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精选】大家之言 · 砥砺奋斗 以技术创新推动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

0
分享至


本文刊发于《广播与电视技术》2024年4期“大家之言”栏目,请登录“广电猎酷”“期刊在线”板块查看。

当前世界面临大变革,国内也处于关键发展期,加强广电视听领域的监测监管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应对数字化、网络化和新兴信息技术的挑战,必须建立并完善技术监测监管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提升监测监管能力。本文重点介绍了监管中心在技术监测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就,展望了未来监测监管技术的发展,并强调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监测监管中的应用,以及构建智慧广电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本文作者:

周新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

第一作者简介:

周新权,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管理和监测工作。多次组织编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大工程项目的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多次作为技术专家参加国际电联(ITU-R)的技术研究工作,并组织参与国际、地区间广播电视频率协调工作。在广播电视覆盖规划安全播出管理、应急广播、监测监管技术等领域有丰富的经验。

行稳致远,奋楫争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气风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2024年总局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以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二三四”工作定位,锚定三大工作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体系化推进安全保障。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需要基于国际视野和历史的角度,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传播态势,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监测监管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保障能力水平。

十余年来,监管中心始终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监管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从迅猛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深刻领会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把全部工作置身重要战略机遇期、置身“两个大局”中去谋划部署,强化技术监测的支撑作用和指挥调度的协调作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面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系统建设,全面加强阵地建设,以技术创新推动监测监管事业的不断发展。

科学谋划,建立完善的技术监测监管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总局提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丰富和优化内容供给、做优做强新媒体、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全面提升行业治理水平、积极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广电生产力、体系化推进安全保障、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八项重点工作,监测监管可以为各项工作进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也可以跟踪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这些都依赖于完善的技术监测手段。

十余年来,监管中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监管体系,推动监测监管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网,可以全天候、全域实时监测我国上空的数百路境内外广播电视节目,任何一路节目信号出现故障,监测系统都能自动报警,为安全播出、内容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建设的全国地球站网管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测全国38个地球站运行状态,以及每个卫星、转发器、节目载波的播出状态,实现了从发到收的全链路监测。

有线监测网完成了数字化升级,可以监测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节目,任何一路有线前端信号出现问题,都可以及时发现。

无线广播监测网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前端采集传输、台站分析评估、中心汇总直报的统分优势,采用自动化系统分析处理海量广播电视数据,不断提高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海外广播监测网的建设,结束了不能及时了解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海外覆盖效果的历史。

地面数字电视监测网,加强了广电5G开展700M频率迁移过程中对中央无线数字化覆盖地面电视播出效果的监测力度,为工程实施质量提供监测数据支撑,确保有关播出运行和覆盖效果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跟踪处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广电5G频率迁移中监测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播出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总局提供决策参考。

安全播出指挥调度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高清电视电话指挥调度终端覆盖全国省级以上200多个安全播出单位,为应急指挥、演练、培训交流提供了重要手段,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和工作效率。安全播出重大指标逐年向好,重要保障任务圆满完成。

近年来,技术发展风起云涌,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如火如荼,推进现代传播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成为新的命题。监测监管技术不断提高,切实维护广播电视播出安全和网络安全,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亦全面彰显。

中心在广电总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内容、技术、安全”三大核心,不断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监管体系,推动监测监管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形成的覆盖卫星、有线、无线、海外广播以及节目内容和新媒体的监测监管体系,在历次重大会议、重大活动直播转播监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雨绸缪,赢得发展主动权

十余年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恰逢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问题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随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以及新形势下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舆论的新阵地,这为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监测监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优化升级监测监管技术手段,有效利用、深度挖掘各类数据资源,实现集约化、智能化发展将为监测监管提供强劲动力。

《全国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总体发展规划(2019年—2025年)》,为全面构建现代监管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创新监管机制,再造监管流程,构建包含制度规范、机制运行、技术标准、研判分析、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全国统一监测监管结构化体系,对内容、业务、网络、终端等进行全流程监测监管,不断提升监测监管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水平,为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在总局党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监管中心通过实施总局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建成了强大的硬件基础算力和存储平台,构建了统一的视听节目内容监管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搜索引擎等技术,集成了各类AI算法模型、适应不同视听业务场景的智能搜索排查和分析评估,为总局网络视听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推动发展必须适应时与势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近年来互联网视听领域技术发展迅猛,网络视频和网络直播等对象的传播场景、传播形态和用户规模持续扩展,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监管工作的任务量大幅提升,这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管提出了高质量、智慧化的更高任务要求。

监管中心提出加快智慧广电监管体系建设。创新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基于统一云平台架构的全国监测监管系统建设。积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可信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智能化态势感知、研判分析、风险预警、处置调度,推动从海量信息监管向精准式、靶向性监管的过渡。推进监测监管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实现跨业务、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智慧化监管。

监管中心坚持以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二三四”工作定位,围绕总局三大工作方向,统筹推进“十四五”期间精准广播监测能力提升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强智慧广电新业务、新服务、新业态的安全保障,持续提升监测预警、态势感知、舆情传播分析、人工智能审核、综合分析研判等能力,优化监测监管流程,建立风险预评估机制,努力做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

十多年来,监管中心正确分析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审时度势,开展热点和重大问题前瞻性研究,努力对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新业态的发展以及影响作出及时、准确判断,未雨绸缪,不断赢得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责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广电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安全播出和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守好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严细深实推进安全播出监测保障,加快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创新性发展,更好汇聚起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努力以技术创新,推动监测监管事业新作为,为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贡献监测监管力量。

end


《广播与电视技术》、“广电猎酷”广告经营与商务合作代理:

北京中广信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聪

联系电话:18518221868

好文共赏请转发 有话要说请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广电猎酷
广电猎酷
致力于广电科技的第一订阅号
9274文章数 22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