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今天,致敬所有“南丁格尔”!

0
分享至

在第113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花都区开展纪念“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南丁格尔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展现关爱生命、关注人民健康的人道主义风采,增强护理人员争先创优意识,加大护理行业宣传力度。


在5月12日,“我们的护士 我们的未来”——2024年花都区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召开。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区领导,以及区总工会、各镇街领导,区卫健局领导班子及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参加活动。

为广泛宣传护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弘扬护理职业精神,省、市、区开展了“最美护士”评比,我区获评“岭南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南粤好护士”3人、“广州好护士”3人,评选出“花都区最美护士”398人、“30年护龄”以上护理人员120人。现场为“花都最美护士”和30年护龄”以上护理人员进行颁奖。



深耕护理三十载、为社区居民保平安……以坚守诠释白衣责任,用奉献书写天使担当,来自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深护士胡玲和花都区人民医院“30年护龄以上”护士利雪燕分别分享了她们的护理心路历程。



区领导委托花都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送上对花都区所有护理人员的祝福。


正值5·12护士节

花都区有3名医护人员获评“岭南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南粤好护士”

3名获评“广州好护士”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

属于她们的“南丁格尔故事”

南丁格尔故事

杜敏:守护生命献芳华

“岭南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南粤好护士”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主任


杜敏是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主任,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教学及护理管理经验,始终秉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念,带领护理团队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安全为重点,以质量为核心”开展护理工作。

她发挥学科带头人引领作用,为护理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学科先后获批“广州市中医护理重点专科—脑病科”“广州市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广东省护士协会温通刮痧互联体单位”,获批多个培训基地项目,近五年先后举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0余项,培养学员达2000余人次。她参与省自然科研项目,主持省市级课题、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其中一项课题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杜敏还擅长神经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多次至贵州及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护理管理、护理技术、课题科研的帮扶工作,并指导帮扶单位实现省级护理科研课题新突破。成立中医护理主委单位,辐射区域22个医疗单位,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深耕专业内涵,成立专科护理小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实施精细化护理,传承、创新、引进多项中医护理新技术,为患者康复提档加速。

在护理管理中,她采用传承、帮、带搭建人才梯队,先后培养6名护理人员走上护理管理岗位,指导30余名护士获得省市级以上竞赛荣誉。优化护理教学培训体系,规范护理教育与管理工作,培养“一专多能”护理人才、管理队伍,亲自执教,对每一位护士长严宽结合,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及管理热情。

她推行6S管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探索护理服务新举措,将临床护理服务十四条始终贯穿于患者诊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推进医院信息化、智慧病房建设工作,开展精细化管理,提升护理工作效率,追求“把护士还给病人”。

南丁格尔故事

谢小红:视患如亲的守护天使

第三届“南粤好护士”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伤口造口护理门诊主任护师


谢小红1999年7月参加临床护理工作,曾以志愿者身份援助非洲1年,持有国际造口治疗师、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双专科证书,通过粤港澳大湾区专科护士认证,受聘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审稿专家,广东省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等。

谢小红对伤口造口专业始于热爱,合于技能、久于责任、忠于使命,自15年中山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学成归来筹备并开设医院首个护理专科门诊,2023年开设花都区首个淋巴水肿护理门诊,带领专科护理团队积极开展专科疑难病例会诊,互联网+护理服务,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让她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专业化护理服务,受到病患和同行的好评,更成为区内伤口造口护理的标杆。

面对各种溃烂不堪的伤口和造口并发症的患者,她强忍着难闻的异味,细心为患者清创换药和更换造口袋,她的执着坚守和爱心奉献赢得患者异口同声的点赞。随着伤口造口护理门诊业务的发展,区内专科品牌得到强势打造,越来越多伤口造口患者慕名而来,2023年年均个人门诊量超过4000人次,团队门诊量比2022年增长106%。

谢小红创建花都区首个市级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编写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规范,为全院疑难伤口造口及淋巴水肿患者保驾护航,多次获得患者表扬和赠送锦旗。她每年受邀为各级继续教育培训班授课30余讲,承担多届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班授课、工作坊及专科护士带教,得到学员的热爱和高度认可。

繁忙工作之余,她还是孜孜不倦的科研达人,主持广州市、广州护理学会、广东省等多个资助课题及院内课题等共计13项,2023年获得花都区院联合资助20万项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院级新技术1项,举办多期省市级继续教育培训班。

近年来,谢小红顺应“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开设专科护理线上问诊咨询服务,结合线下延续护理门诊,为出院患者、高龄患者、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同质化的专科护理服务,覆盖区内服务全链,以医疗集团资源整合创新护理服务模式。

立足岗位,沉下心来学,静下心来思,稳下心来干,她为伤口护理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也因专业、细致和对患者的关爱,成为伤口造口患友们的守护天使。

南丁格尔故事

何婉君:冲锋在前 勇于奉献

第三届“南粤好护士”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何婉君从2015年起,在花都区人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先后在感染性疾病科、应急病房、发热门诊、妇科、重症监护室进行轮转,经过在各专科的学习,逐步成长为具备独立解决护理疑难问题能力、反应敏锐、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冲锋在前,勇于奉献。

