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绿意盎然 义务植树走深走实

0
分享至


2024年义务植树

义务植树,是每个人的责任。在充满希望的4月里,我市广大干部群众,拿起铁锹,走向荒坡,一株株新栽的树苗,挺立在和煦春风中,为金城大地披绿添色。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回馈,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和期待。

各县区逾5000人参加义务植树

4月3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晓强等市领导来到皋兰县水阜镇西通道南侧植树点,与干部群众、志愿者一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张晓强在植树活动中强调,植树造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坚持不懈厚植新时代美丽兰州生态底色。

“省门第一道”是连接兰州主城区与中川机场和兰州新区的主要通道,是兰州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因水土流失和工程建设破坏,造成“省门第一道”周围产生了大面积荒芜、破碎山丘和人工削坡,像一块块“癣疤”,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近年来,我市把对“省门第一道”的绿化当成重中之重。4月10日,市两山绿化指挥部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在机场高速卧龙岗段面山、城区面山、“省门第一道”沿线等重点区域同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热情洋溢、干劲十足,运树苗、挥铁锹、松土、浇水……大家齐心协力,各有所职,一派井然有序,用忙碌的身影和劳动的欢愉换来植绿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努力用自己的双手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市两山绿化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他们通过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有效扩大两山林地面积。一是实施重点区域绿化造林项目。围绕配合做好“中通道”及“G312新通道”沿线绿化工作,组织实施“省门第一道”绿化一期项目,在大砂坪区域实施上水造林,计划6月底全面完成建设内容。在“省门第一道”沿线以文冠果等耐旱经济树种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干旱造林。据了解,市两山绿化指挥部利用1个月的义务植树黄金时段,在“省门第一道”沿线区域、七里河区牟家大山区域、安宁关山沟区域、部分绿化承包单位林区,完成春季补植补栽、清淤复整2000亩,栽植云杉、侧柏、刺槐、山杏等苗木34000株,栽植文冠果45000株。

与此同时,我市各县区干部群众抢抓春季大好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城关区计划在南北两山进行苗木补植,栽植各类苗木20余万株,通过“村村万树、绿满乡村”、生态修复、林地抚育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扮靓农村颜值、丰富森林文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永登县种植5600余棵;榆中县栽下丁香、云杉、金叶榆等700余株;皋兰县组织1300余人栽植各类苗木3300株……

兰州市林业局积极与大砂沟林场联系,在林场内位于中通道沿线的面山开展植树造林,当天共栽植云杉100株、侧柏100株、文冠果100株、槐树100株。

市绿化办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省市党政机关义务植树活动和兰州市党政军义务植树活动,共有省市机关领导,部队首长360余人次参加活动,栽植苗木2800余株。各县区同步开展植树活动,栽植苗木2.9万株、绿化630亩,共5000余人参与。

发布面向公众类义务植树活动69场次,截至目前已完成活动38场次,登记录入定向组织类义务植树活动22场次。

截至目前,劳动尽责活动参与人数9893人次,栽植苗木6.18万余株;捐资尽责项目参与12370人次,获得捐款545881.30元,折算株数54588株。

确保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以上

市绿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坚持全体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引导市民通过造林绿化、抚育管护、 自然保护、设施修建、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多种尽责形式参与义务植树。加快推进机关单位、科研院校、工厂企业、村镇周边等绿化,逐步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义务植树基地体系,确保尽责率达到85%以上。

