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死后,张仪罢官免职而亡,嬴荡:他在秦国,我寝食难安

分享至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嬴驷死了。

就在当年4月,张仪孤身入楚,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降服”楚怀王,让六国低头,为大秦东出,缔造了绝佳的外部条件。

然而,继任者秦武王嬴荡却看张仪一百个不顺眼。

于是,身为大秦相国的张仪,成为了帝国最清闲的官员,他被秦武王“冷暴力”了。

不久后,状告张仪的奏折,纷至沓来,堆满了秦武王的案板。张仪的处境极为危险了,更为重要的是,他成了出卖秦国利益的“不忠不义”之徒,人人得而诛之。

甚至,远在山东的齐国,也派遣使者前来责备张仪,大有“助纣为虐”之时,不杀张仪,誓不罢休。

作为驰骋战国近二十年的“大聪明”,张仪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那么,他会怎么做,才能避免重蹈商鞅的覆辙呢?



悲惨的张仪

张仪,魏国安邑人。

魏国是战国时期率先开始变法推行新政的国家,作为魏国的国都,安邑无疑是先进知识碰撞最激烈的地方。

司马迁曾言三晋多权变之士,商鞅、吴起、公孙衍、孙膑,皆在魏国怀才不遇后,跑到邻国大放异彩。

因此,在长大后,张仪拜师鬼谷子,学习纵横术。也就在那里,他遇到了一生的“对手”和朋友,苏秦。

当时,苏秦学成下山,周游列国,在燕国谋到了职位。

他说服燕昭王听从他的合纵战略,之后游说六国,成功实现合纵抗秦,并且他还被委任为“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一时间,八面威风。

反观张仪,他的“职业生涯”起点,堪称黑暗与落魄。

张仪离开鬼谷子后,将楚国作为他的人生首站,并成为楚国令尹的门客。然而,楚国令尹嫌贫爱富,道貌岸然。在招待门客时,竟将偷窃美玉之过,扣在了贫困的张仪头上。

为此,他还下令将张仪绑缚起来,用鞭子抽打。直至张仪奄奄一息之时,才将他扔出令尹府,驱逐楚国。



张仪凄惨的遭遇,引来了苏秦的注目。

当时,苏秦已成功游说赵肃侯,推动“合纵”攻打秦国。只是,为了守住他的合纵计划,苏秦需要有人入秦,以阻止秦国趁“合纵”之际先攻击赵国。

于是,苏秦想到了张仪。

然而,从楚国灰头土脸逃奔赵国的张仪,却“热脸贴了冷屁股”。

面对张仪的一腔热血,苏秦却一脸冷漠。他不仅安排张仪像下人一样吃住,还故意迟迟不见他。

甚至,在张仪极为不易的见到他的昔日“朋友”时,苏秦竟当众羞辱他,直言张仪穷困落魄,妄图在赵国谋取富贵,无异于痴心妄想。

很显然,苏秦的举动,彻底惹恼了自视甚高的张仪。

不久后,自感受辱的张仪,离开赵国,西入秦国。作为苏秦“合纵”大计的首要目标,张仪深知,只有秦国才能使赵国陷入困境,从而达到报复苏秦的目的。

毕竟,苏秦在赵国封侯,又是“从约长”,名声显赫。



张仪入秦

公元前328年,张仪在苏秦的暗中帮助下顺利进入秦国。

当时,秦惠文王刚刚理清国内朝政,牢牢掌控了王权,具备了采纳“连横”之策的条件。张仪很幸运,他入秦游说可谓恰逢其时,

不久后,张仪向秦惠文王陈述了纵横思想和“连横”方略。秦惠文王非常高兴,于是拜张仪为客卿,参与筹划谋略攻伐之事。

客卿是秦国专门用来重用外来人才的特别官职,主要是参谋军国大事。在张仪之前,商鞅、公孙衍都曾短暂担任过此职位。

可见,秦惠文王对张仪的信任。

与此同时,秦惠文王派兵攻占了魏国的蒲阳。魏国在马陵之战后就失去了霸主地位,作为秦国东出的屏障,步步蚕食魏国,是自秦孝公以来,秦国的国策。

然而,张仪却劝说秦惠文王将蒲阳退还给魏国,并派公子到魏国为人质。张仪的举动,在秦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那些看不惯张仪的秦国老臣,纷纷指责张仪是魏国的“奸细”。

只是,秦惠文王不为所动。



不仅如此,他还派遣张仪出使魏国,欲凭借张仪的三寸不烂之舌,为秦国谋取利益最大化。

有趣的是,事实果如张仪所料一般。他用蒲阳这块“鸡肋”之地,换取了魏国十五座城池。更为重要的是,魏惠王非但没有因此怪罪于秦国,反而对秦惠文王、张仪感恩戴德。

正所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张仪在秦国的首次“表演”,就带来了远比战场厮杀,更具杀伤力的效果。故而,回到咸阳的张仪,立刻被秦惠文王册封为相国,主导秦国东出计划。

当然,张仪也并非是万能的。就在他登上相国宝座的第二年,魏惠王和韩王就在私下密谋,相约共抗秦国。

当时,秦惠文王命令张仪带领军队进攻魏国的陕县,并驱逐了魏国人。 而在张仪返军途中,秦惠文王又免去张仪的相国之位,将他遣送至魏国。

事实上,这是张仪、秦惠文王所下的一步棋。张仪深知,魏国实力衰弱,又缺乏治国良才,一旦他抵达魏国,必然会接管相国之位。到时,只需暗中劝谏魏惠王,就可不费吹灰之力,为秦国扫平东出的最大障碍。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