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临终之时,道出了囚禁张学良的真正原因,宋美龄听后潸然泪下

分享至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于台北。

临终之际,他说了四个字:“不可放虎!”宋美龄听闻后,立即知道他所指何意,当即潸然泪下。

消息传至张学良处,他不知应作何反应,是否该是为自己被幽禁四十载,仍然虎威尚在而大笑,还是该为自己的性命分一份担忧———毕竟不可放,也可能是“杀”。



静思三日后,张学良提笔写了一份挽联: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短短16个字,道不清他一生与蒋介石之间的纠葛。张学良“劫持”蒋介石,成为国共合作的有力推手,自此却沦为阶下囚长达半生!

他在这种处境之中,个人自由,生死,行止皆受人控制,他不知进行过多少次抗辩,多少次挣扎,甚至信教受洗,小心翼翼不过问政治,蒋介石竟然临死之前还会认为他是一只“虎”,是以需要特意告诫自己的妻儿,不可放虎。



难道他蒋介石还认为一个垂垂老矣早就没有了兵卒的“少帅”能在台湾掀起任何风浪不成?

而宋美龄自然知道,蒋介石遗言一出,她恐怕都难以再充当张学良的庇护,此后也难以从中斡旋还他自由,思之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可是为何蒋介石要大费周章将张学良囚禁半个世纪之久,直至临终也要交托妻儿不得将其放归?为何不索性杀了张学良,以绝后患呢?



为何蒋介石不杀张学良?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出于民族大义,为西安事变善后,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仍然提出随蒋介石回南京。

蒋介石口头上劝张学良不必同去,心里却是求之不得,假装大度,他数次说:“我无法保证你在南京的生命安全。”



张学良却已经做好了视死如归的打算,他坚持到南京请罪,包括将他枪毙。

一旁的宋美龄念及私交,向张学良承诺“回到南京,一定要送汉卿回西安”。

然而途经洛阳时,蒋介石就一改以礼相待的态度,立即下令严加监视,同时与戴笠取得联系,让其把张学良将同回南京的消息完全封锁,完全地做好了要将张扣在南京的准备。

戴笠在收到消息后,当即就在南京布下“口袋”,确保他们一下飞机,就立即扣下张学良,将他秘密转移并关押。

但离开西安前,蒋介石曾令宋子文和端纳保证张学良的安全,这项保证几乎人尽皆知,他也不得不就此做些表面文章。



12月31日,军事法庭判处张学良10年有期徒刑后,蒋介石又将一纸“赦免状”递交上法庭,以示其“宽宏大度”,不计前嫌,却又表示仍将张学良交给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这一招两面三刀,不可谓不狠,相当于直接宣判了张学良的无期徒刑。

宋美龄了解蒋介石,怎能不知他心里打的什么算盘?

为此她和蒋吵了许多次,蒋介石却推脱南京的事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而宋美龄也发了狠,说若是执意要对张学良不利,她要“立刻离开台湾,还要把事情全都公布出去。”

这件事后来被美国驻华公使JOHNSON记录在文件中。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