扩绿,就是要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植树造林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既要根据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植被生长发育规律、生活生产生态需要,合理选择绿化树种草种,也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市还将结合城市更新、村镇建设,各县区在“见绿、近绿、亲绿、享绿”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注重建设节约园林,如加强乡土树种和适生地被植物应用,提倡优先使用乡土树种,坚决反对“大树进城”等急功近利行为。加强节水型园林绿化技术应用工作,降低单位绿地耗水量。注意多树种合理搭配,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丰富城市色彩,提升景观效果;二是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保证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按照新建小区和单位的附属绿地面积不低于30%、老居住区附属绿地面积不低于25%的要求,加强附属绿地建设。高标准做好城市出入口、车站、广场、重要节点,城市主要道路、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和重要地段绿化,增加层次感和厚重感。大力推行立体绿化,因地制宜应绿尽绿;三是对水系周边及两岸进行高标准的绿化美化,对线性单调、生硬的硬质驳岸,进行艺术化和生态化改造。推进城市林荫道建设,开展行道树缺株断档补植和绿地斑秃裸露专项整治,打造人在林荫走、车在林荫行的绿色生活场景。充分利用废弃地、闲置地、边角地见缝插绿,让市民推窗见绿、开门迎绿。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据了解,今年,我市还将依托“双重”项目35.87万亩营造林任务,扎实推进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目前,完成整地9万亩,完成栽植2万亩。稳步开展草原生态修复4万亩,目前,各有关县区已全部完成项目招投标,围栏封育、点播灌草正在逐步开展。

市民可以多种形式参与劳动尽责

市民可参与劳动尽责项目众多。市绿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年共发布“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线下活动61个,其中志愿服务类29个,造林绿化类活动16个,抚育管护类12个,认种认养类2个,自然保护类2个。另外,捐资尽责项目有两个,

“黄河岸边忆乡愁——爱古树·爱金城”和“黄河之滨也很美——爱金城·播新绿”义务植树捐资尽责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对全市中生长势弱、生长环境差、存在安全隐患的古树名木采取复壮、修剪、施肥、除虫、养护、支撑、围栏等多种类保护措施,改善其生长条件和生存环境。利用边角地、破损地、零散街旁绿地、空白地,通过摆放花箱、种植攀援植物等,打造一批市民身边的微景观,建设一批“口袋公园”,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公共绿色活动空间,改善生态及人居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多、更便捷、更舒适的绿色休闲空间。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不断增加绿色底色的同时,还要加强护绿重要保障,如持续完善林长制组织体系,有效推进“一长三员”和“四单一函”运行机制,发挥林长制牵头抓总作用。抓好护林防火,靠实安全生产责任,切实保障林草湿地和自然保护地资源安全。抓好依法治林护绿,大力开展违法案件查处工作。抓好古树名木保护和长势弱、有病害古树名木复壮。紧盯松材线虫病,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组织开展林草湿资源监测、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种质资源调查,动态掌握生态资源本底。

亲历者说:

为建设美丽兰州贡献青春力量

——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马玉箫

或许是机缘巧合下得到的一次机会,今年我有幸加入了全民义务植树的活动,跃跃欲试地准备上山抬树苗。然而,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了解到这次活动是为古树挂牌及巡查相关树木,新奇感与期待交织在心头。

在活动中,我和其他同学首次领略了城市树木管理的精细之处。挂牌,不仅仅是为古树贴上一张标签,而是为它们赋予了专属的“身份证”。巡查树木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树木,观察树木的生长态势,判断树木能否正常存活。

带队的老师专业而严谨,通过仔细观察以及与管护人员交流,精准的评价、判断每棵树木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态。我们一边记录,一边学习有关树木的知识,感受到了管护人员的艰辛与不易。正是有了这么多默默无闻地付出,兰州的每棵树木都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使得整座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这次为邓园中的两棵树木挂上了属于它们的“身份证”,我仔细记录了其中一棵树的生长状态:这是一棵柳树,外观生长繁茂,主干部分有空洞,上面存在一些绿色的物质,这是填充进去的愈伤药物。总体来说,柳树枝繁叶茂,生长状态良好。为了防止虫害,管护人员还会定期为树木喷洒药物。

此次活动,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了解、观察树木,使我感觉到身边的每一片绿色都来不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建设绿色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植树是每个人的义务,履行义务有多种方式。我很幸运通过这种活动,成为义务植树中的一分子,履行了自己的义务。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体验了劳动的乐趣,还让我和其他同学更加热爱和关注植树事业。未来,我们将更加积极地响应、履行植树义务,通过各种方式,为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贡献青春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吕胜军 记者 李廷琳 见习记者 刘亦雄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兰州新闻网
兰州新闻网
兰州新闻网
92851文章数 158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