她业务素质过硬,护理操作水平高,以高成功率的技术操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的痛苦,为患者带来舒适安全的医疗服务。认识到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何婉君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成人本科学习,不断掌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等各方面技能。

作为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她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仅做好实习生带教和入科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还积极参加科室院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医院品管圈活动、团队急救技能大赛多次获奖,多次被评为区卫生系统优秀护士和医院优秀护士、先进个人等荣誉。

身为感染科工作者,她还参加过很多传染病防控工作,比如登革热的收治、新冠疫情等,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和传染病防治经验等。不仅掌握科室常规工作,在抢救危重症病人时也能做到认真负责、时时把护理工作放在首位,重视护理细节,做到“视患者如亲人”。

南丁格尔故事

高芳:诠释护理人的担当

2024年“广州好护士”--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高芳已经在护理的道路上默默奉献了整整二十六个春秋。虽然她只是医护团队中的一员,但她对护士职业怀着满腔热情。

她在临床一线度过了漫长岁月,先后在心内科、心胸外科、普通外科和重症医学科任职。2012年起,她担任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至今始终如一,默默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坎坷。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她不仅付出了汗水和泪水,更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她深知重症医学科的工作是生死攸关,因此她时刻保持着警觉和专注。对每一位患者,她都怀着无比的责任心和关爱之情,用心呵护、全身心地奉献,给予他们最细致入微的关怀和护理服务。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医学时代,她作为科室护理的领头人,不断学习和更新护理新技术,为团队引领了新的方向。她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开展了许多技术,如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床旁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等,为患者的救治和康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她不仅注重技术的传承,更注重人文关怀、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她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团队成员深刻领悟到护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成为医疗团队中的中流砥柱,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她的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精神赢得了患者和同事的敬佩和信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护士长的职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为整个医疗团队树立了充满活力和正能量的楷模。

虽然她错过了家人的陪伴和照顾,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让她能够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工作中,默默地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南丁格尔故事

吴宝霞:以提灯精神暖人间

2024年“广州好护士”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乳腺科护士长


吴宝霞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载,善于中医护理、神经危重症护理、管道护理及护理管理,曾获得“广州护理学会优秀会员”“优秀带教老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竞赛中获奖。

她一直深入临床,服务于临床,提升于临床。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学习,掌握神经专科、脑心健康管理及普外乳腺等专科技术,并承担院内外疑难管道及中医护理会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019年取得广东省中医专科护士资质,秉承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先后开展杵针、皮内针、温通刮痧等新技术。

2020年被派至织金县中医院脑病科行技术帮扶,协助对口科室开展杵针等3项新技术,为当地中医护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实现中医护理技术传帮带的持续性发展。

2022年成为中医专科护理门诊技术骨干,通过体质辨识及辨证施护等方式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及技术干预,为患者排忧解难,获得一致认可。带领团队逐月突破就诊人次新高,年门诊量达3829人次,并定时下沉基层医疗机构传承中医护理技术。

从护理组长到护士长,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采用传承、帮、带搭建人才梯队,引领专科发展。

2022年任普外乳腺科护士长,带领团队做实护理基础,做细管理,做精专科护理,做美护理人化,做优护理教学,做新护理科研。持续有效改善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引领团队从“跟跑”到“并跑”,在团队中强信心、育人才、增凝聚,促发展,培养2名护士获得PICC置管资质,1人获得红炉拨筋培训资格证,指导护士参加省级、市级护理圈比赛6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佳绩。科室连续2年获得“先进科室”。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她用心钻研,精益求精,以病人需求为中心,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感为目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护理方法,在个案管理中总结经验,改善护理服务流程,切实优化专科中医护理方案,得到临床广泛使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参与省级课题2项,以第二负责人主持花都区课题2项,发表论文3篇。

躬耕不辍二十载,提灯精神暖人间。吴宝霞怀着对护理工作的热爱,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护理工作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以暖心的护理疗愈患者,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精心书写着白衣天使非凡故事!

南丁格尔故事

任细妹:护理之路的不渝传承

2024年“广州好护士”

花都区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手术室护士长


任细妹始终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32年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坚守职业,先后在产科、妇科、新生儿外科等临床岗位工作,一直服务于临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服务理念。

区妇幼保健院是区内重症孕产妇抢救中心,承担着辖区内孕产妇救治工作,作为重症孕产妇抢救中心的核心成员,她常年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时准备奔赴抢救现场。据统计,近五年内,参与的孕产妇抢救任务达80余次,成功救治数十名危急重症孕产妇,努力为孕产妇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作为手术室护士长,她深知细节化、优质化的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对医生手术的成功进行、对病人生命安危来讲至关重要。为此,她带领团队深入开展精细化整体护理,加强术中关爱、落实护理措施和强化术后指导,扎实推进手术室护理工作,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为保障患者安全,她带头指导成立院内质控小组,定期召开不良事件分析讨论会,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高水平手术室护理建设保障高质量护理安全。

