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7年,张闻天称外宾接待花钱太多,周总理:没钱请客就用我工资

0
分享至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1957年的一个春日清晨,北京的天空格外晴朗,阳光穿透窗棂,照亮了外交部一间安静的办公室。

张闻天,国家外交部第一副部长,正坐在一叠厚厚的文件前,眉头紧锁。这些文件记录了中国的外宾接待详情——每一次宴请、每一辆车队、每一个仪式的花费都详尽列出。他们是不是太奢侈了?是时候改变了吗?



张闻天的苏联访问与初见问题

1954年,张闻天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国家外交部第一副部长,踏上了前往苏联的访问之旅。

此行,他不仅代表新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更肩负着观察和学习苏联外交经验的任务。访问的最后一站是苏联的列宁格勒,一个历史悠久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市。

在访问即将结束时,张闻天向随行的使馆人员提出了一个建议:自费前往列宁格勒进行参观访问。

这一提议既出人意料又充满挑战,因为按照惯例,此类访问往往由接待国负责相关费用。然而,张闻天的提议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出于对当前外交接待方式的反思——他觉得中国在国际交往中过于铺张,需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节约精神。

随行的使馆人员对这一提议有着不同的反应。一些人认为这是一个了解苏联文化和历史的好机会,尤其是能够亲眼见证曾经战火纷飞的城市如何在和平年代重建与发展。然而,也有人对自费部分感到犹豫,毕竟外交人员通常习惯于由国家承担此类费用。

尽管有不同意见,最终多数人员决定接受张闻天的提议。他们从莫斯科乘坐火车前往列宁格勒。长途跋涉后,一行人抵达了这座充满战争记忆的城市。



在列宁格勒,张闻天安排了一系列的参观行程,包括访问历史博物馆、走访二战纪念地以及参观重建后的居民区。

其中一站是到访列宁格勒围城战争纪念馆,那里陈列着大量关于苏军如何英勇抵抗纳粹德国长达数百天的历史资料。

参观过程中,随行人员被那些展示品深深触动,更加理解了为何张闻天要他们亲自感受这段历史。

随后,团队前往了一个名为“彼得保罗要塞”的历史遗址。这里不仅是列宁格勒的军事要塞,也是城市的象征之一。

在要塞内部,导游详细讲解了其建筑特色及历史意义,让每一位参观者都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尊重。



列宁格勒的经历

在列宁格勒的一家知名酒店内,张闻天和他的外交团队在前台排队办理入住手续时,面临了预算超支的困境。

酒店的豪华程度远超他们预期,房价也显得格外高昂。团队中一些人开始私下讨论是否应该寻找更为经济的住宿选项,以体现中国外交官在国外的节俭形象。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鄢仪贞提出了一个建议,她建议自己可以与何方夫妇共用一个房间,这样三人分摊费用,可以大大减少开支。



她的提议立刻引起了小范围的讨论。鄢仪贞认为,既然是自费行程,节省开支是合理且必要的行为,尤其在外国的土地上,更应表现出中国外交官的务实与节约。

然而,何方对这一提议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虽然节约是美德,但作为外交官,保持适当的形象和私人空间也同样重要。共用房间可能会给人留下不专业的印象,可能影响到使团的整体形象。何方认为,在国外尤其需要注意这种细节,因为他们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国家的形象。



在何方拒绝后,鄢仪贞不得不另外开设一个房间,尽管这增加了她的个人负担。外交团队的其他成员也注意到了这一互动,这件事在队伍中引发了关于如何在国际场合下平衡经济与形象的更广泛讨论。

一些人赞同何方的看法,认为维护国家形象是首要任务,而另一些人则觉得,在外交活动中展示节约的态度同样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回国后的反思

张闻天回国后,根据自己在列宁格勒及其他外事活动中的观察和经历,开始着手整理和审视中国的外交接待实践。

他注意到,在国际交往中,中国的接待标准往往远高于国际惯例,不仅如此,这种过度的奢华接待还常常导致资源的浪费。



在一个高级会议上,张闻天向其他政府官员和外交部的同事们提出了他的观察结果。他指出,在他的访问期间,观察到许多国家的外宾接待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效率,而非仅仅的奢华表面。

