5个区级行业党组织,覆盖6个新业态领域、3个重点行业领域。提高“两个覆盖”工作质量,围绕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独立建立党组织16个,联合组建党组织1个,挂靠社区兜底建立党组织7家,为没有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均选派了党建指导员,扩大了覆盖成效。

  联动“强引”,打造“和美商圈”。坚持把党旗插在商圈发展前沿,打破隶属关系、行业差异等局限,整合党建资源,加强区域联动,成立伊美区步行街商圈党组织;以商圈为核心,联合机关企事业、非公、商铺、行业党组织、街道社区等构建“1+N”商圈联建体系,吸纳80余家个私商户、社会组织、“社区达人”组成社区“红色合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切实提升了商户、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制定《伊美区步行街“星级商户”评定方案》和星级商户评定细则,定期组织开展品质服务承诺签订、星级商铺评选等活动,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城市商圈党建工作路径。

  服务“强本”,建强“暖新阵地”。根据新就业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深入实施赋能提升“暖新护新行动”。按照“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原则,建立“暖新驿站”2个,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20个服务站点,打造了广覆盖、实用化的服务阵地;注重优化服务功能、激活服务力量,制定《伊美区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新就业群体项目方案》,开展节日慰问、关心关爱、志愿服务等活动72次,解决问题92件;同时,引领新就业群体到社区认领服务项目,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向党组织靠拢,主动融入参与基层治理。

  聚力“三加”模式联建利民精耕“同心党建·幸福伊美”品牌

  作为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伊美区聚焦停止主伐生产、生态移民等政策实施后,城市内下岗职工、困难群体以及老幼留守人口数量较多、身份复杂等情况,以“三加”模式为依托,以党建联建“小马拉大车”之功效,探索了一条适合林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建立“4+4+4”工作体系。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联合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楼宇商圈,构筑了“4+4+4”党建联建体系,即建立实施方案、联席会议、共建清单、联建协议书4项基本制度,形成党(工)委领导、党建联建、党群互动、党员主体“四党”和服务社会、服务实体、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四服务”的工作理念,确立了伊美区城市党建联建的基本定位。截至目前,全区6个街道20个社区全部深化规范运行机制,自成立以来共召开会议150余次,驻区单位分别与社区签订双向服务协议,从一家“独唱”变为大家“合唱”。

  搭建“5+1”联建框架。坚持以“公益服务联建、互助共享联建、文体娱乐联建、平安治理联建、创业发展联建”5项联建为基本框架,以“特色品牌联建”为创新框架,统一联建形式和内容;积极组建两新组织党建联建,将174家非公企业、109家新业态企业纳入社区党建联建队伍,扩大服务半径,做大“红色朋友圈”;全区共组建党建联建238个,联建成员单位发展到1383家,驻区单位、各类组织加入联建组织分别达到85%和60%。有效整合区域内外党建资源186处,实现辖区资源有效利用、驻区单位共融共建。

  着力“6+X”上下联动。坚持以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用、网络联通、服务联民、队伍联抓“六联工作法”为基本抓手,注重上下联动,并结合形势任务变化,突出发挥区域内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和“初心学堂”“红色教育基地”“互联网+”平台等阵地叠加效用,逐步打造出“X”个联建共同体,整合区域党群工作力量,通过社企联建、企企联动、结对帮扶等方式,在服务和需求“双清单”中精准对接服务。截至目前,共梳理问题清单700余项,参与志愿服务2800余次,实现了百姓“需要什么”与志愿服务“能做什么”的无缝对接。

  聚力“三红”工程“乐居便民”精耕“和谐党建·宜居伊美”品牌

  为破解小区管理的难点,伊美区把党对物业行业的全面领导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要抓手,以“三红”工程为载体,扎实推进“红色物业”创建,组织社区、物业企业、业委会、居民合力将“红色阵地”延伸至小区,统筹协调社区治理、物业服务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助力物业管理服务升级。

  建强“红体系”。组织街道(社区)党组织对辖区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底数进行摸排、建账,依托区住建部门成立物业行业党总支,并按照应建尽建原则,以“单独设立+入驻指导”的方式不断强化党组织对物业行业的引领。目前,全区建立独立物业企业党支部4个,同时选派18名党建指导员入驻不符合建立条件的物业企业进行指导,消除党建空白点,实现物业企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形成了“区—街道—社区—物业企业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

  建立“红管家”。成立21个业委会、物管会,配备委员134人,引导小区居民参与物业管理与服务;积极推行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和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打通“双向进入”通道;延伸“管家服务”,推行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网格党小组“四位一体”联动服务,并吸收物业企业党员、人大代表、社区志愿者、离退休党员等多元主体,通过业主参与、部门联动、力量下沉,推行联治联处,变“各自化解”为“多元调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截至目前,已合力解决小区居民高频事项50余件。

  打造“红品牌”。以“红黄黑”挂牌机制推动物业企业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精选示范点强化典型引领,着重打造“松韵城小区红色物业”品牌,建立物业企业党建与登记备案、日常监管、考核评价“三同步”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行业监管融合互促。设立红色物业服务窗口、红色物业服务驿站等,采取建立服务清单、印制服务手册“一单一册”的方式,开展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点亮“微心愿”、为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等200余项,激发服务群众“新活力”。(图片由伊美区委组织部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资讯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371869文章数 538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