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全球,盛极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什么会被干掉?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鸿章创办的天津电报局旧照

清光绪八年(1882年)二月,李鸿章给慈禧太后上了一道折子。

说,自光绪六年(1880年)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架通以来,无论军情传递还是通商邮传,都极大方便,而且天津电报局获利丰厚,目前已成为“上市企业”,民间争相认购电报局的股票。

因此建议朝廷马上开始架设从上海到汉口的电报线,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一定能获利更多。

慈禧考虑了几天,下旨要求新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对这条电报线的建设做出评估,“如期可行,即斟酌办理”。

不料,左宗棠却左一个借口,右一个理由,始终不同意这条电报线的开工。

一向以国事为重的左爵爷,这次为什么一反常态呢?

理由千千万,归结起来主要就三条:

1、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打太平天国时就已经结下了梁子,这二十年来,明争暗斗,势同水火。

2、左宗棠这几年为了收复新疆落下了好大的饥荒,正想尽办法搞钱把饥荒还上,沪汉电报线这口肥肉,怎么能让别人吃了去?

3、一旦沪汉电报线架起来,两江地面上的一举一动,李鸿章都能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岂不是处于老李的监视之下?

所以这条电报线绝不能让老李建起来!

就算要建,也得让自己的人来建!

谁呢?

当然是他多年来最信赖的“钱袋子”——胡光墉(即胡雪岩)了。

左爵爷为了筹措收复新疆的军费,通过老胡做中介,先后向洋人借了1870万两银子的债。

这些债,老胡报上来的年利率都高达12.5%-15%,而当时一般洋人的商业银行贷款年利率也就5%左右,高一些的也不会超过8%。

虽然朝廷里早就有人质疑老胡是在吃利息差,但没办法,这种用于打仗的贷款洋人根本不肯借,也就老胡有办法借到,所以朝廷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

就这样,三四年间,老胡躺着吃利息差就赚了上百万两银子。

出于对老胡的信任,很多朝廷大佬又把自己的闲钱甚至官府的公款都存在老胡开的阜康钱庄里吃利息,老胡再把这些钱拿去放贷,里外里的利息差又吃到上百万两。

再加上老胡经营的药材、生丝、茶叶等生意也都红红火火,因此到了光绪八年的时候,老胡俨然已经是“大清首富”了。



油画《徽商与胡雪岩》

按说以老胡的实力,投资个三四十万两银子建设这条电报线路并不是啥难事,他也很乐意帮左爵爷这个忙。

尤其是,津沪这条电报线是李鸿章的幕僚盛宣怀主持建设的。

老胡过去一直不太看得上盛宣怀,认为他就是个志大才疏的“官二代”——靠着当浙江布政使的老爸的人脉募捐到不少钱,才在李鸿章面前露了个脸儿,得了个五品候补知府的头衔......

可就是这么个干啥啥不行的公子哥儿,都能把津沪电报线架起来,获得了大量的盈利。

我老胡难道就干不成沪汉线?

可不服气归不服气,真要来建这条电报线,钱虽然不是问题,但其他的问题却更多——

老胡几十年来一直做的都是钱庄、茶叶、药材这样传统的生意,根本不懂电报。

而且以他的朋友圈子,也找不到专业人士来帮忙。

他想过按西征借款的路径,把这生意直接包给外国的电报公司来干,可是朝廷的旨意又说得很清楚,只准自办,不得交予洋人办理。

这么一来,这事儿就僵住了,迟迟没有进展。

盛宣怀眼看这种情况,心里自是清楚,老左和老胡其实没有办电报的能力。

所以他一边不断给朝廷上折子,强调这条电报线的重要性,一边又采取“曲线救国”的战术,绕过左宗棠的两江地盘,先在淮系控制的浙江、福建、两广等地架设电报线,很快就将沿海各省的电报线连为一体。

就这样,到了光绪九年(1883年)夏天,朝廷眼看沿海各省电报线全都架通,而沪汉电报线却迟迟没有进展,终于对左宗棠和胡光墉失去了耐心,要求“遵旨速办,毋再逡巡”。

没办法了,一生要强的左宗棠,终于在李鸿章面前低头了一回——请盛宣怀和郑观应来主持建设沪汉电报线。

这件事,不但说明了左爵爷在办洋务方面的能力确实略逊李中堂一筹。

也说明了,一直在传统商业领域发展的胡光墉在新兴的近代化商业领域明显落伍了。

而随着李鸿章在朝中地位和影响的日益增长,淮系压倒湘系已经无可挽回,曾经辉煌一时的胡光墉和他的商业帝国也即将走向衰败。

光绪九年(1883年)的深秋,一个消息通过连接广州和上海的电报线,传到了上海的工商圈子中:今年欧洲蚕丝的主要产地意大利蚕丝获得了大丰收。

这是一件看上去似乎和遥远的中国没有太大关系的事情,但却一下在上海的工商圈子里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因为在这之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作为“大清首富”的胡光墉正在大量收购蚕丝,几乎对江南的蚕丝市场形成了垄断局面。

因为他的垄断,外国商人都无法收购到蚕丝,只好加价向他购买。

为此,老胡决定继续“加杠杆”,把自己经营的阜康钱庄里的现金流大部分都投入到了蚕丝收购上,誓要狠狠爆出鬼佬的“金币”来。

可是超出他认知的是,由于这几年电报事业的快速发展,即使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的商品信息,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传到中国。

速度如此之快,让他甚至连赶紧出货套现的时间都没有!

意大利蚕丝丰收的消息传来仅仅两天时间,上海市面上的蚕丝价格就暴跌了一半。

老胡一下慌了,赶紧低价出货,想着好歹回点血止损,起码不能让阜康钱庄的资金链完全断掉。

几天之内,老胡紧急出了一万五千多包的生丝,损失据说高达几百万两。

不过,对于身家雄厚的老胡来说,这些损失虽然惨重,但还不到要完蛋的地步,只要他的阜康钱庄还在,他手上并不会缺少现金流。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