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柳永,奉旨填词柳三变,为何最后的下场那么凄凉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天才诗人词人,他们有的诗词传千古,有的名气震铄古今,而在我国的古代封建王朝北宋时期,有这样的一位存在,他虽然在宋朝时期名气甚大,但是他的下场却是十分的凄惨,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柳永,那个北宋时期知名人士,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柳永的出身十分的不错,出身官宦世家,柳永从小就接受着十分良好的教育,也或许正是因为他前期接受的良好教育,才为他才情的孕育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柳永在整个北宋时期,就单单诗词方面的名气和成就,是超过很多同时代的名人的。



柳永的父亲是南唐时候的官员,南唐偏居一隅,但是整体的官员结构变化不大,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至道三年的时候,柳永的父亲担任了国子博士的职务,因为长时间没办法回家,就让自己的弟弟,拿着自己的画像返回老家,让弟弟将自己的画像交给母亲,用以慰藉母亲对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柳永也借着这个机会,从自己的父亲身边离开,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而回到自己家乡的柳永,可谓是无拘无束的,没有了自己父亲的约束,柳永每天的生活就是游山玩水,写诗作词,沉迷于勾栏当中,和勾栏里面的清倌人们打成一片,柳永甚至因为沉迷于声色,耽误了自己进京赶考的进程,但是柳永对于这些事情毫不在意,反而是更加的才情勃发,挥手写下了很多传世名篇,这让柳永的名声更大了一些。

所以我们追究柳永的青少年时期,也就是柳永二十三岁之前,柳永在做什么事情?柳永自己基本上可以说是玩疯了,在很多世家大族的世家子都在忙着准备科举的时候,柳永在纵情于山水,沉迷于勾栏当中。



当时的柳永如果放在我们当代来讲,那就是非常的不务正业的不良少年,但是柳永却也有他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名气大,在别人还在苦苦习作,想要练成一手好文章的时候,柳永的才名已经广为流传,这就是柳永比很多同龄人强的地方。

但是在北宋时期,一个人想要出头,就必然避不开科举,就如同今天,你想要往上爬,也避不开高考是同样的道理,大中祥符元年的时候,柳永终于是兜兜转转来到了京师汴京,却也被京师的繁华景象给震惊了,所以初到京师的柳永,又是大笔一挥写就了很多的名篇,用以形容自己心中的震撼,同时柳永也是对于科举成名,有了更大的期待。

大中祥符二年的时候,柳永参加了当年春闱,柳永踌躇满志的去参加了考试,但是下场却是十分的凄惨,柳永的文章被宋真宗贬的一文不值,柳永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却是直接上了头?我的文采不行?我的属辞浮糜?我看是你不懂得欣赏我的才情才对。

就在心里极度愤怒的情况下,柳永大笔一挥写了一首大作《鹤冲天·黄金榜上》,然后不久之后又写了《如鱼水·帝里疏散》。



柳永写这两首作品,所为何事呢?实际上没有别的,就是为了发牢骚,柳永感觉皇帝识人不明,感觉自己是怀才不遇,所以借用这两个作品,将心中的这种想法抒发出来,但是柳永的这种做法确实没将自己的位置摆正,且不说柳永就是一个白生的身份,哪怕柳永是朝廷大员,也不能这般去非议皇帝!所以说柳永的这种做法完全就是犯了忌讳,情商直接等于零。

而在这次柳永落榜之后,后来的柳永的一系列遭遇也为柳永的莽撞买了单,大中祥符二年柳永不中,柳永就又等了六年,等到大中祥符八年的时候,柳永再次去参加考试,还是没有被取中,而再过了三年之后,到了天禧二年的时候,柳永的哥哥都中了进士的情况下,柳永和哥哥同时参加的考试,柳永仍然不被取中,这让柳永的心里彻底的凉查查的,但是即使是这样,柳永仍然不死心。

天禧二年后六年,柳永积极备考,在天圣二年的时候,迎来了自己的第四次考试,却最终还是难逃落榜的命运,这次之后,柳永才是真正的心灰意泠了,柳永知道自己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而自己数年时间连考不中的事实,也为自己曾经的莽撞买了单,所以柳永知道,自己即使再留在京城,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了,所以柳永告别了自己在勾栏里的相好,离开了京城,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