而在中国,外宾一到访,就会有大量的接待人员、豪华的交通工具和过分丰盛的宴席安排,甚至小到街道两旁都要排满欢迎的群众,这在他看来显得不必要且过于铺张。

张闻天在会议中提到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即他在苏联访问时,即使是在对外表现极为重视的苏联,外宾的接待也没有如此夸张,而是更注重内容和实质的交流。他认为,这种差异使得中国在国际上显得过于急于展示,而忽视了节约和实效性。

张闻天随后提出了必要的礼宾改革建议,他建议外交部可以适当降低接待规格,比如减少不必要的车队、简化接待流程,以及在宴请外宾时减少菜品数量,选择更加代表中国文化而非仅仅奢华的方式进行。



张闻天的提议在会议中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官员支持他的看法,认为中国的外交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效果,而不是仅仅的外表显示。

然而,也有一部分官员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认为,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需要通过高规格的接待来显示自己的实力和友好。

不过,张闻天对此持坚定态度,他在多个场合公开批评当前的接待方式为“打肿脸充胖子”,直言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还可能使国家在国际上失去节俭的美誉。



改革方案的挫败

1957年,在中国外交活动逐渐增多的背景下,张闻天抓住周恩来出访国外的时机,精心准备了一份全面的礼宾改革方案。

此方案不仅涉及接待规格的降低,还包括了提升接待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多项措施。他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改革,使中国的国际形象更加贴近实际,既节俭又不失尊严。

张闻天首先将这份方案提交给了中央副主席陈云,希望能在周恩来不在国内的情况下,快速推动改革的实施。

方案中详细列出了各项接待活动的具体调整建议,如简化官方晚宴、减少非必要的仪式性活动、以及优化外宾接待流程等。

陈云在接收到改革方案后,进行了初步的审阅。由于这份方案涉及的是外交部门的具体运作,而周恩来作为当时的外交部长,对这一部分工作有绝对的话语权。

因此,陈云没有立即作出决定,而是建议张闻天等待周恩来回国后,再将这一方案正式提出,以便周总理亲自过目并做出最终决策。



周恩来从国外访问归来后,张闻天便向他详细介绍了礼宾改革的方案。然而,周恩来的反应并不像张闻天预期的那样积极。

在一次外交部的大型会议上,周恩来公开表达了对某些改革措施的不满,特别是对于那些他认为可能影响到中国国际形象和外宾感受的部分。

会议中,周恩来指出,虽然节约是必要的,但作为新成立不久的国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外交礼宾活动来建立和巩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他担心张闻天的改革方案可能会使外宾接待过于简化,从而影响到外宾的体验和对中国的整体印象。

在讨论的高潮部分,周恩来特别指名批评了分管礼宾工作的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表达了他对当前礼宾工作管理层面的不满。

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说:“以后请客没钱了,就用我的工资!”这番言论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在耳里,不仅显示了周恩来对改革持保留态度的严肃,也反映了他对维护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重视的程度。



与两位领导人的关系

张闻天在1957年提出的礼宾改革方案虽然最初没有得到实施,但他对过度奢华的外交接待方式的批评在政府内部引起了持续的关注。

这种关注并未随着改革提议的搁浅而消失,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外交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中引发了更广泛的讨论。

随着1970年代的到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外交策略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中国加入联合国,并逐渐与更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明显增多,对外交礼宾的需求和实际操作也更频繁,这迫使相关部门重新考虑张闻天曾经提出的关于节约和效率的改革建议。

1970年代中到晚期,外交部开始实施一系列措施,逐步调整接待标准。这些调整包括简化接待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豪华配置,以及重新评估与外宾互动的形式。

例如,原先数量庞大且形式复杂的欢迎仪式被简化,官方晚宴的规模和菜单也经过重新设计,以展现中国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同时避免浪费。

这些变化虽然逐步进行,但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目标:使中国的外交接待既体现出对宾客的尊重,也符合国际惯例,并且更加注重实际效果而非仅仅的表面繁华。



到了1970年代末,这些调整开始显现成效,中国的礼宾接待标准与国际接待习惯的差异显著缩小。

在这一过程中,尽管周恩来与张闻天在礼宾问题上曾有较大分歧,但这种分歧并未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两人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相互尊重。周恩来作为一位资深的政治家,非常重视团队内的和谐与合作,他理解每一位团队成员,包括张闻天,都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服务意识在提出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史旺旺旺
文史旺旺旺
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
4194文章数 437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