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神剑长歌】第18期《受命》

0
分享至




王孟云:神剑园志愿金牌讲解员

· 创作背景 ·

毛泽东同张爱萍谈话的第三天,张爱萍就进了红军大学。红军大学,全称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校址在瑞金。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学校分一科、二科。一科学院主要是师团职干部,二科学院主要是营连职干部。张爱萍同他的老战友彭雪枫都在一科。


张爱萍(左二)等在红军大学网球场上(斯诺摄)

1936年6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开动了学员们心智的马达,一个个精神抖擞地投入了“修炼”中。学校中传道授业者大都是其授业内容的行家,至少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张爱萍在红军大学学习阅读了很多军事书籍,他一句一句地默读着、沉思着;一字一字地咀嚼着、回味着,联系自己在战争海洋的进退沉沦,一步一步地检查着、反省着......突然,他仿佛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他的思想好像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红军大学随党中央迁到了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张爱萍留校任教,被分配去到第四大队。第四大队又称为学生队,学员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青年男女学生。任教期间张爱萍的“政治课”与“游击战争课”几乎成了同学们渴盼的节目,同学们送了他个雅号“首席教员”。他总认为,要给同学们讲好课,自己必须多学习多读书。而越读书越觉得字节学时太少、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因此,除了教好课之外,他一门心思扑倒读书上。


1937年,张爱萍于上海任江浙省军委书记

延安的夏夜,星星格外繁密,这天晚上张爱萍受到了毛主席的召见。毛泽东对他说:“今天叫你来,是要分配你出去,到上海去,干你的老本行。”听说到上海去,张爱萍那股高兴的劲头顿时减弱了许多。他想离开学校是去部队,去前线,如今又要他去上海工作,还是地下工作,于是说:“我不愿意到那里去!”主席语重心长地告诫他:“那里很重要。日本人很快就要占领它,我们必须加强那里的工作。我们要建立江浙省军委,你去当军委书记。”

毛泽东详细分析了日本人必将进攻上海、占领南京以及蒋介石一定撤逃的根据,讲了上海在中国军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明确的指出他到上海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工人群众在沪郊区开展游击战争。张爱萍听后感慨良多,向主席表示坚决完成任务。与毛泽东握别时,张爱萍觉得他宽大厚软的手特别有力,那盏马灯的光束将他宽阔的前额映照得格外明亮,恍惚间,这明亮的前额上似有一簇灯光在闪动。张爱萍走出窑洞好远,又不禁回头看看,毛泽东窑洞的灯光还是那么明亮!回到宿舍,心潮难平,遂沉吟着写下这首《受命》。

来源:神剑园

编辑:赵雪辰

编审:张 爽

总编:肖晓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达州之心通川
达州之心通川
讲述通川故事,展示通川风采。
3230文章数 6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