作为一名资深护士,她积极采用传、帮、带方式,搭建人才培养梯队,自2022年以来,开展实习生带教工作,共指导实习生135人次。

发挥“老带新”作用,将3名院内护理人员培养成为科室护士长。在院区妇科搬迁后,针对医院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专科操作不熟练等问题,根据不同专科手术特点制定培训计划,详细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并通过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近五年来,培训覆盖率达到了100%,护理人员技能合格率从85%提升到了98%。

此外,她不懈探索、勇于创新,曾担任《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工具应用》和《基层医院手术室人文关怀》两个项目的负责人。共发表论文5篇,花都区科研立项1项。

深耕护理32载,她热爱护理,无私奉献,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病患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她传承精神,培养新一代护士,为护理人才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勇于创新,提升护理质量,为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深耕护理三十载,择一事而终一生

以坚守诠释白衣责任,用奉献书写天使担当!

我们今天还采访到2名拥有超过30年护龄的护士

感受她们在重复中的坚守,在平凡中的闪光。

30年护龄护士

利雪燕:护理是一份使命和责任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非手术科室护士长


利雪燕1993年毕业于花都区卫校,毕业后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近31年,先后在普通外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骨科、重症医学科和护理部工作。

她曾多次被评为医院优秀护士,也曾被评为花都区优秀护理管理者。2002年从广州军区总医院进修重症监护半年后,回院协助建设花都区第一个ICU病区,2003年开展了花都区第一台血滤治疗。ICU也从开科的8张病床,扩建到22张病床。同时也见证了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从二甲到三甲创建的发展历程。

在重症医学科工作的日子里,她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经常收治脓毒血症、急性心肌梗死、重症肺炎、上消化道大出血等重症患者。她不仅要参与日常的护理工作,还经常参与到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这些经历让她不断提高抢救危重病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总是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准确判断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她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护理工作并非易事,需要护士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满足知识需求,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质,通过7年时间获得大专、本科、硕士学位,并获广东省教育护士资格证。在业余时间她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文献,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们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在重症医学科工作期间,组织护理人员配合医疗开展新技术3项。同时,她个人申报护理新技术1项,并在重症医学科组织护理人员开展。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的护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赢得了病人和同事们的广泛赞誉。

2019年利雪燕受区卫健局委派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钟山镇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3个月,协助护理部进行质控工作,指导新建的ICU规范护理管理,开展重症监护技术。

护理工作近三十一年,她始终秉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拥护党和群众,努力提升自身综合水平,恪守本心,不忘初心。在她看来,护理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使命和责任。

她将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病人服务,为他们带去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同时,她也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护理事业中来,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0年护龄护士

郑晓风:三十多年的无怨坚守

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护理部主任


郑晓风坚守护理岗位31年,从普通护士到护士长,再到护理部副总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一路走来从未止步。她始终以初心为舵、进取为帆、实干为桨,以爱心和奉献,诠释着南丁格尔的誓言,为患者撑起生命的希望。用责任和担当,带领护理团队攻坚克难,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提升护理质量。

在三十余年的护理生涯中,为抢救 危重患者,她夙兴夜寐,不舍昼夜往返医院。

鲜有人知,在担任内科护士长期间,她曾遭遇过严重的车祸。某天夜晚回医院参加抢救结束后,她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回家途中,遭遇了飞车抢劫,摔在地上陷入昏迷,手臂和大腿上至今仍有大片的伤疤。但郑晓风无怨无悔,始终冲在患者救治第一线,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她说:“我是党员,我是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白衣天使,这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使命!”

在10年的内科工作中,她总是亲力亲为,病房中收治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患者经常难于排便而痛苦呻吟,她毫不迟疑帮患者人工取便。

她用真诚的爱心、温暖的语言、轻柔娴熟的护理技术,抚慰和挽救了一个个生命,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誉、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认可,曾被评为市、区优秀护士和花山镇“巾帼献才建功”标兵,连续多年被评为花山镇卫生院先进个人、个人年度考核优秀和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护理部主任,郑晓风带领全院护理人员全面加强护理安全,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不断完善、修订各项护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各种护理记录及技术操作规范等。利用PDCA循环模式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开展叙事护理,践行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服务。

她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工作,带领护理团队参与由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牵头实施的2015年度全国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规范化护理干预模式的构建》项目,并多次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项目组的培训,如期完成了项目任务,并在住院部推广《规范化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老年卧床患者压疮中的应用》项目,减少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

近年来,她指导临床科室开展了护理新项目新技术10余项,曾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护理论文5篇。

三十余载护理路,郑晓风默默地坚守,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上以大爱书写生命璀璨的音符!回首,她说无怨,更无悔!

图文:谢继文 黄慧文 通讯员:罗兰君

编辑:高韵宇

复核:龚耀东 吴敏娜

校对:贾愚 彭天阳

审核:邓必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广州花都发布
广州花都发布
花都区的官方权威咨询发布平台
8779文章数 73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