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被俘的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他的结局如何

分享至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冬季来临之前,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这些刚从解放战争中回到家乡的战士和将领们,还没来得及回家歇歇,看看自己的亲人,就重新背负了新的使命,这些人中就包括吴成德。

当时,他的职务是志愿军60军180师代政委,入朝时,刚刚38岁,正是人生最好的年龄。

可三年后,他却作为一名战俘被遣返回国。



朝鲜战争中,有两万多名志愿军战士被俘,在祖国的努力争取下,陆续有7000多名战士回到祖国,吴成德是其中职务最高的将领。

然而,回国后的他面临的却是冷冰冰的“严格审查、自我交代”,

在战俘营中受尽酷刑,也一直没有屈服的吴成德迷茫了,他被开除党籍和军籍,下放到农场劳动,在劳动中,他写了几十封上访信。

最后,在苦苦煎熬中,他终于等来了对他的处理结果,拿着那份处理结果,他老泪纵横,不由得想起了朝鲜战争中那段艰难岁月。



与伤病员共存亡

因为当时战况紧迫,很多入朝志愿军连棉衣都没有发放,穿着单衣就出发了。180师是在朝鲜的第五次战役之前入朝的,因为准备仓促,所以也存在补给不足的情况。

五月中旬,由于后方补给严重不足,我志愿军一线主力部队只能停下来等待补给到位,但敌方的攻击非常密集,为了避免损伤,彭德怀司令下令整个部队停止进攻。



大部队全部撤到三八线以北,在休整阶段等待补给供应。而主力部队的撤退,需要一支队伍做掩护,刚到朝鲜不久的180师就做了掩护部队,他们需要全力阻止敌军攻击3-5天时间。

在180师拼尽全力,完成大部队的掩护任务后,接到了上级命令他们可以向北撤退的通知。

但这个时候,180师已经腹背受敌,他们所有人被敌人压制在一个狭长的山谷中,几乎无法脱身。

危急之中,救援部队却不能及时赶来,他们面临的是绝地求生的突围。



吴成德带领的180师在解放战争中就有英勇善战的名气,他们以擅长进攻而在全军闻名,但眼下,这支猛虎之师却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困难的处境。

经过几天的激战,部队早都没有了供给,很多战士们赖以充饥的都是树皮和草根,可眼下,连树皮和草根都被战火烧没了。

看出眼前顶着饥饿和伤痛还在顽强坚持的战士们,吴成德心里非常沉重,他和师长郑其贵一起给战士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的最后决策是分散突围。

尽管分散突围的胜算很小,但在当时,那是一个迫不得已又必须实行的战略方式。



就在吴成德带领队伍准备突围前的最后视察时,他看到了在一个山谷里,有300多名180师的伤病员,这些人因为负伤无法前行,根本跟不上突围的队伍。

这时候,敌人已经在身边了,枪炮声越来越近,不停升起的照明弹照亮了整个夜空。

面对敌人的逼近,吴成德可以策马前行,追上继续突围的队伍,也可以留下来和这些伤病员在一起,但那样意味着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他没有一点犹豫,选择留了下来。



看到政委,伤员们仿佛看到了希望,他们一声声地问:“吴政委,我们还能不能打出去?”

吴成德大声回答:“我们一定能冲出去,我带领你们冲出去。”

为了表示和伤员在一起的决心,吴成德忍痛打死了自己的坐骑。他组织伤病员分成几个组,每个组都由几个干部负责突围,其他人搀扶着往前走。

吴成德和众多伤员在一起寻找可以冲出去的突围点,他们拼杀了整整一夜,一直战斗到弹尽粮绝。



后来,每次想到这一夜,吴成德都老泪纵横,那一夜非常漫长,他们一直在炮火中寻找突破口,可几乎每个点都被敌人堵死了。

吴成德身边的战士不停地倒下,能够突围的士兵越来越少,最后没有弹药的士兵睁着血红的眼睛与敌人贴身肉搏......

正是想到这一夜,想到那些把生命留在异国他乡的战士,他才能在回国后,被误解,被别人说成是叛徒,又开除了党籍和军籍时坚持下来。



他觉得,自己能够活下来,就是替那些牺牲的战友来感受新生活,他要好好活着,还要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那些长眠的战友。

最后,吴成德依靠山区地形,带领剩下的战士们和敌人展开了迂回战术,他们在没有一点存粮的情况下,像野人一样生活。

就这样一直坚持了14个月,300多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吴成德和3个人时,他们被美军的搜山队俘虏了。



这次战役,180师全军覆没,六十军军长韦杰临终时提到180师仍然痛哭流涕,,颤抖的手写不出作战总结,突围成功的师长郑其贵也被撤职留党察看。

而被关进战犯监狱的吴成德并没有放弃,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家乡有盼望自己回家的妻女,他知道祖国不会放弃他们,他一直在煎熬中默默等待。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